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tianmoxiangfu
見習騎士 | 2010-5-29 07:14:28

本文最後由 tianmoxiangfu 於 2010-5-29 07:25 編輯

15# black69


樓主殺回來了,說到中國的固體火箭推力低到不假,因為中國主要利用固體推進劑發展導彈
不需要大推力,用的是密度比衝最高的NEPE推進劑,就運載火箭而言,助推級上用煤油機效果比固推好的多,用YF-100效率明顯高於SRB-A,從一開始對大推力的固推就沒有很高的需求,所以就沒在推力上下大功夫,另外,閣下居然把S200拿出來湊數,雖然看上去推力大,但比衝太低,自身死重太大,效率很低,還不如SRB-A,另外LE-7早就被爆菊無數次了,基本安全系數都沒有保障的東西就不要提了,不過你說YF-77完敗於LE-7A倒是毫無疑問,氫氧機日本的優勢很明顯,但LE-7A密度比衝低,不適用助推級,而SRB-A效率偏低,所以組合起來H-2B無論是運載能力系數還是消費比都不如長5,但長5要2015年才問世,所以說日本火箭只領先中國5年
還有你說SRB-A海衝有261,哪裡的數據,寡人想了解一下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5 + 5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5  金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tianmoxiangfu
見習騎士 | 2010-5-29 07:34:02

本文最後由 george770712 於 2010-5-30 00:45 編輯

16# black69


哎,YF-100從RD-120基礎上放大尺寸而來,當然有很多創新,你以為流量可以隨便就增加?
至於LE-X,不知道有沒有開始熱試車實驗,如果沒有就暫時不提了,至少也要10幾年後的事了
那個ASR很感興趣,樓主發點詳細的資料上來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3 + 3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3  金幣 + 3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black69
伯爵 | 2010-6-1 13:13:08

本文最後由 black69 於 2010-6-1 17:49 編輯

22# tianmoxiangfu


LE-X的開發比YF-77晚了5年
你說LE-7不可靠  但它只失敗一次  但是比衝445秒耶  推力也有80噸以上(YF77只有可憐的428秒與50噸推力)  

我舉S200就是要嘲笑中國固態火箭的推力低下  而且比衝也沒多高  可靠度更低


中國主要利用固體推進劑發展導彈
不需要大推力,用的是密度比衝最高的NEPE推進劑,就運載火箭而言,助推級上用煤油機效果比固推好的多,用YF-100效率明顯高於SRB-A


哈哈   固態火箭效率本來就比液態火箭低了  你又不是不知道
固態SRB-A的海上比衝(261秒)比中國液態火箭YF20高  就說明了中國技術有多低
你說YF-100效率比SRB-A高是沒錯  但這是很正常的情形(畢竟是固態VS液態)  
但固態燃料密度更高啊   可以把燃料量提高增加總比衝
一具SRB-A火箭  雖然很粗短  但是總比衝還是勝過L60(使用一具YF100的助推)     
以H2B為例  5.2公尺直徑綑綁6具SRB-A都行     或是把SRB-A提高推力後   把火箭長度直徑都大幅增加
以去年發射的H2B而言  它的發射能力  只有長征5-(504+)與長征5-(522+)能贏過他  其他都輸H2B
但是長征5-(504+)  可是使用4具助推火箭  每具都並聯2個YF100(共使用8個YF100助推)
     長征5-(522+)   也是使用4具助推火箭   其中2具各有2個YF100  另外2具各有1個YF100(使用6個YF100)
H2B使用的是長度很短的固態助推   中國到2015年也可以說是用盡全力才勝過現今的H2B{:1_211:}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6 + 6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black69
伯爵 | 2010-6-1 16:41:19

本文最後由 black69 於 2010-6-1 17:50 編輯

19# ken_1233


呵呵  你也說過SRB-A是日本自主研發生產不假  沒有錯  你真是乖兒子
的確是只使用ATK的專利而已  就像台灣公司使用藍光播放機要付給外國公司權利金一樣
再說中國火箭使用外國技術與零件情形更普遍  只是都不敢說罷了
中國未來的YF100都這樣搞  直接引進數具俄國RD120 再提升推力   
其他以前發展火箭引擎從蘇聯乃至美國引進技術零件一定很多(還有美國叛逃者錢學參偷走美國技術)
中國引擎使用軟體正是俄羅斯的   中國的神舟太空船就是俄羅斯聯合號

