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icefirecar
公爵 | 2022-6-10 09:50:07

他們走著,像夜色一樣優美-談Federer與Nadal:BIG 3

  • 我在想當一個職業網球員,看到他的前面有BIG3這三座海洋,他們想必會有無邊無際的感嘆吧?不過話說回來,或許他們都應該得要感謝BIG 3,因為正是有了BIG 3,職業網球才從湖泊變成大海的!


作者:alonetogether

職業網球有其殘酷性,那是一個憑成績說話的世界。如果你沒有比賽獎金,沒有贊助商,你就沒有辦法支付教練團費用,無法獲得好的訓練方式,最終將被淘汰。做為職業選手,就要作好願賭服輸的心理準備。



Bob Dylan曾唱著:一隻鳥要飛過多少海洋?



Rafa拿下了22座大滿貫後,BIG 3的大滿貫次數來到了22-20-20,



我在想當一個職業網球員,看到他的前面有BIG3這三座海洋,他們想必會有無邊無際的感嘆吧?不過話說回來,或許他們都應該得要感謝BIG 3,因為正式有了BIG 3,網球才從湖泊變成大海的!



作家唐諾在世間的名字這本書裡的某一個段落寫到生物學家古爾德所提出的「演化的右牆」這個概念:「這種精益求精、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後果,可能帶來『進步無可限制』的錯誤印象。正確的結論應該完相反,每一項新的競爭嘗試都有嚴重的限制。人類也許可以抵達天上,但是建築物就樹木,永遠不能抵達天上。每一次的升高,都代表工程的奇蹟,利用科技突破極限,然而增加逐次縮減,就像運動的進步,在人類接近右牆生理極限時就會呈現尾端一樣。1909年都會生活高塔是以前高度紀錄的兩倍,最近幾次冠軍增加的高度都只在上次紀錄保持者的百分之十以下。


古爾德正面處理極限的問題,萬事萬物皆有其無以逾越的演化右牆,就像摩天大樓沒辦法抵天,人的百米賽跑紀錄不可能推進到0秒,太陽會燒完自己,小說會寫完所有它可寫的東西……當事物靠近右牆時,其再清楚不過的徵象是,推進的速度暨其幅度的縮減,快0.1秒、多1公分、高1英呎,以至於競爭者之間的彼此差距亦跟著縮減,人們的最佳表現難分軒輊。



職業網球選手存在的目的就是不斷地讓自己的球技更加完美,在不斷地在磨練中追求勝利。只是,很多比賽也同時告訴我們,不要認為自己努力就能戰勝一切,那是理想化的結果。你只有承認對手比你好,然後才能好好思考到底需要解決什麼問題,才能繼續戰鬥。或許這麼多年BIG 3之間的互相競爭(鬼使神差的,他們3位的直接生涯有漫長的重疊),也讓他們各自慢慢地突破了自己的「演化的右牆」。好比說Roger Federer,全盛時期的Roger Federer很擅長從對手身上偷時間,利用的是他的速度、腳步移位和正手拍,三位一體。但到了後期,他已不再有年輕時的速度和體力了,因此如果他想要重回自己的舒適圈,那麼Federer想出新的策略才行。Federer無法像從前一樣快速移動到位打出正手拍,但大拍框球拍彌補了部分移動速度變慢的缺點,另外他的反手(增加了上旋)和發球(準確度依舊,但發力更節省)也特意精進,這使得他不用每次都拉到正拍來打,也不用陷入只能跟那些底線猛獸來回對抽的僵局,這也讓Roger Federer在2017與2018這2年間,又拿下了2座澳網和1座溫布頓,生涯20座大滿貫入袋!



