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必要想太多, 拿薪水幫公司賺錢的同時
換個角度想也是拿公司的資源, 鍍金自己
等到本事有了, 公司不加薪不留人
那就找其他的
彼得原理:不管在哪種制度中,每一位員工最後都會升到自己的不適任等級。
(也就是說, 你不提升自己, 那麼天花板就那麼高)
耍廢放棄提升, 也沒錯, 公司需要不同類型的人
全公司都是將才也對公司沒好處
等到當了高層後, 一些人事的矛盾都是, 資深耍廢放棄提升 鬥 資淺將才型的
傳統型的公司, 大多是資淺的輸, 換個公司幾年後, 薪水翻倍再翻倍
等到公司無法提升, 只好引入企業變革, 例如: 績效管理 KPI
等到新一批資淺將才型的 用KPI把 資深的打到趴在地上
資深的為了維護公司地位, 再次擾亂KPI規則 (怎麼做? 這可以說很久
資淺的不想被腐敗制度玩弄, 換個公司幾年後, 薪水翻倍再翻倍
公司再次做公司變革, 引進新的管理方案....如此循環
====
結論:
耍廢放棄提升, 沒錯
但是會有兩種下場
1. 不想往上升, 與同事沒有競爭利害關係, 甚麼都好
缺點: 公司不賺錢的時候, 裁員就是這些人,
要做好資料收集, 船要沈之前, 不能想著拿資遣費, 跳船要快
如果有把握找到同等級薪水, 那麼就等資遣
2. 想往上升, 又想耍廢
那麼就是把厚黑學讀好, 臉皮弄得無敵厚
升為主管, 找到新的將才, 把他們的成績弄成自己的
在他們被高層發現前, 弄走, 再找下一批, 循環
找個高層做靠山, 因為久了, 公司大家都會知道, 沒靠山活不久
這也是為甚麼, 公司到最後, 都是一些狼狽為奸的人當主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