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1062 | 回覆: 3 | 跳轉到指定樓層
uo123
大公爵 | 2010-3-31 20:35:28

武術是一種技擊術,但絕不是僅僅只是技擊這么簡單。或許最早的武術是身體對抗的經驗的總結,但是武術發展到現在,早已超越了身體對抗的概念,而具有了藝術或者哲學的特征。或許這么解釋大家可以明白:怎么打倒對手,是武者的最基本的訓練,但是為什么能夠打倒對手?為什么這個人我可以打倒,但是那個人我不能打倒?才是武者畢生所追求的答案。一個體操運動員,幾乎能夠做到人類所能做出的所有的動作,但是他不能和一個武者相對抗,為什么?他的動作不夠快?體操運動員的動作幾乎比任何人都快。他的身體不夠靈活?反應不夠快?更是笑話!但是為什么一個體操運動員不善于格斗?這是武術要回答的問題,也是困擾武者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理解的深度,就是一個武者修為的高度。在后面我將詳細解釋為什么理解的深度不同,會造成武術修為高低的不同。
    
    習練武術的前期,多是進行一些固定招式以及力量的訓練,這個階段只是訓練一些條件反射,明白可以怎樣攻擊,以及對敵的各種攻擊可以做出什么反應,在這個階段,各種門派的訓練方法雖然不同,但是中心目的都是一樣:基本功!條件反射訓練的越扎實,在日后的實戰中就可能會有越大的效果。可惜這個階段大多枯燥乏味漫長而且非常辛苦,現代人幾乎無法堅持。現代人對武術的概念,也停留在這個階段,認為武術就是訓練這些東西了。甚至我們國家武術協會的的那些所謂的領導,對武術也是這個概念。請原諒我要說一句粗話:讓那幫官僚去死!
    
    在知道攻擊的防守的基本方式之后,就要訓練武者為什么攻和為什么守,為什么要在這個時機攻擊?為什么要采用這個方式防守?這個動作和那個動作相比,優劣何在?比如我一拳攻擊你的頭部還是攻擊你的腹部,我的理由是什么?武術不是亂打一氣,每一拳的使用都要有它的道理。 沒有進行這種訓練的武者,是一群蠻夫,空有一身力氣,掌握一堆招式,都不知如何使用。可惜這種訓練的方式和方法,只能采取言傳身教的方式,而且大多已經失傳,這也是現代武術為什么在老百姓眼中失去魅力的主要原因。
  
  本人不才,幼時遇到一些明師,雖然資質愚鈍,但總算刻苦,今天也算有些效果。在本人而言,攻守術容易學,但理解攻守的理由,卻是要花長時間訓練的事情,絕不可能一朝得道。本人幾乎花了10年的時間,才算小有認識,但見識過一些所謂的武術大師,幾乎只是和體操運動員一個水平,這樣的人打起架來,能有什么功夫可言!你的拳可以打得很快,但卻在不應該出拳的時刻出拳,在不需要防守的守侯縮頭,這能有什么美感?這當然和混混打架差不多。
    
    為了幫助大家理解,我這樣解釋,我和你距離一步遠,你我只要出拳,都可以擊中對方,但我只需要少少的撤腰,就可以避過你這一拳。這一拳你怎么打?在你出拳的時候,將不將我會撤腰這個情況考慮進去?如果你考慮進來,那你這一拳要再逼進半步才能出,這時我已經可以出拳打你,所以你這一拳怎么打才能必中?而且在實戰中根本沒有時間給你考慮,你一招失手,就滿盤皆輸。
    
    要達到這一層的境界,就要對距離和時機有相當清晰的把握。本人在訓練的時候,師傅隔5米用石頭砸我,一開始可以閃避,然后必須接住石頭,最后師傅換用雞蛋,能夠接住雞蛋而不碎,則防守之功成。此時對敵的任何動作,都能有適當的反應。然后訓練攻擊,蒙住雙眼,先與師傅貼手,再先發力攻擊師傅的身體,開始往往連身體都摸不到,直到能夠擊中,有小成,擊中時師傅不能回擊,功成。此時對敵的任何身體反應,都有清晰明確的判斷。
然各種門派不同,訓練的方式也有不同。
    在這里不妨開始介紹內外家功夫和門派的基本知識。
    
