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S1968119
王子 | 2020-8-13 17:26:31

2020-08-13 17:18

蕭子玄醫師提醒,股疝氣從大腿上方突起,發生率僅佔所有疝氣2-3%,和腹股溝疝氣突出所經過的孔徑不同。(記者陳建志攝)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台中一名70多歲阿嬤,近來發現右側鼠蹊部站著時會腫脹突起、疼痛,但平躺時又消失,如果站太久或咳嗽、打噴嚏,腫脹的狀況又會出現,讓她憂心是不是長腫瘤?經就醫檢查,才發現是機率僅2-3%的罕見股疝氣,經透過微創腹腔鏡手術治療後,終於不再腫脹,讓她放下心中的大石頭。

亞大醫院泌尿科醫師蕭子玄表示,這名老婦人生育5名子女,加上年輕時從事勞動力工作,造成腹內壓增加,檢查時發現,從腹部下壓用力時,大腿與腹部交接處,組織會從下方股骨窩處突出,確診為股疝氣,所幸腸子、腹腔網膜等組織尚未穿過股環組織脆弱部份,免於腸子壞死的風險,透過微創腹腔鏡手術,將突出的疝氣囊拉回至腹腔中,並在缺損處補上一塊人工網膜,術後隔天就出院。

蕭子玄介紹,鼠蹊部疝氣可分為腹股溝疝氣和股疝氣,腹股溝疝氣突出位置較高;股疝氣突出於腹股溝外下側的股孔,從腹股溝外側、大腿上方突起,因股疝氣比腹股溝疝氣更容易出現絞勒的危險,因此若一旦確診股疝氣要儘快進行修補手術,避免出現腸壞死等併發症。

蕭子玄指出,股疝氣好發於女性,且生過好幾胎的中老年婦女,但不常見,發生率僅佔所有疝氣2-3%,因同樣在鼠蹊部出現疼痛,有時會被誤認為是腹股溝疝氣,因此必須藉由鼓起位置,以及觸診鑑別診斷,才能避免開錯孔洞,造成更大傷害。

蕭子玄並提醒,疝氣並非男性專利,多產婦、長期便秘、咳嗽不止、肥胖的女性,平時應多喝水、多吃高纖食物預防便祕,並良好控制體重,提重物時施力也要正確,才能預防發生股疝氣。

醫師提醒,腹股溝疝氣和股疝氣的位置和經過孔徑不同。(記者陳建志翻攝)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a0932144105430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lorders
騎士 | 2020-8-13 23:37:17

老人家得疝氣
還是女性
真的是活了一百年  還是有新鮮事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