中國火箭引擎技術輸給日本沒蛇好丟臉的   
日本的戰機引擎都是日本公司自行生產   中國戰機與教練機的引擎都要使用俄羅斯烏克蘭原裝貨(過去兩年都還在進口)
即使有授權生產  但品質不好  不敢使用{:1_211:}

跟中國比起來  日本自主研發能量還是高很多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6 + 6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ken_1233
勳爵士 | 2010-6-1 20:22:50

19# ken_1233


呵呵  你也說過SRB-A是日本自主研發生產不假  沒有錯  你真是乖兒子
black69 發表於 2010-6-1 16:41

你才是皇軍的龜兒子咧!我是台灣人不認日本作爸爸!

我的原文在此︰
引進美國技術製造的SRB-A,是日本自行設計這倒是不假,
但殼体生產技術是拿ATK許可證生產,並不是真的技術轉移給日本
也就是說,美國可隨時掐日本脖子!

.......
我什麼時候說“SRB-A是日本自主研發生產”
沒有ATK技術許可證你皇軍爸爸還生產個屁啊!

斷章取義的小人!可恥!
引言 使用道具
ken_1233
勳爵士 | 2010-6-1 20:34:38

19# ken_1233

的確是只使用ATK的專利而已  就像台灣公司使用藍光播放機要付給外國公司權利金一樣
再說中國火箭使用外國 ...
black69 發表於 2010-6-1 16:41

皇民又開始語無倫次了,而且還懶叫比雞腿!瞎比較!

我說了不只一次SRB-A是拿許可證生產,不是簡單的付權利金的技術轉移
也就是說日本不能在SRB-A以外的火箭上使用該技術
就跟日本IHI許可證生產美國F110一樣,F110技術不得挪用在XF5-1上

這也是為什麼J-I和M-V的升級版(即第一段改採CFRP殼体方案)
都不約而同用SRB-A取代原本的第一段,而不能對原本的第一段SRB和M-14換CFRP殼体
但這兩個升級計劃隨後都被下令終止

當然,日本次世代固体火箭ASR的第一段採用SRB-A也是這個原因
但有J-I和M-V升級版終止的前車之鑑,日本媒體擔心ASR是否也會胎死腹中,
因為SRB-A殼体是採許可證生產的制約品,美國有隨時收回的可能

最糟的情況是等ASR開發成功首飛後才被終止,那就真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接下來就要看它美國主子的態度了~~呵呵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6 + 6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ken_1233
勳爵士 | 2010-6-1 20:46:42

本文最後由 ken_1233 於 2010-6-1 21:40 編輯
17# ken_1233

日本在SRB-A之前有發發過M-5火箭的Nissan M-14有4200KN(真空中)   H2火箭的1682KN(真空中)
可不要以為日本要有美國才能研發大推力固態火箭
black69 發表於 2010-5-28 13:11

不是我以為日本不行!是日本自己認為沒有美國不行!

知道為什麼M-V火箭只發射7次就被淘汰了嗎?日本明明正缺這種小型火箭啊!
除了成功率86%太低外,退役的最主要的原因如下圖所示︰

明白了沒!
M-V火箭發射成本高達75億日圓,H-IIA也才85億日圓而已
這使得M-V火箭的每公噸單位發射成本居然比H-IIA高出4∼5倍左右!!

而造成M-V火箭成本高居不下的原因就是日本沒有大型CFRP一體成形技術。
如果殼体採用CFRP一體成形,會比傳統採用高張力鋼的殼体強度高出2倍
且重量可減輕80%,同時製造成本也會大幅削減。
而你說的M-V火箭第一段M-14殼体是採用傳統的高張力鋼2分割接合
H-II火箭的固推SRB殼体也是採用高張力鋼4分割接合
印度的GSLV和PSLV第一段殼体也是高張力鋼(推力都比日本的大)
只有美國、歐洲在同等級大固推殼体採用先進的CFRP,這就是技術差距!

