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uo123
大公爵 | 2010-4-8 12:26:48

新聞局晚上舉辦「從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談亞太經濟整合研討會」,邀請美、台學者討論,ECFA對美、中、台和整個東亞情勢影響。美方學者認為,兩岸簽ECFA後,會動搖美國在東亞的經濟領導地位,台灣學者認為,ECFA簽署後,兩國經濟活動加強交流,有助於消除軍事與政治衝突。
新聞局晚間舉辦ECFA研討會,美方由美國海外記者俱樂部基金會總裁何偉傑(William Holstein)擔任主持人;前AIT處長、現任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歐亞研究副主席包道格(Douglas Paal);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院訪問學者榮大聶(Daniel Rosen)與談。
台灣由國立政治大學副校長林碧炤擔任主持人,與談者有前經建會主委、現任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以及台大中國大陸研究中心執行長徐斯勤。
榮大聶指出,兩岸簽ECFA對美國來說,是一項警訊,顯現亞洲國家最重視的因素已經不是政治,而是經濟發展急迫性,兩岸簽署ECFA將會動搖美國在東亞地區的領導優勢地位。
榮大聶提到,食品業和農業是台灣在兩岸經濟的利多,他認為,台灣的精緻食品和農業若不能進入利用中國市場,將錯過良機。包道格還舉例,台灣擁有高水準農技,利益卻無法回饋至農民身上,非常可惜。
包道格指出,ECFA如果簽訂並順利執行,對馬英九競選2012年連任將如同獲得一項「大獎」,在兩岸簽ECFA過程中,將會是民進黨奪回執政權影響因素。一旦中國確信本身利益得到保障,台灣和其他國家簽FTA,就會採比較容忍態度。
徐斯勤還提到,兩國增強經濟交流活動,有助於消除軍事與政治衝突,這是ECFA有可能產生、卻經常被眾人忽略的正面影響之一。馬英九總統在哈佛大學的恩師孔傑榮(Jerome Cohen)教授也提出,ECFA的批準以及執行成效監督?徐斯勤回應,目前台灣確實仍在激辯中,ECFA不只是法律問題,也是一項政治問題。
陳添枝還強調,ECFA提供一個兩岸經濟對話平台,簽署後,中國市場對台灣而言會比中國勞工更有吸引力,中國市場對台灣產業有利的兩點因素:中國市場需求規模大,約占全球市場規模的十分之一,服務業發展空間仍大,但基於文化差異和其他差異,外商極難打進中國市場,這就是台灣適合跨國企業進駐的利基。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