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tytsai1111
王爵 | 2010-4-20 15:06:35

盤點F1上海站首個合約期︰7年上賽場共吸引132.5萬人次觀看,總計虧損約14億民眾幣,一批頭班車迷培育而生,一種爭論或許還將延續下一個7年。

  隨著巴頓成為上海站第7個冠軍,F1中國大獎賽已走過7個年頭,這是原有合約中的最後一年,關於上賽場是否續約的話題至今尚無官方定論,但回眸7年,中國大獎賽的進步有目共睹,票房慘淡、巨額虧損或許是短時間裡無法迴避的問題,但沒人否認,中國站大獎賽已經走在從懵懂到成熟的路上,如有下一個7年,中國站中存在的諸多問號或許會成為濃墨重彩的驚嘆號。早報記者 陳均

  不是一筆簡單的經濟賬

  任何一個大型賽事,票房永遠是焦點,幾乎每一年的中國大獎賽也都捲入票房不濟的話題漩渦,而算上上海國際賽車場與中國大獎賽啟動的費用,一個巨額虧空呈現下大家面前。據悉,當年修建上海國際賽車場投資多達26億元民眾幣,而頭年的申辦費高達2000萬美元,並且以一定比例逐年遞增,粗略統計,7年間中國大獎賽總資產投入高達50億元民眾幣,這意味著平均每年收入必須達到6.25億元才能收回成本,值得一提的是,上賽道的年收入只來自基本的門票收入、廣告贊助以及相關的旅遊、紀念品等收入,總計不到4億元,也就是說上賽道,每年大約虧損2億元。

  年虧損兩億元,這不是一個小數目,這是否意味著F1中國大獎賽未來的道路越走越窄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當年就有一個相關分析,中國站大獎賽大概需要12年的培育期才能從虧損走向盈利,而縱覽歐洲等F1大獎賽開展時間較早的國家,同樣也存在票房慘淡的危機。

  “對於中國站,你不能只簡單地看短時間內的票房得失,這項賽事對於周邊甚至長三角的經濟都有很大的帶動作用。”作為上海國際賽車場的掌門人,姜瀾不止一次提及F1價值的增長點,僅以酒店業為例,著名的市場調查公司AC尼爾森在上海市旅遊局的協助下,就F1賽事對上海賓館酒店業的影響進行過一次專項調查,以上賽場周邊嘉定區域的酒店為參考,同期入住率增長了近63%。除了拉動周邊經濟,F1中國大獎賽也成為了上海的一張“城市名片”,“頂級賽事是一個宣傳與推展的平台,對於提升一個城市的國際形象與影響力有著巨大的作用。”姜瀾直言不諱點出了中國大獎賽的品牌效應。

  新合約告別“不平等合約”

  眾所周知,當初引進F1賽事,上海方面頂著“不平等合約”的帽子,每年繳納至少2000萬美元的入門費,並且沒有經營權,上海國際賽車場貌似一個冤大頭。“在原有的合約中,因為不享有這項賽事在中國的經營權,我們只能靠票房收入來填補之前的投入,單單靠這一項,實現扭虧為盈是非常艱難的。”久事賽事楊亦斌坦言上海站面臨的窘境,但是以目前的態勢,下一個合約的談判中,上賽場已經能夠和F1掌門人伯尼平等對話。

  “過去的合約中有很多軟肋,就拿電視轉播權來說吧,伯尼要求我們巨資購買中國地區的轉播權,然後由我們在中國地區出售轉播權,在現今的中國,電視轉播權的出售費用實際上並不存在,無論是央視還是上海電視台和我們的關係都是合作伙伴,而非買賣雙方,我們並不能明碼標價出售轉播權。”姜瀾的這段話無疑更說明問題,不過在接下來的談判中,轉播權的購買費用將肯定有大幅度的降低,經過7年的合作,伯尼已經給上賽場投出了信任票,他不再只是一個淘金者,而是一個希望和久事賽事一同在中國推展經營F1的合作者。

