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837 | 回覆: 2 | 跳轉到指定樓層
hndxly
勳爵士 | 2009-12-18 20:27:19

“河洛文化”與台灣文化


  率團赴台訪問的中共中央委員、原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十七日以“河洛文化與台灣”爲題,在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柏英廳,面對該大學數百名師生進行了演講。

  徐光春在演講中說,河南因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以南而得名,地處華夏九州之中,有“中州”之稱,橫跨中國中部黃淮大平原,又有“中原”之謂。河南曆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在五千年中華文明史中有三千年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可謂“壹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

  他說,河南與台灣雖遠隔萬�,卻有著深厚的曆史文化和血脈宗親之緣,我們此次台灣之行,可謂是敘舊之旅、探親之旅、文化之旅、合作之旅。

  河南與台灣究竟有什麼淵源呢?徐光春說,“河洛”壹詞相信很多台灣民衆都不陌生,河洛地區就在河南,河洛文化主要形成和發展於河南。


  隨後,徐光春就“河洛文化與台灣”這壹主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壹、河洛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根文化,也是台灣文化的根文化。

  徐光春說,從地域範圍看,河洛文化是指以洛水和嵩山爲中心,與今河南省西部和中部地區大體相當的這壹地區的文化,而今河南省全部地區可以看作是河洛文化圈。從時間跨度看,河洛文化是壹種古代傳統文化,上限是史前原始社會,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代,下限是明清時期。從涵蓋內容看,河洛文化包括河洛地區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河洛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主要根底和源頭。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壹,中華姓氏之根。《中華姓氏大典》記載的4820個漢族姓氏中,起源於河南的有1834個,所包含的人口占漢族總人口的84.9%以上。無論是李、王、張、劉這中華四大姓,還是陳、林、黃、鄭這南方四大姓,均起源於河南。第二,元典思想之根。河洛文化的思想源頭肇始於“河圖洛書”,凝結了古代先哲神秘的想像和超凡的智慧。第三,制度禮儀之根。河洛地區最早出現了國家治理的雛形。夏、商、周三代皆在河洛地區建立過國家,創立的各種典章制度和禮儀規範對華夏幾千年曆史都産生了重要影響,具有奠基意義。第四,文字文藝之根。曆史上的河洛地區首創漢字,並開啓中華文學藝術之門。我國第壹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屬於今河南境內的作品有100多篇,占總篇目的三分之壹以上。第五,農耕文明之根。我國農作物品種的出現、農業技術的發明、農業思想的形成,無不與河洛地區密切相關。

  曆史上,河洛地區的居民因多種原因遷至福建等沿海地區,又由福建向台灣遷徒,河洛文化隨人口轉遷傳至台灣,深刻影響了台灣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台灣大多數人與中原人血脈相襲、台灣文化與河洛文化壹脈相承。第壹,族群同宗,血脈相連。陳、林、黃、鄭四姓的根源均在中原河洛。第二,語言同系,文字相同。台灣方言“言多周秦之語,聲含中原之音”。第三,禮儀同承,民俗相近。台灣地區的風俗民情、飲食起居、婚喪嫁娶、節日慶典等習慣,都繼承了河洛文化傳統。第四,宗教同源,信仰相通。台灣的民間宗教信仰和神像雖直接來自閩、粵,但是追溯曆史淵源,又是與河洛宗教文化壹脈相承的。

  二、河洛文化是推動中華文明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動台灣文明的重要力量。

  徐光春說,第壹,具有原創性,起著開創作用。壹方面,河洛文化起步最早,中華文明孕育形成的標志在這�都可以找到。另壹方面,河洛文化在多個方面都有創造,不斷豐富中華文明的內涵,完善中華文明的體系。第二,具有先進性,起著引領作用。長期以來,河洛文化的發展繁榮程度超過其他區域文化,引領著主流思想的光大、重大制度的形成、文學藝術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成爲壹種先導文化、強勢文化和主流文化,引領著中華文明的前進方向和發展潮流。第三,具有基礎性,起著支撐作用。

  河洛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核心文化,它確立了治國思想、塑造了民族精神、形成了核心價值,處於基石地位,在中華文明進程中起著靈魂塑造和精神維系作用。第四,具有輻射性,起著推動作用。河洛文化作爲國都文化、官方文化、正統文化、先進文化、強勢文化,在制度規範中推廣、在化民成俗中普及、在人員遷徒中傳播,具有很強的影響力、擴張力,極大地促進了其他區域文明的發展提升。第五,具有延續性,起著傳承作用。河洛文化早期文化延綿不絕、強勢地位長期保持、持續影響生生不息,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始終堅韌強固、生生不息,使中華文明傳承不止、代代相續。

