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1445 | 回覆: 1 | 跳轉到指定樓層
uo123
大公爵 | 2010-4-10 17:39:18

在北京東直門外某跆拳道館門口有這樣一條廣告語:“學習跆拳道,體驗中國武術精神。”當各類規模不一的跆拳道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都市各處時,中國傳統武術館正在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這條廣告語也正在傳遞著這樣一個事實——曾經號稱有億萬習武人口的中國,此時其最有創造力和潛在價值的的人群卻是在依靠跆拳道體驗傳統武術精神。
                  
                    傳統武術在大學裡已“奄奄一息”  
                      
                    中國人民大學(以下簡稱人大)的學生社團組織“武術協會”從去年開始取消了面向學生的傳統武術教學,
                  因為實踐表明,傳統武術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嚴重不足。人大武術協會原本為本校學生開設了傳統武術、散打、跆拳道3個課余學習班,每班正常招生是30人左右,但在前一年,傳統武術只招到學生10人,散打、跆拳道兩個班的報名都是滿員甚至超編至50人。
                  
                    人大二年級本科學生小王曾在體育課選修時學過武術,當時他學了一套二十四式太極拳。“我對武術課太失望了。”小王一說起選修過武術課還有些悔意,“那就像是一套廣播操,學了
                  24個動作而已,這難道就是武術嗎?這樣的武術,怎麼可能有防身功能?怪不得我看到的都是老年人在打拳。”  
                    實用功能,是絕大多數大學生學習技擊類運動項目的首要原因,但更像是一套體操的傳統武術卻喪失了它原本具有的技擊類運動項目的本質屬性,據了解,現在的大學生對武術的認識已經變成這樣一個概念——“表演性強、實用性弱;虛幻性強(指電影、電視裡看到的武術),現實感弱。”
                  
                    於是,在武術與跆拳道、空手道等舶來晶之間,大學生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  
                      
                    學跆拳道已成年輕人的時尚標志  
                      
                    在時尚與實用上,武術在跆拳道、空手道等項目面前相形見绌。上世紀
                  90年代中期才為中國普通人所接觸的跆拳道,現在已經在中國許多地方風靡。其中的追逐者基本都是15歲—35歲的青年人。  
                    北京東二環東宜門到朝陽門沿線,是北京租金最昂貴的區域之一。全長不到兩公裡,卻在林立的高檔寫字樓之間,聚集了超過4家跆拳道館,盡管這裡跆拳道館的價格要比在高校裡貴一倍以上,但無論道館的規模大小如何,每家都客源無憂。
                  
                    北京體育大學博士劉衛軍是中國;內地最早接觸跆拳道的運動員,他編撰了大量有關跆拳道教學和推廣的書籍。劉衛軍認為,跆拳道在中國的火爆現象並不表明跆拳道就勝於中國武術,關鍵問題出在中國武術自身,“跆拳道等技擊類項目都有過迎合市場需要的改造經歷。例如道服、段位制的創造,而武術還沒有做出可以迎合市場需要的改變。”
                  
                      
                    競賽新規則遁著武術向體操靠攏  
                      
                    “我們現在所稱的武術,實質上是肢解中國傳統武術後,將其中某些內容再經過改造,從而形成的一個體育競技項目。
                  這個被‘創造’出來的武術項目是畸形的,它既不能代表中國傳統武術,又在推廣普及中困難重重。”這是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學院副院長徐偉軍教授在接受采訪時的感慨,也是目前困擾中國武學界的一大問題。
                  
                    當武術為跻身奧運所做的努力進入到最後時刻時,卻有大批武學專家對武術的現狀提出質疑。  
                    記者了解到,傳統武術因為沒有規則,沒有護具,始終無法成為現代體育比賽項目,武術要想進入奧運會,勢必要進行改造。但作為技擊類運動的武術卻因為主觀、客觀的共同原因,最終卻在被改造過程中遠離拳擊、柔道、摔跤、跆拳道等現代技擊類項目,反而與體操、跳水等演練性,觀賞性運動項目越走越近。
                  一位武學專家這樣告訴記者:“柔道、跆拳道兩個東方技擊類運動項目先後進入奧運會,並在全世界普及,中國人希望武術也可由此在全球發揚光大本無可厚非。但我們太急功近利,沒有負責任地為武術量身定做可以競技化改造的適當方法。”
                  
                      
                    武術的改造以肢解母體為代價  
                      
                    “武術首先就是技擊類體育項目,它不是表演,它區別於其他運動項目的本質就是它的實用性。”徐偉軍教授對記者說,“但我們現在的武術因為需要給運動員打分,需要有競賽標准,結果一再誇大對動作演練的要求,事實上,動作演練只是武術的鍛煉手段,而不是目的。”
                  
                    然而,多年來在競賽規則的左右下,武術重演練輕實用的弊病卻在武術界不斷擴大,以演練手段替代武術全部的狹隘偏見也在蔓延,許多武學專家不斷提出,要讓武術回歸技擊運動的本我,在民間推廣普及武術的博大內涵,卻始終阻止不了武術越來越向表演性運動靠攏的趨勢。
                  
                    畸形競技化的武術已被武學界嗤之以鼻,有專家以“武舞”命名這樣的武術。但更讓武學界感到痛心的是,競技化的武術和各種技擊類運動舶來晶大有取代傳統武術之勢,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的中國傳統武術正在夾縫中艱難生存。一些武學專家感歎:“武術不僅在武術界內變得面目全非,對全體中國人來說,也正在失去它的傳統影響。”
                  
                    當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看得到,接觸得到的武術只是真正武術的肢解部分時,當跆拳道、空手道等舶來品在中國大地上流行時,歷史積澱深厚,分屬種類繁多,踢打摔拿兼備,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武術卻不可避免地在民間,尤其是在青年人中衰落。
                  
                      我再次呼吁:武者們站出來還原武術本質吧!技擊!
作者: qasw950185    時間: 2008-10-18 08:08 AM

武術的改造以肢解母體為代價  
                      
                    “武術首先就是技擊類體育項目,它不是表演,它區別於其他運動項目的本質就是它的實用性。”徐偉軍教授對記者說,“但我們現在的武術因為需要給運動員打分,需要有競賽標准,結果一再誇大對動作演練的要求,事實上,動作演練只是武術的鍛煉手段,而不是目的。”
                  
                    然而,多年來在競賽規則的左右下,武術重演練輕實用的弊病卻在武術界不斷擴大,以演練手段替代武術全部的狹隘偏見也在蔓延,許多武學專家不斷提出,要讓武術回歸技擊運動的本我,在民間推廣普及武術的博大內涵,卻始終阻止不了武術越來越向表演性運動靠攏的趨勢。
                  
                    畸形競技化的武術已被武學界嗤之以鼻,有專家以“武舞”命名這樣的武術。但更讓武學界感到痛心的是,競技化的武術和各種技擊類運動舶來晶大有取代傳統武術之勢,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的中國傳統武術正在夾縫中艱難生存。一些武學專家感歎:“武術不僅在武術界內變得面目全非,對全體中國人來說,也正在失去它的傳統影響。”
                  
                    當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看得到,接觸得到的武術只是真正武術的肢解部分時,當跆拳道、空手道等舶來品在中國大地上流行時,歷史積澱深厚,分屬種類繁多,踢打摔拿兼備,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武術卻不可避免地在民間,尤其是在青年人中衰落。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ohpr0u06
勳爵士 | 2010-10-23 03:47:13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