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kkjwkb
王爵 | 2010-2-10 19:47:54

60余年的沉澱,孕育出如今精彩紛呈的NBA,而當你坐在電視機前亦或親臨現場時,也是否會在沉醉於“奇跡發生之地”的同時,低頭思考一番究竟是哪些人造就了現在酣暢淋漓的比賽。於下,筆者便就此列出聯盟史上最具影響力的20人,他們當中有球員、有裁判、有教練、有執行者,而正是這些多元化的因素,令我們堅信聯盟的明天定會更精彩。


20.蒂姆-多納西

多納西曾讓大衛-斯特恩感到徹骨的恐懼,“黑哨事件”曝光後,鋃鐺入獄的多納西擺出一副魚死網破的模樣,並向各大媒體爆料聯盟鮮為人知的黑幕,包括參與賭球的裁判不止他一人,包括2002年湖人國王的西部決賽及諸多充滿爭議的比賽遭到幕後操縱,包括阿倫-艾弗森等巨星都被裁判們當做賭博戲弄的玩物。盡管斯特恩做出回應稱“黑幕”是莫須有的事,並痛罵多納西是“無賴”、“獨立犯罪者”,不過這些浮出水面的“潛規則”已動搖了聯盟的信用。

19.丹尼-比亞索恩

某種意義而言,曾經的錫拉丘茲民族隊老板比亞索恩之於籃球史的意義,不亞於“籃球之父”奈史密斯。在那個冗長、觀眾靠看報紙打發時間、打出過全場18比19這種比分的乏味年代,比亞索恩終於在1954年將“24秒進攻時限規則”帶入聯盟,規則實行的前一年,球隊的場均得分僅有79分;而在24秒執行的第一個賽季時,球隊的場均得分便暴漲至93分。流暢、行雲流水的攻防轉換、以及伴隨著鐘鳴的絕殺等,比亞索恩與他創造的24秒規則造福千秋。

18.摩西-馬龍

1962年雷吉-哈德林成為史上首位通過選秀跳級進入聯盟的高中生球員,但真正將“高中生”招牌發揚光大的,卻是第五位以高中生身份征戰沙場的摩西-馬龍。縱觀其21年的職業生涯,馬龍總計收獲了四座最有價值金杯,包括1983年的總決賽最有價值,時至今日他27409分、及16212個籃板的生涯積累,亦分列聯盟排行榜的第六位與第五位。用句俗套不落伍的比喻,摩西-馬龍就像“好望角的一座燈塔”,為加內特、科比及詹姆斯等後生照亮毅然登陸的路線。


17.傑裡-斯隆

這個世界上,很難再有比傑裡-斯隆更孤獨的“守望者”,他在1988-99賽季中途帶著幾箱行李入駐鹽湖城,而這一呆,就是跨越一個世紀的二十多年。在斯隆催動下的爵士,這支球隊變得頑強得有點“令人生厭”,古老的擋拆戰術,連續兩年殺入總決賽,孕育出卡爾-馬龍及約翰-斯托克頓等天賦並不卓越的巨星。即便沒有總冠軍的褒獎,即便沒有最佳主帥的贊譽,即便愛妻的去世讓他幾近絕望,但傑裡-斯隆始終在向世人傳輸著一種精神,那便是“忠誠”。


16.勒布朗-詹姆斯

無論你承認與否,“勒布朗-詹姆斯”這個名字都將在未來徹底統治聯盟,他的天賦太過雄厚,浩瀚的就像大海深處潛埋的石油。除了“魔術師”約翰遜以外,你再難找到能像小皇帝一樣“一人分飾多角”的異能者,他的標簽已從“最年輕系列紀錄刷新者”更換為“現像級巨星”。本賽季迄今,詹姆斯甚至已能場均掠得29.8分7.1籃板8.2助攻及50.4%的生涯最高命中率,不出意外,他將會蟬聯常規賽最有價值殊榮,作為剛滿25歲的年輕人,詹姆斯最不缺時間。


15.德拉贊-彼得諾維奇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兵強馬壯的“夢一隊”堪稱不可一世,不過在與克羅地亞一役中,擁有“籃球莫扎特”美譽的彼得諾維奇卻不斷挑戰著美國人的權威,其全場24分的表演亦是贏得喬丹等巨星的尊重。而在1989年,彼得諾維奇終於登陸波特蘭,直至1992-93賽季,身披籃網戰袍的他甚至已場均掠得22.3分及51.8%的恐怖命中率。可惜1993年的一場車禍,奪去了彼得諾維奇的生命,但逝者已逝,他的精神卻為歐洲球員湧入美國樹立了一道裡程碑。
14.菲爾-傑克遜

