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2177 | 回覆: 12 | 跳轉到指定樓層
uo123
大公爵 | 2010-4-19 16:58:53

《精武》2002年第3期發表筆者的《力點》以後,讀者紛紛詢問關于“力點”和“退去力點”的操作方法,特別對文中說的“要循太極拳的規律練太極拳”,有拳友反問道:“難道我們過去練拳,沒按太極拳規律練?什麼是太極拳的規律呢?”
關于“規律”的問題,是值得同道交流探討的理論和實際操作的拳法。筆者經常和拳友們探討太極拳的拳理拳法,深感有趣味。記得陳鑫大師在《學拳須知》中,特別強調拳家要研究拳理拳道,他認為:“學太極拳,先學讀書。書理明白,學拳自然容易。”這是學練太極拳的真理。理論指導行動,是一切的行為指南。有一位拳家說,練太極拳的人多如牛毛,而得到太極內功者鳳毛麟角,此言極是。有人說“楊無敵”的太極功夫是偷學而得,那是杜撰。凡學練太極拳的人都知道,老師苦口婆心地教,學生明學都很困難,博大精深的太極拳怎麼可能偷看幾次便功夫上身呢?不是身臨其境明師指導,不知什麼是太極拳規律,怎麼能練出太極拳真功呢?
現在出版的太極拳書籍、影碟、錄像帶等等,俯拾皆是,但對于高文化品味的太極拳,則很難奏效。因為看書或影碟學練等于照著葫蘆畫瓢,只能模仿外形,內功則無處修得。凡練太極拳者,無明師指導難以成就,這是千百年來幾代人的經驗總結。筆者若無吳圖南、楊禹廷、汪永泉等京城三位太極拳文化巨匠點撥,恐仍如在茫茫黑夜中摸索。下面,我們探討循太極拳規律修煉的正題。
太極拳具有陰陽變化、舉動輕靈、用意不用力的特性。若練拳沒有陰陽變化、舉動笨拙,則有悖于太極拳的特性,很難說是在練太極拳,或者說,僅練了多少式的太極拳套路。除了以上我們說的三個特性,習者還應該在拳式中反映出手腳結合的上下相隨、動靜相兼的動分虛實。
上下相隨
拳論打手歌中道:“上下相隨人難進。”這是千百年來代代拳家在實戰中總結出來的太極拳真理。通俗地講,在拳法上稱為手腳結合。
太極拳不只有練法和打法,還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不會只講長拳短打。三豐祖師遺訓:“欲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藝之末也。”你練太極拳嗎?練拳不是為打人,而是為達到養生長壽的目的。如果你有動粗的心態,恐十年二十載難以成就。
學練太極拳要先研究拳理,進而研究太極拳的結構。學練太極拳不單是練會練熟多少式,還要求練家上下相隨,也就是手腳結合。有人不以為然,自己的手腳有什麼“上下不隨”的。上下相隨在太極拳的體用拳法上,屬于內功,不修煉數年,手腳很難相隨。凡事不能看現象,要看本質,手腳結合的內功雖很難,但只要循太極拳的規律習練,沒有不成功的。
太極拳的品格,是陰陽變化中的動態運行藝術,在習練中是太極拳文化、藝術、審美的體驗。太極拳道,道法自然,練拳不是單純地練,是自自然然地修煉;不是打拳踢腿,而是一切動作均循套路弧線而運行。再進一步演繹,習練時手動腳不動,腳下陰陽變化動作中,手是不動的,根據拳式走向,手腳有時也同時動作。總之,太極拳的根在腳,诠釋的是腳,手僅僅是形,形于手指。
請拳友們注意:習練時,陰動先松腳,腳一手二,腳引手;陽動時,手一腳二,手引腳。手腳雖然有先後,但時間差微乎其微。
動分虛實

王宗嶽的《太極拳論》雲:“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動靜之機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筆者研習王公的《太極拳論》多年,將此論奉為太極拳“憲法”。

“動分虛實”,是太極拳品格所決定的拳理拳法。虛實即陰陽,虛為陰、實為陽,是拳之根本,拳之靈魂。倘拳無虛實,拳無陰陽,很難說是太極拳。凡習練太極拳,一套拳是由若幹個動作組成的套路,一動便分虛實。先賢武禹襄在《十三勢行功心解》中這樣說:“虛實宜分清楚,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虛實是拳之根本,並非筆者妄言。一般健身性的練拳,有沒有虛實無所謂,拳操一體,練則受益,動則健體。欲深研太極拳道,須在拳道上下功夫,首要的是拳有陰陽,動則虛實。

