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858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uo123
大公爵 | 2010-4-6 15:01:34

中國武術喜歡擺「架式」,每個門派的訓練都離不開這個,尤其在「基本拳路」中都包含了該門派的「基本架勢」,也就是「母式」或稱「元式」,其後還有許多「子式」或「變化式」。
對八卦拳而言,每一個架式都有對內養身,對外應敵的雙重含意,這裡只稍微談談「對外應敵」的部份。
打鬥時的「架式」其實就等同於作戰時雙方擺出來的「陣勢」,「陣勢」中的部隊有正、奇、明、暗、遠、近等區別,有「一字長蛇」陣的「首尾相應」,有「雁行陣」的「切割突破」,有「口袋陣」的「誘敵深入」,總之,各個部隊都基於一個戰術構想而擺放配置,相互支援,達到勝敵的目的。
武術對敵可用的部隊就是「四肢」,有人以象棋的將、士、相、車、馬、砲、卒比喻頭、肩、肘、腳、胯、拳、指,頗為貼切。
所以每一個「架式」就是肢體不同的組合,由此形成不同的應敵「陣勢」。
「單鞭式」、「丹鳳朝陽」類似「一字長蛇陣」,雙手在前護胸就是「雁行陣」,「白鶴亮翅」就是「口袋陣」,虛步的腿都是「伏兵」,「肘」、「膝」、「頭」、「肩」都是「奇兵」。
所以一個「架式」就是防禦者設的一個「局」,而攻擊者當然不是傻瓜,通常不會貿然出手,攻擊者會用「佯攻」的假動作或改變自己的位置來引動防守者的陣勢,然後再在其中尋找可趁之機。
另外必須了解的是,中國武術的一個架式不會只考慮對應一個敵人,而會假設對方也會有「奇兵」,所以很多國術架式雙手有前後左右上下不同的配置,而且也不一定都把敵人放在正面,防禦者的注意力更必須兼顧四面八方。
這是「套路訓練」的功能之一,套路是由不同的「架式」組成的,一個動作結束的「完成式」,就是下一個動作的「預備式」,而且只是可能性之一,學者必須研究其他可能的變化,就像是一個將領平時要研究陣勢的變化,一位棋手要研究棋局的變化一樣。
以下我用幾個架式舉例,而每一個例子都只是隨機應變的一個可能性,而不是必然如此。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