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745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uo123
大公爵 | 2010-3-27 17:39:39

眾所皆知,中國拳術可分為內外家。外家拳理甚是簡明,功成又快,故流傳較廣。習練內家拳者固大有人在,惟真正懂得應用於技擊的武人則不多見。追根究底,是因習者對其原理欠缺了解之故。各門派的練法形式多,過於重視外形而忽略內在的體驗是問題的根源。倘欲事半功倍,理應返樸歸真,去蕪存菁。蓋練內勁根本沒有所謂“正確”的姿勢。


內勁由誰所創,已是不可考了。達摩祖師帶到少林寺的易筋洗髓之法很可能就是內勁的祖先。不過達摩並非武術家,他所傳授的只是一種類似印度瑜伽術的參禅法門。少林武僧多半在數百年後才發現此法在技擊上的妙用。換言之,易筋洗髓乃內家之基本功。

基本功又名靜功,須由靜中求動。這裡所指的“動”不是正常肌肉收縮、活動關節的功能。習練時外表上看來毫無動靜,其實各部肌肉正在聽憑大腦的使喚而作出呼應。這種感覺當然不是第一天練功就能體驗得到,習之日久自見功夫。練功不需要有一定的形式,站著亦可,坐著亦可,甚至躺著練也無所謂。全身肌肉要似松非松,似緊非緊。內家拳的訣竅完全在於“體會”二字,就好像初學游泳一樣。習靜旨在加強大腦與神經系統的溝通能力,將肌肉練成傳力的媒介。


何謂傳力媒介?很多人以為內勁是從手掌心射出來的一道真氣。這種謬論根本是自欺欺人。從力學的角度來看,外家與內家的擊法就像木棒和軟鞭的區別。軟鞭的設計由粗而細,打擊時力量傳到越細的部份速度就越快,傳至末端時已達超音速。用軟鞭擊人不需使多大力氣,且令敵人難以捉摸。內勁亦是如此。

   
練習靜功有一定的成就之後,就可進一步以慢動作來體會如何運用肌肉傳力。此法稱為動功,與太極拳相似,惟不應限於一定的姿勢,須假想一敵攻來,從各個不同的角度還擊之。傳力的感覺以波浪喻之最為貼切。初習動功倘若動作太快,肌肉浮動的感覺就會立刻消失。慢動作只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旨在深一層體會習靜之所得,觀察身體的動作與肌肉之間的呼應。

   
以上所述皆內勁練法,未觸及應用。就算練功有成也不是輕輕一碰便可將人震傷。試問軟鞭若沒有持鞭者注入適量的外力又怎能傷人?內家與外家的打擊力都同樣離不開物理力學的定律,不過方法不同而已。一般出拳的方法是用關節使力把手臂迅速地向前推出,直至拳頭與目標碰撞為止,此即武術家所指的剛勁。內勁也一樣需要以關節使力,然力度的大小與使力的時刻則異於剛勁,且較難掌握。道理很簡單,任何人都懂得用木棒擊人,軟鞭的技巧卻需要多練習方能上手。內勁的應用必須配合聚力與發力兩種不同程度的傳力。聚力是借用身體的動作所產生的動量,讓它在肌肉之中朝著攻勢的方向湧去。此時肌肉必須保持松弛的狀態。待手與目標接觸的同時才利用關節瞬間震動,將所聚之力爆發出來。發力的關鍵在於力量是否集中,故聚力不可像耍猴拳一般過於靈巧。內勁與軟鞭的原理雖然相近,迎敵時卻不可把手臂當成兩條軟鞭來鞭打敵人。習者當領略其意,不應仿效其形。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