當年H-II在天價成本及成功率慘不忍睹的雙重打擊下被市場淘汰
為了雪恥,才又開發以降低成本為目標的H-IIA,所以新固推SRB-A的殼体
是不可能再採用這種高成本低性能的高張力鋼材料
所以日本在開發SRB-A時,不得不尋求美國ATK的幫助
引進ATK大形CFRP殼体一體成形技術,技術原型為Castor-120,如下圖︰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8 + 8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8  金幣 + 8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ken_1233
勳爵士 | 2010-6-1 20:53:15

22# tianmoxiangfu


LE-X的開發比YF-77晚了5年
你說LE-7不可靠  但它只失敗一次  但是比衝445秒耶  推力也有80噸以上(YF77只有可憐的428秒與50噸推力)  
black69 發表於 2010-6-1 13:13

又在吹牛了!失敗一次很少嗎?發射失敗很少是由主發動機所引起的知道嗎?

近幾十年來因第一段主發動機故障導致的發射失敗就只有三次,LE-7是其中一個,這叫可靠嗎!
LE-7可靠的話,也不必再開發改良型以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為目標的LE-7A了

˙1991年 LE-7リ⑦Ж⑦主噴射器ソ�密試�ザ暴�。1人ゎ死亡。
˙1999年11月15日 H-II①ンЧЬ8�機打グ上ァ 打グ上ァ3分59秒後LE-7リ⑦Ж⑦停止 指令破�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4 + 4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4  金幣 + 4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black69
伯爵 | 2010-6-1 21:11:12

25# ken_1233


自行設計  跟  自主研發生產
哪有差別   你中文太爛
引言 使用道具
black69
伯爵 | 2010-6-1 21:18:04

28# ken_1233

哈哈哈   連在測試試車的LE-7你都要算在內   手段真卑鄙
日本H2火箭失敗與LE-7有關就只有1次(八號機)  
你要不要再改口說其他引擎導致失敗不可靠呢{:1_202:}     

你以前不是還說H2火箭不可靠
所以才引進美國技術打造SRB-A的謬論嗎   {:1_211:}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4 + 4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4  金幣 + 4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black69
伯爵 | 2010-6-1 21:21:49

27# ken_1233

成功率0.86%太低外

哈哈  
你真行   這樣數據你也敢硬掰出來
引言 使用道具
ken_1233
勳爵士 | 2010-6-1 21:26:25

25# ken_1233


自行設計  跟  自主研發生產
哪有差別   你中文太爛
black69 發表於 2010-6-1 21:11

抱歉,我忘了你智商沒超過70
引言 使用道具
black69
伯爵 | 2010-6-1 21:34:50

本文最後由 black69 於 2010-6-1 21:52 編輯

你說我是日本人龜兒子   我看你是美國人外遇下的兒子
印度的S200海上平均推力是贏過M14但是贏不多  比衝則較低
但是S200是直徑3.2公尺的大傢伙    M-14乃至SRB-A都是2.5公尺直徑
H2火箭的助推火箭更是直徑1.8公尺
引言 使用道具
black69
伯爵 | 2010-6-1 21:37:40

34# ken_1233


你打0.86百分比
引言 使用道具
ken_1233
勳爵士 | 2010-6-1 21:39:57

34# ken_1233


你打0.86百分比
black69 發表於 2010-6-1 21:37

呵呵∼打錯了,我回去改
引言 使用道具
ken_1233
勳爵士 | 2010-6-1 22:03:52

你說我是日本人龜兒子   我看你是美國人外遇下的兒子
印度的S200海上平均推力是贏過M14但是贏不多  比衝則較低
但是S200是直徑3.2公尺的大傢伙    M-14乃至SRB-A都是2.5公尺直徑
H2火箭的助推火箭更是直徑1.8公尺
black69 發表於 2010-6-1 21:34

廢話!有說跟沒說一樣!
推力還是比日本M-14大啊,我哪裡說錯!
引言 使用道具
black69
伯爵 | 2010-6-2 14:56:12

本文最後由 black69 於 2010-6-2 15:10 編輯

36# ken_1233


對了  那個SRB-A許可生產用在ASR只要不出口火箭損害美國商業利益  就不會有事了
你不必多憂心   

對於RS68   難道俄國人就笨笨的把channel-wall 允許美國使用乃至流到第三國來損害俄國自身利益嗎?   
RS68使用channel-wall 設計  就跟日本的SRB-A 一体成型設計一樣  主要都是在降低成本(RS68也因次技術使用而變得很笨重導致推重比低下)