好比說Novak Djokovic,做為一個比薩店老闆的兒子,度過遭北約飛彈轟炸的童年,他擁有異於常人的身體素質(很多選手也有),幾近完美的網球技術(Federer也有),令人驚恐的戰鬥意志(Nadal也有),美麗的太太(這個很多選手都有),但Djokovic彷彿永不厭足般,不斷全方位磨練自己。身為職業網球員,照Djokovic的說法,世界排名前100名還是可以白天訓練,晚上參加派對,生活也過得去。然而你要擠升前40名(更別說前10),你得過著全然不同的生活。Djokovic將他脫胎換骨的表現規因於飲食習慣的改變,在2011年拿下澳網冠軍後,在休息室內,他跟教練要了一小片巧克力(那是他最喜歡的食物,但已經好幾年沒吃了),放在舌尖上溶化,那是他拿到澳網冠軍最大的特權,而如果你想拿世界第一,你就得這麼做。

好比說Rafael Nadal,他真的好厲害啊,2005年到2022年的跨距,一個新生兒都快要高中畢業了,他還是繼續在拿大滿貫。前幾天聽到一個網球Podcast節目(ATP Tennis Radio Podcasts),主持人問來賓:你認為Rafa是GOAT嗎?


那位來賓沈吟了一會兒,答道:嗯是的,我認為Rafa是GOAT!

主持人接著問他:那你會希望明年Rafa再回來衛冕法網嗎?

有點出人意表的,那位來賓說他不希望Rafa再回來,他希望Rafa能夠再拿下其他大滿貫,但法網呢,他早已創下前無古人的成就,他希望Rafa能夠永遠在法網維持這種神壇上的位置就好。



我問了我一個西班牙朋友(這位朋友說Rafa是西班牙運動史上最偉大的,超越了皇馬,也超越了巴薩),我跟他聊到Rafa的傷勢,他說如果Rafa採取Federer後期的策略保養身體,選擇只打紅土賽事就好,或許還有機會再拿幾個法網,尤其是硬地,對膝蓋和腳踝都超傷的。上述兩種觀點截然不同,但話說回來,如果Rafa腦子出現過什麼「神壇」、「跳過」、「沒有100%打」和「挑場地打」這些念頭,那麼或許他就不是Rafa了吧?而觀察Carlos Alcaraz在法網的比賽,有些論者說他好像每一球都想要快速地擊潰對手,記者就此去問曾兩度闖進法網男單決賽(1998和2001)的西班牙網球好手Alex Corretja,他如何評價自己同胞Carlos Alcaraz在法網的表現?


Corretja(也在同一個Podcast節目裡)回答:我確定他(Alcaraz)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我想主要是因為法網這比賽的特性,你不用每一分都花上100%的power去打,你反而需要不斷地去衡量跟調整自己的power!在這裡(RG)打五盤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你必須要非常非常地有耐心,有時候你還必須要”故意”不去打出自己最致命的球路,但接下來仍舊得想方設法拿下勝利……



記者又問Corretja那Alcaraz有辦法從Rafa身上學到什麼東西嗎?



Corretja頓了一下,回答說:不!不只Alcaraz,”所有人”都可以從Rafa身上學到東西的!因為Rafa他……(接著他講了大概10個Rafa在法網致勝的打法與優點,這邊我就不贅述了,但我很清楚聽到Corretja說:你想想,他在這裡拿下了整整14座冠軍,come on,看看其他近代網球員,能夠拿下2個以上的,也就只有Novak而已,對嗎?)


這只是BIG3的一些例子,若要舉還可以舉出很多,那些都是難以跨越的高牆,只不過那是對球員們來說啦,對幾乎沒有錯過他們3位職業生涯的普通球迷如我而言,那可就完完全全是一場「流動的盛宴」,這是我們這代球迷的幸運,時光荏苒,看一場少一場,我記得大阪直美在澳網頒獎典禮上說過的一句話,她說:我希望能夠擁有一個像Roger Federer一樣的職業生涯……


對呀,那是恆星,那是夢,就像酷玩樂園大聲唱著的:
Look at the stars, Look how they shine for you!


參考資料

世間的名字,唐諾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