    先了解先天力與后天力:先天力又叫本力,是局部肌肉伸縮的力量;后天力又叫內力,是一種整體發力。外家拳是用先天力打人,其特征是局部肌肉緊張,很少將人打飛;內家拳是用后天力打人,其特征是局部肌肉用力很小,便可將對手輕易發出。外家拳偏重于外功和先天力的訓練,例如鐵砂掌、鐵臂功、鐵拳功等,其考核指標多為實物,例如舉多重的石擔、一掌打碎幾塊磚等。而內家拳則更注重內功和后天力的訓練,通過內功培養內力,通過試力、聽力來力的敏感度和發力效果,其考核指標多為發放效果,即在任何狀態下,運用自身的任一部位,一舉將對手放出,並且控制被放出的對手的身體旋轉角度和方位等。

練成招式和力量,已經是相當痛苦的事情,大多數人窮畢身之力,也只能在這個階段徘徊。要明白攻守的理由和道理,就更是難上加難。天分和刻苦之外,徒弟必須是良材美玉,師傅也必須是循循善誘。但是練到這第二階段,仍然只是練成個基本功,只算是武術的初入門者。但在現代社會,明白攻守道理的武者,已經難以尋覓。
    
    這么說武術的初學者可能容易理解:你可否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拳頭在擊中對方之后,能夠造成什么后果?對方是痛?酸?麻?還是毫無影響?如果你根本不能判斷,那你根本還沒有入門。如果你已經可以有些初步的理解,那就要問問,這一拳能否造成對方全部或者部分喪失戰斗力的結果?如果僅僅只是讓對方痛一痛,對方還能繼續戰斗,你為什么還要出這一拳?意義何在?如果你不願意解決這個問題,改變這種現象,那你的修為到此而止。
    
    但明白攻守的道理,又談何容易。本人在訓練接石頭的時候,全身青腫是常事,已經讓旁人難以理解,至于可以接雞蛋而不碎,必須在接到雞蛋的瞬間用螺旋力消除沖力,更是讓人匪夷所思。(本人曾和廣州一拳館上下20余人挨個切磋,只顯示這門初入門的功夫,無論對方的拳如何剛猛快捷,都能把他們的拳頭整個接住,引往一邊,就被稱妖術)至于蒙住眼學習攻擊,雖然可以占先發力的便宜,但在開始時對人的運動線路毫無理解,一掌劈過去時,師傅往往已經不知去向,而自己身上就會被揍得青一塊紫一塊,只到痛定思痛,理解了人體運動的規律,才有小成。
    
    可以這樣理解,譬如一個人如果將身體重心壓在前腳,前腳容易發力,則容易后退,反之同理。沉肩就必采下攻式,揚肩就必定攻我頭部,入門者必須能夠從對方的一舉一動,看出對方的攻擊意圖,眼中必須有對方的整體,一眼看去,對方的全身都在你眼中,絕不可看手就不看腳,看頭就不看身。有這種判斷力的人,大多已經苦練10年有余,但也不過是剛剛入門,可以正式開始內家拳或者外家拳的訓練。
  
  武者在熟悉攻守的基本手法和道理之后,就開始面臨一個悖論:假設我們兩個都可以判斷對方的反應,那么這場架還怎么打?你可以打到我的時候我也可以判斷出同樣的情況,我也同樣出拳,那要么就是同歸于盡,要么就是打不起來。這就是為什么武者要不停修煉的原因。如果我對攻守的理解比你深刻,在你看來不是機會,但在我看來卻是機會;又如果我的速度比你快,力量比你大,或者對力量的運用比你熟練,那我就可以打敗你,即使你已經判斷出我的攻擊路線。
    
