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1028 | 回覆: 1 | 跳轉到指定樓層
uo123
大公爵 | 2010-4-8 13:01:50

王朗,明末清初時山東即墨人,因偶見"螳螂與蟬爭鬥,而悟出模仿螳螂動作的技擊手法及身法,
再配合猿猴之步法,創出螳螂拳。其後更雲遊天下,四處訪友以切搓武藝,再融合了當時十八位
名家的長處而大成。

一直傳到了民國初年,有精通螳螂拳的姜化龍老師,與精通八卦拳的王宗慶老師,精通形意,通
臂的陳德善老師,一起研究武術,擷取各家之所長,去蕪存菁,創成一種新的螳螂拳。其新編的
套路共分為六段,每段約六十個式子,合為三百多個式子,稱作摘要。

為了有別於傳統的螳螂拳,因為其基本的練習動作是八個式子和八個步法,姜化龍老師就將其名
之為八步螳螂拳。姜化龍老師把八步螳螂拳傳給馮環義老師,馮環義老師再傳給衛笑堂老師,而
衛笑堂老師將其帶至台灣,並廣為傳授。螳螂拳自王朗創始以來,流傳山東一帶。目前在台盛行
者除了七星螳螂,六合螳螂外;也有八步螳螂,密門螳螂,長拳螳螂等不同系統之研習,皆有其
獨創之見解。

名師


李崑山-- 字進玉,山東省萊陽縣沽匯鄉由各莊人,生性好武,於十二歲時,因其伯父返鄉,即隨之
習武。向姜化龍習得螳螂拳。有一回李崑山在新聞佈告欄下看報,有一大漢騎著單車向李崑山撞去
,李崑山的胳臂一抬,竟將人連車抬起數尺之遠,人車未倒。民國二十二年山東省國術考試長兵組
第一名,同年,南京國術考試長兵組第一名

衛笑堂-- 原名 衛延桐,字梓生,前清光緒二十八年( 民國前十年,西元1901年 )七月二十三日生於山
東省棲霞縣六區荊山鄉東杏山村,生性好動,平時喜練拳腳,曾經學習地趟拳,對下盤拳腳下過功
夫,螳螂拳師承馮環義。民國三十八年,國事變遷,衛隻身赴韓國,因路見不平,在一次惡鬥中掛
了三個韓國小混混,重傷一人,爾後得友人幫助復回山東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頭像被屏蔽
AudreyNovia
禁止發言 | 2010-12-1 03:57: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