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套路與獨門心法,都是各門各派先祖的心得,也是眾多格鬥與動作,在事後現象的歸納分析,若是用學校教科書的理論來說明.
以目前一般民眾幾乎皆有的高中數學教育程度來討論,絕大部分的學習內容跟實際生活都是兩碼子事,如三角函數,向量,曲線,統計等,我想大家都會疑惑,既然生活用不到,為何要學這個?
對照到武術來說,正如學習凌空勁般的誇張. 在武術的道理中,套路中許多的既成知識都與實戰有很大的距離,有些人認為,經驗很重要,我只要每天在街頭幹架,幾年下來自然難逢敵手.
這個觀念基本來說是對的,武術本來就建立在格鬥與求生存的目的之上,但是這時會有個現象引發分歧,就是 " 追求極致 " 的目標.
追求極致在人類歷史上,每個領域,每個環境,每個團體中一直沒有缺席過,或許是怕被超越,或許想當老大,或許想賺錢,或許是小農思想作祟,或許是眾多私領域的問題,驅使許多人在特定領域,極度瘋狂的追求極致.
這時候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就會開始浮上檯面,套路的價值也會重新被詮釋,對心法進行深度研究與探討,對任何有關聯與沒關聯的相關資料與現象都會產生微言大義的引借討論,若自己門內知識與技術有所不足,更會引發參百家成一家的行為出現.
絕大部分的授武者,面臨現實的壓力下,都會對自身本門武術進行強力的彩妝,過分強調套路的研究與理論知識的建立,將先祖與自己偶像神格化,自行建立獨特的理論學說,以極為嚴苛的自定標準化規則進行武術教育,甚至以該標準對不同門派,不同技術體系進行批判與比較,最後的結果,通常會引發本門中非職業授武者的反撲.形成蕭牆之戰.
站在市場機制來說,這是可以理解的行為,也是必然的方向,但是衍生出的後續問題也相對很嚴重,
例如學員會產生學習障礙,例如馬步該怎麼站?怎麼練勁?氣功怎麼練?到底能不能實戰?有沒有辦法一個打十個?拳經寫了些什麼?怎麼推手才厲害?招式要怎麼拆解? 等問題.
針對以上的現象,站在各大武館的商業營利角度來說,這些迷惑的 類習武者 ,自然代表了無限的商機;若是站在傳統武術的角度來看(不需依靠授武維生的人),也自然不勝唏噓,哀嘆武術沉淪.
知識是經驗的累積,是事後現象的歸納分析與再創新而建立出的學習方法,但前提它是死的,並不容易用來解釋瞬息亂變的現實狀況,若是硬要用套路來論是否可以實戰,這是有存在嚴重的認知誤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