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1360 | 回覆: 8 | 跳轉到指定樓層
馬爾濟斯
王子 | 2010-4-6 11:46:46

一年一度,又見清明
往年,不是忘了,就是只能湊在周末去掃墓
今年,清明落在復活節的長假周末
再沒理由說忘記,也不能推搪說忙
所以一早就跟孩子約定,明天給爺爺、奶奶掃墓去

記得小時候,每次母親給婆婆燒香,都會跟我們說:今天是我媽媽的生忌
可是我們從來都不會把那一天記在心裡
到了今天,我連父、母親生日那天都會忘記給他們上一柱香
幾個兄弟,誰記得就誰去買點鮮花、水果到墳場一趟
相隔愈久,次數就愈來愈疏
好在躺在那兒的雙親,不會怪責這幾個不孝子
或者他們想怪責,但也無法傳達信息
又或者,他們已投胎做別人的子女,重新回到輪迴的圈圈,再赴一趟紅塵路

所以,當有一天我也埋在那六尺黃土下,或是燒成灰燼擠在小小的骨灰罈裡的時候
我并不期望孩子來探望,因為我知道就算望穿秋水也是白望
孩子只會照顧他們的孩子,孩子很難關心父母,尤其是已經往生的父母
這好像是動物界的自然現象,除了烏鴉會反哺之外,人類就算會做,也會做得斤斤計較
更何況那是一副百無一用的殘骸廢骨

生命是無始終,一直都在輪迴的軌道上周而復始,茫茫不可終日
這一趟可以做人,就做好做人的本分
不該做的就別做,免得日後報應不爽時才來悔不當初
孩子養大了就別期待他們會回來照顧父母,因為我們的父母從來都不敢期待能得到我們的照顧
能在清明節給你墳上除除草,你就應該感到莫大的欣慰
別期望什麼三牲鮮果,畢竟那時候我們吃的都是元寶蠟燭
就算有,拜過你之後,還不是拿回家祭他們的五臟廟

等到有一天你的孩子的孩子也在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你的孩子的時候
他們就會知道原來當初怎樣對待你,將來他們的孩子就會如何相待
可是你也別計較,這就是人生嘛
當年孟老二曾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這些都是孔老大幻想的大同世界
幾千年來,不止辦不到,還每況愈下、人心不古吶
所以,當你將老未老時,先存好老本,找個老伴,再呼朋引類的找幾個老友,這才是晚年之道
等到兩眼一翻、雙腳一蹬時,就別計較它是清明還是重陽,誰來不來都已不重要了
偶爾,有個人來給你除除草、掃掃墓,你就算他是一時良心發現吧
說不定他還是在做給別人看的呢
而你呢?今年掃墓了沒?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whatAloser + 30 + 30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李狂傲 + 10 + 10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40  金幣 + 4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李狂傲
公爵 | 2010-4-7 22:36:13

1# 馬爾濟斯
相當認同你的看法,但惟獨一點觀感不同.

兒女們有他們自己的選擇,我們無法強迫要求他們感念先人,同樣的,我們自己也有選擇是否感念先人的權利,雖然不必期待兒女會在自己往生後依舊感念(掃墓,祭祀等),但對於自己已往生的父母應該要有所感念,畢竟,父母養育之恩天高海深,多耗一些精神時間進行傳統感念禮儀,也是應該的.

我陪老媽到外公的墳上掃墓,雖然與外公不親近,但看在老媽的份上,我選擇一起去掃墓.
引言 使用道具
馬爾濟斯
王子 | 2010-4-8 12:49:25

2# 李狂傲
孩子只會照顧他們的孩子,孩子很難關心父母,尤其是已經往生的父母
養兒是義務 不孝是應該 不要想太多{:3_261:}
引言 使用道具
李狂傲
公爵 | 2010-4-10 00:58:06

3# 馬爾濟斯
不孝是應該的,這句不對,應該是,無法依照傳統禮儀感念父母恩是應該的,畢竟,現在的社會型態不同,大概沒有人能夠再進行古代的孝道禮儀,父母往生必須守喪三年.

不去掃墓不代表不關心往生父母,這些都是形式禮儀罷了,永生不忘父母養育之恩才重要,缺少這些形式禮儀也沒關係,但若是忘記父母恩就是不孝,不孝是不應該的.
引言 使用道具
awenracious
勳爵士 | 2010-4-10 12:48:05

不拜觀世音媽祖關聖帝君沒有關係,很多人會拜。但我們的祖先,如果後代子孫不拜,有人會拜嗎?祭祖這禮數絕不能少。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李狂傲 + 10 + 10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10  金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馬爾濟斯
王子 | 2010-4-10 20:05:49

4# 李狂傲
剛發完清涼照
一下子要正經回應還真不習慣{:3_269:}  
我不說別人就說我的親戚好了
我有一個姑姑
養她兩個兒子
是從小就百般呵護
不捨得讓她兩個兒子吃過苦
供養到大學畢業
娶妻的時候還附贈每人一棟房子
當我姑姑老了要住在兒子家
結果是兩個兒子互相趕自己的老媽要離開家
叫我姑姑自己搬到外面住
不要跟他們生活在一起
那大兒子跟她老媽說養兒是義務 不孝是應該
那你想我姑姑會如何想???
那我發表這一篇的意思是
等到自己老了不要指望兒女會養你
自己要先覺悟
不如自己留下一筆照顧自己後半輩子所要用的生活費
財產不要急著分給兒女
兒女會看錢的臉色來孝順你
會固定到老家和你見面
不要說我很現實
這是不得不的選擇
引言 使用道具
馬爾濟斯
王子 | 2010-4-10 20:14:30

5# awenracious

有聽過這一句台灣厘語 嗎???
台語發音

一代親二代表三代散了了

解釋:

第一代時大家都很親...到了第2代...第1代的人大部分都都去當仙的時候...就少像親的一樣了...感情就像表的一樣...到了三代更不用說了...全部都各自分家互不相關了
引言 使用道具
李狂傲
公爵 | 2010-4-10 22:29:06

不拜觀世音媽祖關聖帝君沒有關係,很多人會拜。但我們的祖先,如果後代子孫不拜,有人會拜嗎?祭祖這禮數絕不能少。
awenracious 發表於 2010-4-10 12:48

社會環境不同,每個人未必能夠遵行傳統禮儀,就像我二舅在英國出差,這次掃墓他就沒辦法參與.

能夠延續傳統禮儀表達感念之情當然是最好狀況,但若是外在因素無法參與,這也不需要強求,真誠心意才是最重要.
引言 使用道具
李狂傲
公爵 | 2010-4-10 22:44:17

4# 李狂傲
剛發完清涼照
一下子要正經回應還真不習慣{:3_269:}  
我不說別人就說我的親戚好了
我有一個姑姑
養她兩個兒子
是從小就百般呵護
不捨得讓她兩個兒子吃過苦
供養到大學畢業
娶妻的時候還附贈每 ...
馬爾濟斯 發表於 2010-4-10 20:05

我認同你想表達的觀感,不要癡癡期待兒女在自己年老時會善盡孝道,兒女未必可靠,自己替自己的晚年生活計劃準備才是聰明做法.

但我認為兒女是否會善盡孝道,那是他們的選擇,現在的父母也很難去強求,不過,我們自己也有相同的選擇權,我不可能放棄善盡孝道的觀念.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權.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