  河洛文化對台灣文明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壹,推動了社會生産的發展。河洛人大量移入帶來了當時大陸較爲先進的農業、手工業技術和文化傳統,加快了台灣地區的開發步伐。第二,影響了禮俗制度的形成。隨著河洛人在閩、台的移民擴散,河洛文化的婚俗、喪俗、節慶等民俗也逐漸移入台灣。第三,促進了民衆素質的提高。隨著大陸士子文人的不斷彙集和本地教育的大力發展,以系統化的儒家思想爲核心的中華傳統文化在台灣漸成體系,提高了台灣民衆的文明水准。第四,繁榮了文學藝術。隨著台灣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大批名儒賢士紛紛來到台灣從事文化活動,使台灣文風漸開,營造了台灣社會崇尚文化的風氣。










  三、河洛文化是中華民族大團圓的精神紐帶,也是加強海峽兩岸親密合作的精神紐帶。

  徐光春說,第壹,和合思想壹以貫之。和合思想是河洛文化的核心思想,也是中華文化的核心思想。長期以來,和合思想深深滲透到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倫理道德、風俗習慣、價值觀念中,構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思想靈魂,成爲實現中華民族及海外華人大團結的文化基石。第二,愛國精神世代傳承。河洛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愛國精神內容,這種始終流淌在中華兒女血液中、凝結在中華民族曆史中的愛國情懷,是中華民族大團結、大發展的強大黏合力和內動力。第三,本根意識曆久彌堅。河洛文化強調飲水思源、慎終追遠,注重崇拜祖先、依戀故土、桑梓之情,是華人戀土歸根的本根意識的精神紐帶。河洛文化的本根意識,具有廣泛的社會心理基礎和深厚的曆史文化積澱,成爲從古到今中華兒女團結和諧的源泉。第四,民族認同根深蒂固。河洛文化內含的中華民族的共同信念、內聚凝合的情感心理,融入中華兒女的血液,成爲民族歸屬、民族認同、民族團結的精神基礎。河洛文化讓我們清晰地看到,兩岸同胞血同緣、書同文、語同聲、民同俗,這種深厚的曆史文化淵源,成爲兩岸團結合作的精神紐帶,無論是曆史上還是現實中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從河南情況看,作爲河洛文化的發源地,近年來我們充分發揮河洛文化的紐帶作用,以文交友、以文開路、以文化事,台灣與河南的合作發展迅速,成效顯著。

  四、河洛文化的繼承發揚需要海峽兩岸以史爲鑒、以文爲媒、以和爲貴,共同努力

  徐光春說,第壹,形成共識。河洛文化還有許多方面需要我們進壹步研究挖掘。雙方應進壹步加強協同研究,增進溝通交流,開展系統宣傳,努力使河洛文化研究和開發達到新的水平,形成同宗同源、相互依存、和則兩利的共識。第二,開展共建。我們應以河洛文化爲媒介,促進兩岸文化互動、共生發展。雙方應著力構築共建機制,形成定期協商合作、共同謀劃發展的制度,協調推進重大文化合作項目和重要事宜,共同做好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第三,實現共榮。雙方應深化經貿領域往來,抓住兩岸實現全面“三通”的機遇,積極完善合作措施,拓寬合作領域,提高合作層次,努力在農業、旅遊、能源、高新技術等方面實現新突破,並深化社會領域合作和政治領域溝通。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5 + 5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5  金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goodka02
公爵 | 2009-12-18 20:49:40

河洛文化跟台語文化有一定有關!!
引言 使用道具
DHBlock
威爾斯親王 | 2009-12-19 19:13:45

{:3_329:}中華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兩岸的文化無出其左右。政治是黑暗被逼的,兩岸的朋友應該將中華民族的文化一起發展下去,一起延續我們民族的璀璨文化。李敖先生曾經到清華、北大、復旦演講,個人在電視上聽了復旦演講的直播。希望兩岸的朋友拋開政治上的偏見,多在文化學術上加強交流。雖然大陸學術上的造假很普遍,簡直泛濫成災,但也希望由於臺灣朋友的監督,會有所減少。這是我誠懇的希望!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豬隻人 + 2 + 2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2  金幣 + 2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