    加深對攻守的理解,是一輩子的事情。人體的運動有它必然的規律,在某一個水平的人,同在某一個情況下,必然會有同樣的反應。譬如未訓練過的人,被人一拳打向頭部,第一反應絕不是閃避或格擋,而是閉眼!初學者在對攻戰時,必定只求自保,即使可以后發先至,也不敢攻擊。初入門者就會拘禮于形式,攻是攻,守是守,泾渭分明,不能相融。至于前沖必定硬頸,站立必定搖晃的奇怪的小動作,更是層出不窮。所以高手只要一看形勢,就可以知道兩個人可以在多少招里分出勝負。
在另一方面,要提高攻擊或者防守的水平,有兩條路可走,第一是強大的力量,第二是對力量的熟練掌握和控制。走第一條路者,是外家功夫。走第二條路的,就是所謂的內家功夫。
  
  外家或者內家的功夫,說起來容易,練起來卻千辛萬苦,各種的苦楚不足為外人道。
    
    首先這個基礎已經難打,一個人花了10余年的時間,只練了一個基本功和一個入門的意識,已經和現代人追求快餐式享受的心理嚴重沖突。也就難怪現在各地的武校,往往號稱自己只要幾個月,就可以練出什么鐵砂掌二指禅,是不是騙人姑且不表,就算你真能把手練得跟鐵一樣,又有什么用?旁人一拳打來,你有把握擋得住?你運氣好,采用了正確姿勢和力度擋住了這一拳,人家連續進攻你怎么辦?你運氣始終都好嗎?就算別人讓你進攻先,你怎么攻?把你的鐵手就這么隨便的往人家身上招呼?就算你還練過一些套路,難道你就這么把套路用出來?你憑什么就肯定你擺了POSE之后,人家還會站得穩穩的等你攻擊?人家會用什么招式來對付你?因此我在此多口一句,各位如果真的有心武術,千萬不要相信什么速成班,或者信什么自己在家插沙子也可以練功。
    
    至于打下一定基礎之后,進一步的訓練,才是受難的開始。外家功夫的習練者,要練得剛硬無比,一拳打出去,你根本無法招架,即使格擋,也要封得嚴嚴正正,讓人毫無可乘之機。不過人力有時而窮,即使人的力量再大,也有到頂的一刻。到了那時,功夫就不能再有進步。只能由外而內,開始研習如何更好的控制和使用力量。當然也有外家高手天分極高,力量遠遠超過常人,那也只能為我輩羨慕,無法效仿。
    在這里不妨回應一些酒友的問題,為什么外家武術高手不去參加舉重比賽?舉重者必須要求肩胛肌和斜方肌畸形般強大,大腿粗重,這種體型為武者所忌,因為極為影響速度。肩胛肌和斜方肌太大,甚至會限制手臂活動的角度,起碼就不能再向后揮動。因此外家高手如果只以舉重論,當然不如舉重者,但是論出拳力和爆發力,絕對不輸體重相若的舉重者。
  
  本人年幼時體型瘦長,拜的卻是外家的師傅,后來年紀漸增,體型日壯,卻又跟了內家的師傅。由于其中種種不足為人道的理由及經歷,請大家原諒本人不能將師門直言相告。但請相信本人絕不會為了隱瞞師門秘密而歪曲關于武術的事實。
    
    內家功夫必須由外而內,沒有一定的外家力量功夫為基礎,內家功夫也沒有依托。你沒有運用力量的經驗,怎么可能深刻理解對敵人力量的控制。古人精通內家拳者,也大多內外兼修。因此太極門人,倘若在一開始不打一點外功的底子,日后只怕難成大器。
    
    說了半天,如果再不來詳細解釋內家功夫,只怕會被酒友噓了。如果套用內力的解釋,不能深入淺出,只怕更會惹來恥笑。我這么解釋:請你嘗試向前打出一拳,手臂運行的軌跡你自己可以看到,也可以理解,但是力量運行的軌跡,你可以看到,可以理解嗎?你這一拳打出,力量是怎么從腰傳到胸、到三角肌、三頭肌、桡尺肌再到手背的?為什么你扭腰就可以增加出拳的力量,這個力量是如何在你身體上傳導的?它的運行幾乎走遍了你半個身體,但它的軌跡何在?
    