人是太極之體,整體是一個陰陽體,每一部分都有陰陽存在,“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我們都見過太極陰陽圖,陰陽魚相抱,陽隱陰顯,陰隱陽顯,生命不停,陰陽變化不止。我們練太極拳,陰動的起點即是陽動的止點,反之亦然,這是太極拳的規律,只有循陰陽變轉的規律運行,才有可能得到太極內功,也有可能手腳自然結合,否則是盲練。當然,太極拳的規律不僅僅是上下相隨、動分陰陽。筆者在多年的修煉中認為,太極拳修煉,陰陽變轉是首要遵循的。先賢在《十三勢歌訣》中道:“變轉虛實須留意”、“上下相隨人難進”,是關要的拳理拳法,習拳者要特別注意。

太極拳的規律不僅如此,筆者在《太極解秘十三篇》一書中,有“九松十要一虛靈之言”。在書中提到,太極拳規律還有舉動輕靈、動靜開合、以意行功、不用勁力、安舒中正、內外三合、空手輕扶等行功必須遵循的規律。先賢談到,練太極拳要做到“百折不回、脫胎換骨。”只要把握太極拳規律行功,終究苦盡甘來。

太極拳的規律還不僅如此,筆者在太極拳理論專著《太極解秘十三篇》中反複介紹,練太極拳首先要改變思維。有的拳友到北京找我交流拳藝,自我介紹練過多少年拳。我請他練一兩式,他做了。我不客氣地說,拳中沒有陰陽,思維方式未改變。來者不解。我進一步解釋,練太極拳時,身體是太極之體,思維是不是應有太極思維?對方仍不解。只有用事實說話。我坐在桌旁,將小臂放在桌上,請他雙手用力下按。我問他:“按住了嗎?”他答:“按住了。”

我告訴他,你認為確實按住了,這是常人的眼光,按太極拳的思維,你沒按住。他又不解,我哈哈一笑,小臂已擡起來了。他退後了兩步,依然不解。

我又告訴他,練太極拳最忌拙力。他弓步雙手按我的小臂,犯下三個錯誤:1.手上雙重,2.腳下雙重,3.拙力。必須破壞他的雙腳、雙手的四個力點和雙肩的兩個支點的平衡。在操作中,筆者用以陰陽變轉、上下相隨,對方只有失敗。

如何修煉呢?筆者在《太極解秘十三篇》的“松功篇”中介紹,修煉者要放松身體的腳、踝、膝、胯、腰、肩、肘、腕、手等九大關節,還要放松手腳各28個小關節,還要裹裆、溜臀、收小腹、展胸、圓背、收胸窩、弛頸、頂上虛靈等等,身體上下放松,改變人體結構,有一個“關節要松、皮毛要攻、節節貫穿、虛靈在中”的太極拳體能。

這些太極內功,從拳的規律中去練,都能修煉上身。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danny1238
侯爵 | 2010-5-6 19:39:17

感謝大大無私的分享
引言 使用道具
youwin386
鄉紳 | 2010-5-11 00:42:34

感謝大大無私的分享
引言 使用道具
無效樓層,該篇已經被刪除
oonqmr69
準男爵 | 2010-11-22 02:27:19

引言 使用道具
無效樓層,該篇已經被刪除
BarbaraXanthe
見習騎士 | 2010-12-25 05:15:26

引言 使用道具
kk0147
鄉紳 | 2010-12-26 15:50:27

好深奧的理論
我是初學者
看的之後好像懂又好像不懂
不過還是謝謝大大分享
引言 使用道具
lighten
鄉紳 | 2011-2-9 13:40:05

太極拳真是博大精深
謝謝指點
引言 使用道具
jc601105
公爵 | 2011-2-12 11:31:20

活到老學到老
先形再意
意後神來
引言 使用道具
ckc56116
伯爵 | 2011-2-20 09:29:09

這麼好的東西,當然要感謝大大的分享囉
引言 使用道具
ckc56116
伯爵 | 2011-2-22 11:57:56

太極拳真是博大精深
謝謝指點
引言 使用道具
ckc56116
伯爵 | 2011-3-4 11:33:27

謝謝大大分享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