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comsci
高級超級版主 | 2020-8-3 00:04:03

比利時工程師染新冠肺炎,感染源依舊撲朔迷離。昨指揮中心表示依據目前我國採核酸檢測,標準為CT值在35以下才會被判為陽性,與國外許多檢驗大廠採用的CT值38有落差,公衛專家也質疑此舉恐遺漏許多確診者。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坦言,檢驗標準四、五月時確實調整過,但標準訂在哪很難下決定,放太低會漏掉真正的病人,升高就會出現太多假陽性個案。
案469比利時工程師於5月3日入境來台工作,7月29日想要出境返國,至醫院自費採檢,第一次驗出CT值34至35,為弱陽性,第二次檢驗CT值則為33而確診。六月底返日的女大生在入境日本時,則因CT值在37至38而被確診,當時指揮中心也強調,在台灣若低於35才會判為陽性。

但公衛專家陳秀熙則質疑,許多國際檢驗大廠採用的CT值標準為38,我國訂在35恐會漏掉不少確診者。

莊人祥則表示,針對這名比利時工程師已交代進行病毒培養,但有文獻指出,若CT值超過33則病毒難以培養,無傳染力。而我國目前是若CT值低於35為則為確診個案,但兩次檢驗都大於38才可出院,意即入院後不容易出院。

莊人祥坦言,因應當時有許多復陽的個案出現,約在四、五月間將確診的CT值標準調整至35,標準放在哪很難下決定,「就像量體重,幾公斤叫做胖,切點一直都有爭議」。

對於其他各國的CT標準,莊人祥則表示不清楚,從35至40都有,但標準放太低,會漏掉真正的病人,升高就會有假陽性的病人,「非常兩難」。

比利時男子感染源不明,確診條件之一的檢驗Ct值成為爭議,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表示,Ct值偏低恐漏放病人,偏高則會偽陽性,確實很兩難,目前採確診嚴謹、出院嚴格標準。

由於檢體僅含有少量的病毒核糖核酸(RNA),在進行聚合酶連鎖反應(PCR)檢驗時,會不斷複製放大到可以檢測到核酸的程度,複製愈多次,意謂著病毒RNA愈少,Ct值即為複製的次數。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新增1例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確診個案,為比利時籍20多歲男性(案469),5月初持工作簽證入境後都沒有症狀,直到7月29日出境前自費採檢才意外確診,感染源有待釐清。

比利時男子的核酸PCR檢驗為弱陽性,根據指揮中心說法,該個案第一次檢驗Ct值介於34至35間,在台灣35以下會判陽性,但模糊地帶會二次採檢確認,二採Ct值為33多,因此確診。

近期有專家質疑,許多國家都將Ct值標準訂在39、40,台灣卻是相對寬鬆的35,恐有漏放患者疑慮。莊人祥今天下午在記者會中表示,Ct值偏低可能漏放病人,但偏高同樣可能確診一堆偽陽性個案,在標準訂定上確實面臨兩難,實務上很難找出最準確的值。

莊人祥說,為了取得平衡,指揮中心對於確診、出院的Ct值有不同標準,初次確診一定要低於35,讓敏感性下降、特異性增加,但要二採陰性出院則須大於40,確保敏感性增加、特異性下降,目的在於嚴謹地抓出確診者,但不輕易放出院。

他比喻,Ct值就像量體重,很難有人確切訂出幾公斤才算胖,這個標準一直以來令各界爭議不斷,也是至今全球都無法解決的問題。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4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unddon + 30 感謝大大分享
terrybear6268 + 10 + 10 感謝加分支持 !
鄭仁麟 + 30 + 30 感謝大大分享
eric955168 + 12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82  金幣 + 4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