    即使你不用腰力,請嘗試這個動作:右拳,拳面向下,平出,用左手輕點在右手手腕左側處,腕關節稍下的位置,再做出拳的動作,感覺自己的拳頭是否還有力量。

現在嘗試以物理的方式解釋內功的問題。
    
    按物理和生理學的觀點,肌肉帶動骨頭產生力。如果肌肉和骨頭只是線的關系,那么力的方向很容易分析,但是肌肉和骨頭都是立體的,那就很難進行計算和分析。譬如我出拳之時,二頭肌半軟,三頭肌半硬,使我的手臂的速度達到極點(二頭肌完全不用力的話,手臂不能控制方向,但用力太過就會阻礙速度。三頭肌加強速度,但太過則影響方向)你怎么計算我的合力的方向?我沿弧線進攻,如果再計算我的手臂的扭曲度,那這個計算過程只怕不是一時半會可以完成的。而且我這一拳並不只有手臂肌肉的運動,我扭動腰部給自己一個初速度,以最合適的方式將這個初速度傳到手上,因此我將獲得更大的攻擊速度,以較小的力量造成最大的傷害。
現在我來問你,我這一拳出去,可否造成比僅僅只有肌肉收縮力量的拳頭更大的傷害?這種傷害的力,你稱之什么?如果我稱為內力,你是不是還有不同的意見?
    
    人體運行力量,有著自己獨特的線路。出直拳攻擊時,一股力從腰到手,必然是沿后背脊椎而上,從后肩切入手臂內側,直貫指尖。因此用手輕點右手腕的左側,即內側,會影響出拳的力度。如果“經脈”這個詞已經在你嘴邊了,那說出來也無所謂,大體也沒有錯誤。但是現在我要用“力量線”這個名字。因為要練到掌握經脈這一步,還早著呢。
    
    武者經過訓練,大多對力量線有一定的了解。了解力量線,對內外家而言都是重中之重。但有意識的針對力量線進行訓練,卻是內家所長。
  
  從這里開始,本人的所有言論,已經關涉武術界爭論了上千的問題,因此我必須預先表態:本人的觀點,只是一家之言,看者如果能夠明白,武學之為學,的確有些深刻的東西,那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外家對力量線的理解,大多是實戰經驗的總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當然也有外家高手,鑽研內家典籍后,用外家功夫,完善自己的發力方式以符合力量線,同時截斷敵的力量線,這一類的功夫,已經難以判斷是內家還是外家,如果從表面上看,甚至更似內家功夫,譬如八卦和形意門的功夫,指頭或掌上有硬功,但發力卻完全是遵循力量線的弧形,封擋也講究切斷敵的力量線。
    
    內家的訓練,完全是針對力量線而來。譬如太極云手,其行云流水之意,無非是力量源源不絕,其手法回旋往復,其身法靈動飄逸,無非遵循力量線的運行軌跡。太極弟子,窮畢生之功,學的就是一個發力!
  
