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a447
公爵 | 2010-1-24 06:43:33

〔記者李錦奇/台北報導〕
證交所積極推動外商、台商來台第一上市政策,目前停滯不前,引發外界各種猜測,證券商透露,關鍵原因出在一旦核准上市,國外小股東需一個個來台開戶,方能下單交易,由於不符成本,恐引發小股東抗議,主管機關與證券商正協商如何解決此一棘手難題。
國外小股東怎麼開戶?
券商透露,外國企業、海外台商雖未掛牌上市,但仍有小股東存在,一旦來台掛牌上市,這些國外小股東同樣擁有處分股票的權利,也一定有處分股票的需求,但問題是,按照我國法令,國外小股東一樣得來台開立證券交易帳戶、銀行交割帳戶,如果小股東持股才三、五張,卻要他專程搭機來台開證券交易帳戶、銀行交割帳戶,成本划不來,程序也太麻煩。
券商說,如果要券商、銀行派人出國服務,也不可行,原因是這些國外小股東可能遍佈全世界,難道要券商、銀行周遊列國,逐一核對身分?
至於申請FINI(外國機構投資人)或FIDI(華僑及外國自然人)途徑,券商說,此舉要找保管銀行,需要付保管費與手續費,同樣對持股很少的國外小股東不利,也有實際困難。
券商建議採集合帳戶
券商建議,開放以集合帳戶方式解決,也就是交割有個別帳戶,但下單時透過台灣受託人,集合間接下單,比照國內企業海外子公司配股給海外員工方式處理,但券商說,最終解決方案有待金管會與證交所會商決定。
事實上,除了上述實際交易面的問題,外商、台商回台第一上市,也有資訊揭露的疑慮。例如,外國企業如果與台灣有時差,尤其是歐美地區,一旦要發佈重大訊息,到底是要依據營運地作息為準,還是要以台灣掛牌地為準?
資訊揭露也面臨時差
券商說,如果是以營運地為準,很可能遇到台灣時間是三更半夜,實際效果與意義大打折扣;如果是以台灣掛牌地為準,國外的經營團隊若不是專程來台說明,恐怕就得用視訊方式熬夜說明。
券商研判,比較可行的方式,應該還是由國外企業或台商的台灣代理人,在台揭露重大資訊,且以台灣時間為準,但是否會牴觸營運地法令,仍需留意謹慎。
(自由時報2010/01/24)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