|
頭城鎮的外澳沙灘,是熱門的衝浪地點,但居民進行牽罟時,卻反被海巡阻止,氣得批評文化遭打壓「乞丐趕廟公」。(記者張議晨攝)
2020-07-19 15:40:51
〔記者張議晨/宜蘭報導〕宜蘭縣港口社區「牽罟」文化傳承超過百年,但日前社區安排桃園市民間團體到場觀摩時,卻發現外澳沙灘被重新劃為衝浪、遊泳區,牽罟反被海巡驅離引起地方反彈,里民痛批政策影響文化推動,只許衝浪不許牽罟是「乞丐趕廟公」,盼重新劃定海域。縣府則說,近期會召開相關單位討論,確保牽罟文化不受影響。
宜蘭外澳沙灘為方便管理,將其化為A、B、C等3區,A區位於外澳北方的雙獅沙灘,C區則是烏石港北堤往北延伸約200公尺範圍,B區則分3小區,約在外澳白宮一帶。
依據公告內容,C區、A區、B1區可作為衝浪使用,B區則依照原有公告,可供社區做其他活動如牽罟等文化體驗或提供機械動力活動(飛行傘)通道使用。
不過,今年1月1日縣府重新頒布公告,C區、A區仍作為衝浪使用,但B區的3個分區,僅允許衝浪、遊泳及飛行傘使用,屬於社區的漁業文化「牽罟」被排除在外。
桃園市民間社團日前到港口社區體驗卻被海巡人員制止,岸巡出示相關公文,強調B區僅能從事衝浪、遊泳等工作,威脅社區民眾若執意牽罟,可開罰1至5萬元。
帶團的頭城鎮港口里長李世田聞訊後,痛批公告抹殺在地文化,他指出,牽罟是宜蘭沿海重要的捕魚文化,已傳承超過百年,壯圍、頭城沿海社區都在推廣文化體驗,沒想到新設公告,卻獨厚衝浪等業者,如同「乞丐趕廟公」。
他質疑,縣府新設公告未保留「牽罟」作業區,剝奪他們原生居民權益,且擬定港澳沙灘管理辦法時,也未與地方溝通,如同抹煞地方特色文化。他希望縣府能懸崖勒馬,解決牽罟文化能永久保存。
頭城鎮民代表會副主席林連生,也為地方發聲,強調劃定港澳沙灘區域時,縣府、東北角都未與民眾溝通,希望重新劃定可行方案,再另行公告。
縣府工商旅遊處解釋,港澳沙灘目前是由縣府委託東北角風景區管理處維管,今年上路的管理辦法,將B區水域活動劃分更細,以方便管理;因居民牽罟碰到困難,近期會邀集風管處、海巡署、農業處等相關單位討論,針對現行法規尋求解套。
宜蘭沿海的「牽罟」,是傳統的捕魚方式,蘊藏先民團結互助的精神在內,但外澳居民欲進行牽罟時,卻因為海域被劃為衝浪、遊泳區,使得這項傳統活動變相遭到禁止。(記者張議晨翻攝)
頭城鎮的外澳沙灘,是熱門的衝浪地點,但居民進行牽罟時,卻反被海巡阻止,氣得批評文化遭打壓「乞丐趕廟公」。(記者張議晨攝)
|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
<相識自是有缘 感恩知福惜福> <惜緣惜情久長 願友心常寧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