  大凡一個人初學格斗,都會遇到這樣的疑問:為什么大家一樣努力,一樣刻苦,但功夫卻始終都有高低之分?除了身體素質方面造成了大家在反應和力量上會有先天的差異之外,最大的原因,就在眼力!眼與手的配合,能不能做到眼到手到?別人在你面前手舞足蹈,你會不會眼花缭亂?一個人的重心在前還是在后,你能不能看得出來?即使師傅可以教你各類特征進行判斷,但是能不能看得出這些特征,卻要為眼力所限。要提高眼力,就必須要求武者能夠處亂不驚,時刻保持冷靜的頭腦。同時,眼中絕不可只有自己,而要有對手,有世界。睜眼看時,無論風吹草動、蛇行鼠穿,都在眼中,清清楚楚,泾渭分明。因此無論內家外家,都要講究修心。要勇,卻不是匹夫之勇,要靜,卻不能如死水之靜。所以高手大多面容平和神色恬淡。即使外家苦練剛猛之氣的高手,也是氣定神和,絕不會神浮氣躁。(插一句,電視上要死要活的那類武林高手,被真正的高手看到了不知有何感想)
但是修心之術,難在堅持。常人每日奔波忙碌,要求其每日靜思半個小時,簡直是不可能任務。本人受師嚴訓,不敢懈怠,每日必靜思45分钟。到今日差不多20年。如今看常人出手,猶如慢動作一般,即使一般的武者,在我看來也是處處阻滯,不得連貫。這樣出手,當然可以一招制敵。但現代人只求快樂,不能受苦,無恆心,無毅力,又談什么學武呢?這個武術,大概就要自然消亡了吧。

外家武術,受天分所限,有一個極境,但內家武術,卻由于大家對力量線的掌握不同,修為可以永無止境。譬如一腳踢出,力量線沿腿外側而上,但哪些位置被點擊只可以阻止其攻擊?哪些位置還可以起到令敵疼痛的效果?哪些點甚至能令敵喪失戰斗力?
    
    大凡有打斗經驗的人,都應該有這樣的體驗:有時候一拳打在一個好象無關緊要的地方,以為沒什么效果,卻突然對方痛得要死。力量在沿著力量線運行的時候,如果能夠在其上拍擊,很輕易就會卸掉這股力,如果封在力量前面,會造成疼痛,就好象你要扭動手臂,我拉著你的手不讓你扭,你的手不痛才怪,如果你我的力量相加足夠大,甚至會造成骨折。這種時機的把握和力量的運用,是高手一輩子的追求。
    
    以太極為例,上面的朋友提到了推手。習練者在相互推拉的過程中,掌握的是雙手如何發力,以及力量運行的軌跡,如果對方力量的運行為自己所克,可以很輕易就將對方擒住或推開。推手中的高手,一貼手就可以知道對手將如何發力,因此封在其力量線的前面,等著其自投羅網,因此上面一位朋友,很以為推手神奇,其實也只不過是其熟練掌握了力量線原理而已。
    
    至于“意”,那是高層次的問題,初學者大可不必以此為擾。本人將在后面再行闡述。
  
  武術中,最精深,也是最容易讓來這里看帖子的酒友反感的,就是各種武術境界狀態名詞,譬如用意不用力、中空之類,我一直很小心,不使用這些名詞,而是使用讓大家都理解的詞語。其實這些詞語,無非是高手們到了某一個境界之后,對自己水平的一個總結而已,你沒有這個水平,按這些話去練功,只不過是自做多情,甚至有礙修煉。譬如一個“空”字,我師傅揣摩了數十年,在大限將至之時,仍然不能領會,勿論還在武術門口徘徊的你我。再譬如一個“用意”,講的精神控制力,沒有20年的苦修,怎么可能隨意改變身體已經習慣成自然的用力的習慣。因此,誠心的希望大家不要以掌握了一些所謂的武學名詞為榮,反應以此為警惕。
    
    至于練氣致死這一類怪力亂神的論調,希望不要再有了。練氣不慎,確有危險,但這種事情絕不會發生在初學者身上。沒有幾十年的修習,哪有可以致自己死亡的功力。初學者會死,多是由于本身有病,練功不慎可能對加快病情發作有點作用。我講這些話,本身已經有怪力亂神的嫌疑,不過請各位酒友先相信,本人講述這些話,自然有我的道理在,而且會在后面用大家都可以聽懂的語言闡述出來。
    