  此外,據悉現下久事賽事已經可以在賽場周遭出售自己的廣告,與奔馳和可口可樂的合作中,上賽場都得到了實惠,“這是我們和伯尼方面斡旋博弈的結果,當初他不會允許我們這樣做,因為他自己也不清楚中國站今後會辦成什麼樣,現下他已經得到了最積極的回饋,也自然會在某些方面做出讓步。”久事賽事直言不諱伯尼現下對中國站大獎賽的曖昧態度,實際上,一直受車迷歡迎的專用耳機的推出也曾經歷波折,“伯尼曾經大力推展在賽場上使用的袋鼠電視,我們推出專用耳機的時候,他就很不滿,他認為這會影響到他袋鼠電視的經營,但在我們的努力下,專用耳機不但在中國得到了好評,甚至將在其他站比賽中得到推展。”

  “現下不僅僅是我們想留住F1,伯尼也希望留住中國站。”姜瀾一語中的,過去7年的培育已經讓中國站大獎賽走向規範成熟,在這樣一個時刻,伯尼也不會放棄中國這塊大蛋糕,可以預見,接下來的續約在情理之中,而上賽場也能在新一輪的談判後得到更多經濟點與利益支撐。

  一個成長中的團隊 從拼錯單字起步

  一個頂級賽事的承辦,不僅僅需要高規格的賽場,同樣需要一個與之匹配的經營組織團隊,過去7年,上賽場已經從稚嫩走向成熟。“舉個最簡單的例子,2004年的時候一切都很混亂,簡單到賽場的英文標示都有錯誤,比如‘攝像師’,當時我們的英文就拼錯了,甚至去年65號口的‘WelcometoShanghai’中的‘welcome’都拼錯了,但今年一切都井然有序。”久事賽事經營部李靖以一個細節說明了問題。

  “類似的例子很多,當初我們什麼都不清楚,不僅僅是賽場周遭的佈置,與伯尼方面的溝通也很困難,第一年我們為了辦好賽事,提前和各個車隊聯繫,結果伯尼方面認為我們破壞了規矩,不應該和車隊直接聯繫,當時伯尼的助理帕斯夸裡就在圍場裡罵了我一頓,但現下我們的溝通非常順暢,我們甚至成為了朋友。”李靖以親身經歷說明了上賽場的進步,他還提到條形碼的使用,每年車隊進駐都會向上賽場借一些物資,但是比賽結束後,很多物件都無法收回,直到去年啟用了條形碼輸入,所有的物件才都歸還無誤。

  大型賽事中出現黃牛票已是一個無法迴避的痼疾,即便在這方面,上賽場也取得一定進步,“今年有過統計,在虹口體育場附近聚集的黃牛一天只收到了6張票。”這說明了什麼呢?李靖透露︰“一方面我們減少了贈票,另一方面我們對贈票編輯了號碼,如果抓住黃牛,很快可以查到黃牛票的來源,下一年那個受贈者就將被列入黑名單。”

  培育年輕車迷成最大斬獲

  中國站大獎賽的發展少不了車迷的支援,過去中國的車迷只能透過電視收看到比賽,現下隨著中國站大獎賽的引入,車迷們可以親臨現場感受,這裡有一個數據非常能夠說明問題,雖然遭遇了去年經濟危機的衝擊,但今年一切都回到了正軌,今年上賽場三天門票銷售總量達到了15.5萬張,這個數字在過去7年中排在第四。

  或許數據還不夠令人信服,但必須提及的是,中國大獎賽的贈票數量逐年降低,現下支撐票房的最主要力量已從當初企業購票變成車迷私人購票,從這個角度看,F1在中國的車迷數量正在逐年提升。不僅僅是車迷數字在提升,隨著F1大獎賽在中國的生根,車迷也變得多元化、專業化,“2004、2005年車迷們來到賽場只看舒馬赫和法拉利,現下在賽場任何車隊都能夠找到自己的擁躉,這說明中國的車迷不再是簡單的跟風,其中85後、90後的車迷群體也不斷壯大,他們未來將成為中國車迷人群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F1上海時間7年觀眾(人次)

  2004年︰26萬

  2005年︰27萬

  2006年︰24萬

  2007年︰15萬

  2008年︰13萬

  2009年︰12萬

  2010年︰15.5萬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