NASA expects the channel-wall nozzle to be more reusable than the current nozzle and to have less risk of critical failure. The new nozzle is also expected to improve engine performance slightly (although any gain in payload capacity may be canceled by the increased nozzle weight), to cost less and take less time to produce, and to cost less to operate. NASA and Rocketdyne (through Aerojet) have spent $0.8 and $1.2 million respectively to study this upgrade, and development could start at the beginning of 1999.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5 + 5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5  金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tianmoxiangfu
見習騎士 | 2010-6-2 16:53:55

本文最後由 george770712 於 2010-6-2 23:10 編輯

23# black69

...樓主精神可嘉,先小小鼓勵一下,接下來
S200我就不多廢話了,固推的推力,比衝和空重都要綜合考慮,不要只抱著推力不放,論實際效率還不如SRB-A,沒有討論的必要,中國一開始就打算在助推上用煤油機,固態火箭不實用
用S200來嘲笑中國固體火箭毫無意義
H-2B用6台SRB-A運載能力和用6台YF-100的長5相當,如果雙方都用8台,長5運載更強
正因為SRB-A的低效,H-2B每增加一台SRB-A其運載能力系數和消費比均下降,但長5每增加一台YF-100其運載能力系數和消費比均上升,這就是決定性的差距,H-2B想提高運載能力系數可以在助推器上用LE-7A取代SRB-A,但是LE-7A密度比衝太低,用於助推器降低了安全系數,日本人不敢冒這個險,以前H-2A的2款重型火箭計劃就這樣取消了
也就是說,日本的氫氧機相比中國優勢明顯,可以說領先30年,但整個運載火箭而言,H-2B沒有選擇好最佳的搭配模式,可以說浪費了性能出色的LE-7A,所以無論是運載能力,運載能力系數,消費比都不如長5.日本人在單項技術上突出,整體系統集成能力欠缺,都是事實

最重要的是,你說SRB-A海衝有261,哪裡有數據,還有那個ASR計劃,寡人很有興趣,樓主趕快把相關資料搜齊發上來,不要辱沒了閣下的良民證哈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7 + 7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7  金幣 + 7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tianmoxiangfu
見習騎士 | 2010-6-2 17:20:22

本文最後由 george770712 於 2010-6-2 23:13 編輯

樓主啊,看了你的帖子,感覺你很可愛的,那個把中國網民嚇的挫屎的H-2B太經典了,寡人笑慘了
H-2B這個扶不上牆的東西勸你趁早放棄,你倒是可以吹吹LE-X,那的確是劃時代的產物,作為開式膨脹循環的傑作,居然有超越分級燃燒循環的推力和基本相當的比衝,且自身又具備氫氧機所有循環類型中最高的安全系數和最低的成本,還可以重復使用。。。聽起來簡直是天方夜譚,當然,這一切一切的前提是。。。。。要最終能夠成功問世才行,如此高的設計性能,就目前而言還停留在紙面,如果在實際研制過程中因為難度太高,力有不逮而放棄也是很有可能的哈。說起來,日本人就好這一口,大家都做不到的事,它非要一意孤行,最終結果只能拭目以待了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5 + 5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5  金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ken_1233
勳爵士 | 2010-6-2 21:39:36

36# ken_1233


對了  那個SRB-A許可生產用在ASR只要不出口火箭損害美國商業利益  就不會有事了
你不必多憂心   

對於RS68   難道俄國人就笨笨的把channel-wall 允許美國使用乃至流到第三國來損害俄國自身利 ...
black69 發表於 2010-6-2 14:56

呵呵~~我幹嘛憂心啊,是你皇軍爸爸在憂心,我只是引用你爸的資料!
反倒是你不替皇軍憂心似的,作為皇民的你,應該切腹!


呵呵~~又拿RS-68自取其辱了,你除了智商低外,還有自虐傾向
沒有用的,你再怎麼掙扎也改變不了日本引進美國技術的事實

90年代中期,美國Aerojet和Rocketdyne公司為了競爭NASA的RLV方案
都去了俄羅斯的Voronezh,跟CADB學會channel-wall技術,
人家學費是一次付清技術就是自己的,可不是什麼許可證生產
而你皇軍爸爸引進美國主子技術後不是自己的,只能看主子臉色拿許可證生產
可悲啊!這就是差別!你還好意思又拿懶叫比雞腿!!

美國學會了channel-wall愛怎麼用就怎麼用,無須看俄羅斯臉色
Aerojet贏得500萬美元的合約來研究SSME更換channel-wall噴嘴: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