    前面已經講述了所謂力量線的道理,這里有必要再進行一番更詳細的解釋,因為只有了解了這個幾乎可以說是武術之基石的道理,才能進一步闡述武學的分裂,門派的由來,以及東西方技擊術差異的由來。
    
    身體各塊肌肉和骨骼,在運動時講究配合,相信大家都沒有意見,一個力從一塊肌肉上發出來,以骨骼為通道,傳到另一塊肌肉,這是生理學的常識,各位酒友應該可以明白。這股力量經過很多塊肌肉的累積,匯成一個較大的力。研究和了解這種力量傳遞路線,是武學的一個關鍵所在,也是武者們有意或者無意間,修習的重點。尋找最佳的力量傳遞路線,是武學在較底層次上的最高追求。(這句話比較拗口)經過上千年的努力,我今天在這里,享受前人的成果,可以將各種動作的最佳力量線隨口說出,但對于古人,乃至現代的絕大多數的人,對前人的這個成果,卻是根本不能了解。甚至現代有人,對這個成果,持著從根本上反感的態度。這個成果,如果要畫出來,就是一幅“全身經絡總圖”。
  
  關于經絡的問題,在這里先掛一掛,到后面再闡述。先說這個力量線。我這里指的力量線,是最佳的力量傳導線,可以發揮出最大攻守效果的力量線。譬如手攻必循陰經所示的力量線,腳攻必循陽脈所示的力量線。當然未經修習的人,在攻守時手忙腳亂,哪有心情去顧慮發力的路線呢!因此高手與低手的差別,就在于此。而門派間的差異,也由此而來。
    
    上面有個朋友已經提到,最完美的攻擊方式,力從腳心而起,環腰至肩,再至手臂內側而及指尖,貫穿大半個身體,在實戰中幾乎不可能做到。因此內家的修煉,大多是訓練武者掌握某幾個部分的最佳配合方式。手手腳腳,乃至全身任何一個部位,通過其他部位的配合,都可以發力。當然這種發力,在這里說起來好象很簡單,無非是一個力量傳導的結果而已,但在施展之時,卻是千難萬難,譬如以側肩撞人,有興趣的酒友可以自己撞撞沙包試試,倘若動作稍有不順,就會被沙包反撞回來,如果在實戰中,可能就是殺身之禍。因此各門各派的創始人,都規定了嚴格的訓練模式,要求弟子嚴格遵守。這種種的模式,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熟練掌握完美的發力方式,但方法卻是千差萬別,譬如打棉花、纏繩等等,各有其長。即使是小門派,其訓練方式也必有其過人之處。
    
    然而時世變遷,昔日百花爭艷,如今卻是相互诋毀,只不過一個訓練方式的不同,卻硬要說自己是正宗,說別人是假貨。凡與自己門派訓練方式不同的,統統都是妖孽。長此以往,教武術怎生興旺!

我年幼之時,曾有宏願,要讓天下武術門派,大家放下門戶之見,互通有無,重振武學。但現在年齒漸長,當年的宏願仍在,卻已深感無能為力。武術界的壞風氣已經形成,要改變又談何容易。我在這里先做了無數的鋪墊,再講述些內外功的區別,已有人不服,更勿論各門派之間成見已成,往往不需我開口,已開門請我出去。倘若我竟然不服,要互相在拳腳上見真章,意圖打服別人,那必然的結果就是兩派間結下深仇大恨。師傅大限之日,知我血氣,乃囑我日后不可再以師門示人。今日想起,才明白師傅苦心,實在是不願我再樹紛爭。
    如今在煮酒發文,不敢自報師門,有失光明磊落,恐為大家恥笑。酒友中如有行家,從我下面片語之中,推出本人師從何門,還望體諒本人謹尊師傅遺訓的苦衷,莫要發布。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oonqmr69
準男爵 | 2010-10-18 15:53:25

引言 使用道具
無效樓層,該篇已經被刪除
sunab51
見習騎士 | 2010-12-6 20:53:19

尤其是大大親身經歷過更覺得讚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