不少人堅信菲爾-傑克遜之所以能積攢足足十枚冠軍戒指,完全是倚仗著麾下陣容的豪華度。然而賽場上,傑克遜卻散發著大多數教練難以比擬的自信,拿最近一次來說,上賽季總決賽第五場,他堅持將狀態夢游的德裡克-費舍爾擺在場上,之後“老魚”用兩記三分說明一切。並且,傑克遜獨創“禪”哲學亦詮釋了一個道理,那便是“籃球不僅是簡單的身體碰撞運動”,他就像一瓶融合催化劑,喬丹與皮蓬,奧尼爾與科比,都能放下芥蒂眾志成城地為冠軍而戰。

13.阿倫-艾弗森

聯盟史上曾湧現出不少諸如內特-阿奇博爾德及伊賽亞-托馬斯等小個巨星,但艾弗森卻是他們當中最具影響力的一位。平凡的身高,周身的傷病,撲面而來的質疑聲,甚至略帶嘲諷的無數眼神,阿倫-艾弗森就是在這樣腹背受敵的逆境中永不妥協地作戰。四屆得分王,2000-01賽季成為史上最矮的常規賽最有價值,連續十一年入選全明星,艾弗森所締造的豐功偉績遠不如此,他的存在告訴我們,擁有“夢想”與“鬥志”,不起眼的你肯定會迎來成功的一天。
12.姚明

1971年,“乒乓外交”如同一把鑰匙,打開了中美兩國塵封已久的大門;而在今日,姚明亦成為中美雙方文化交流的一道樞紐。2002年,姚明以狀元秀的身份進駐休斯敦,八年之後,你已能在球館內的任何角落看見充滿著濃郁東方氣息的中國元素,與巴特爾及王治郅相比,姚明更能得到美國主流社會的肯定,他如同當年的李小龍般在異國他鄉演繹著華夏傳奇。謙虛、自省以及敢挑大梁的自信,這便是姚明的魅力所在,相信傷愈復出後的他還將帶來驚喜。
11.瑞德-奧爾巴赫

“紅衣主教”奧爾巴赫曾締造出938場常規賽勝利的紀錄,直到1994-95賽季才被威爾肯斯打破。在他執教凱爾特人的16年間,球隊曾於1956-66十個賽季中足足包攬了九屆總冠軍,其所創造的“第六人”及“快速攻防”等概念至今為人受用;而在擔當凱爾特人總經理期間,奧爾巴赫也慧眼識珠地為球隊拼湊出伯德、帕裡什及麥克海爾的“鐵三角”。2006年,奧爾巴赫與世長辭,他在球隊即將勝利時點燃雪茄的那副經典畫面,將會在世人腦海中永遠回放。
10.厄爾-門羅

厄爾-門羅或許並不為人熟知,作為黑人球員他的身體素質只算泛泛,1973年隨尼克斯問鼎,他的風頭亦被隊友威利斯-裡德及沃爾特-弗雷澤蓋過。但1967年以榜眼秀姿態進入聯盟後,門羅立即用當時街頭才有的一對一風格,征服了大多數口味挑剔的白人觀眾,他充滿靈氣的穿花運球及背轉身過人等新鮮技巧,也為其贏得了諸如“黑珍珠”、“黑耶穌”及“黑色魔術師”等贊譽。可以說,門羅的存在,為艾弗森及克裡斯-保羅等控球精湛的後生開創了流派。

9.阿蔔杜勒-賈巴爾

賈巴爾的生涯早期,曾有不少肌肉棒子挑釁“你老是在三秒區外軟得就像個娘們”,但接著,賈巴爾便面不改色心不跳地用獨創的“天勾”將對手擊潰。而正是得益於技巧上的登峰造極,賈巴爾才能免疫傷病地金戈鐵馬二十載,他擁有自成體系的修生養性之道,比穆托姆博還懂得延年益壽,19次入選全明星,閃耀史冊的八座最有價值金杯,38387分的聯盟最高總得分,他細水長流般的常青傳奇,告訴了不少被傷病磨礪殆盡的天才,“天賦曾可貴,保養價更高”。

8.科比-布萊恩特

“一天有24小時,我會每天都很努力”,這便是科比職業生涯最真實寫照,他並非天賦異稟,1996年選秀直到第13順位才被相中,但就像小時候老師時常教導的“勤能補拙”般,科比漸漸用苦行僧般的自律訓練得到了夢想中的一切。尤其是2004年時甚囂塵上的“鷹郡事件”,站在世界對立面的科比並未放縱消沉,他繼續日夜兼程自閉苦練,單場81分,重返季後賽,2008年榮膺常規賽最有價值,2009年奪回奧布萊恩杯,直至今日,科比已完美得難以挑剔。

7.朱利葉斯-歐文

70年代初期,當大多數球員還在每晚討論“你投籃姿勢真帥他上籃動作真潮”之類話題時,“J博士”歐文已在球場上層的天空開辟出了另一片戰場。他是那個時代最“時尚”的巨星,閑雲野鶴的ABA時期,即便那個聯盟擁有裡克-巴裡、喬治-格文及大衛-湯普森等撼世奇才,但歐文仍是最耀眼的明珠,時至今日亦有不少人認定他是NBA與ABA合並的頭等催化劑。而更重要的是,J博士單手持球漫步雲端的鏡頭,也影響了之後邁克爾-喬丹等數代“飛人”。
6.威爾特-張伯倫

當張伯倫在自傳裡榮辱不驚地炫耀“我曾和兩萬個姑娘上過床”時,我估計全世界的男人十有八九都崩潰了,試想一下,一個被稱作“別人喜歡集郵,張伯倫喜歡收集女人”的地球人,竟還有精力信手拈來地交出單場100分,單場55個籃板,連續七場得分50+,單場“三20”等一系列“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的至尊紀錄,唯一合理的解釋便是張伯倫根本不是“地球人”。打個比方,將鼎盛的沙奎爾-奧尼爾丟進高中聯賽,大概就是當時張伯倫不可一世的場景了。

5.喬治-麥肯

如同魯班之於木匠,喬治-麥肯堪稱中鋒的鼻祖,他是聯盟史上第一位真正意義的巨星,1949年湖人造訪紐約,麥迪遜廣場甚至打出“喬治-麥肯vs尼克斯”的廣告牌,他的存在,催動了籃下禁區的一系列改革,並就此奠定了“籃球是巨人的運動”這一基調。而鮮為人知的是,喬治-麥肯也是ABA聯盟的首位總裁,為與之前效力的NBA聯盟分庭抗衡,麥肯將三分線、三色球等一系列改革融入比賽,他是鼓勵進攻的先驅者之一,賽場上下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4.埃爾文-約翰遜

你應該知道這樣一個橋段:1980年總決賽第六場,之前扮演控位的菜鳥“魔術師”約翰遜,頂替因傷缺陣的賈巴爾客串中鋒,並最終完美復刻“天勾”,全場掠得42分15籃板7助攻,以總決賽最有價值的金身率領湖人問鼎。每當約翰遜登場,便意味著一場華麗酣暢的大戲“表演時刻”即將開演,他以206公分的海拔模糊了籃球固有的位置感,與“大鳥”伯德的“黑白對抗”更是貫穿了整個八十年代。而在退役後,約翰遜的理財之道更是值得所有球員膜拜。

3.比爾-拉塞爾

拉塞爾的橫空出世讓當時的人們首次領教到“防守贏冠軍”的真諦,在他效力波士頓的十三年裡,拉塞爾用左右兼顧的無死點防守及劈頭蓋臉的火辣封蓋,為凱爾特人豎起了一道天然內線屏障,他是威爾特-張伯倫一生的克星,其在防守端的技巧與韌性,影響著內特-瑟蒙德、“大夢”奧拉朱旺及本-華萊士等無數“禁飛區”。至今,“指環王”拉塞爾擁有的11枚冠軍戒指也是無人媲美,2009年,大衛-斯坦恩亦將總決賽最有價值獎杯命名為“比爾-拉塞爾杯”。


2.邁克爾-喬丹

試想一下,倘若喬丹沒有在1993年中途退役,他或許能夠復制凱爾特人王朝的八連冠霸業。整個90年代,喬丹如同一位萬人之上的“獨裁者”般存在,查爾斯-巴克利、雷吉-米勒、“猶他雙煞”等諸多名人堂級的名字都淪為公牛王朝的祭品。更重要的是隨著1992年“夢一隊”席卷巴塞羅那奧運會的強勢,喬丹也成為聯盟全球化戰略的第一載體,他仙風道骨的飄逸球技與日進鬥金的商業價值,讓全世界的球迷與廣告商們為之痴狂,他無愧為影響時代的霸主。
1.大衛-斯特恩

1984年,邁克爾-喬丹、哈基姆-奧拉朱旺、查爾斯-巴克利及約翰-斯托克頓等巨星湧入聯盟,而正是該年,大衛-斯特恩也接過拉裡-奧布萊恩的權杖成為新任總裁。在這之後,斯特恩與喬丹一拍即合,隨即強勢推動“造神計劃”,待到90年代,NBA已從美國本土的自娛自樂,拓展為舉世矚目的全球化聯賽。斯特恩用猶太人特有的商業頭腦,軟硬兼施地改革頒布了無數措施,他是近20年聯盟能夠蓬勃發展的基石所在,不是球星,卻比任何球星更具影響力。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