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a447
公爵 | 2010-5-20 08:00:41

中時 更新日期:"2010/05/20 02:55" 沈婉玉/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沈婉玉/台北報導】

五、六月股東會旺季起跑,上市櫃公司出現史上最大規模減資潮,今年至昨日為止,共82家上市櫃公司公告減資,總計減資超過3千億元,無論家數、金額都創新高。因「彌補虧損」而減資企業共54家。

由於減資規模逾3千億元,有苦無處訴的「苦主」股東們,可能會讓今年股東會充滿火藥味。

54家彌補虧損 股東會恐火爆

資誠會計事務所營運長張明輝分析,金融海嘯爆發在前年九月之後,去年財報還有前年上半年營收來平衡,因此真正受創的慘況在今年財報才會反應出來。張明輝說,這些因彌補虧損而提出減資的企業,今年股東會恐怕免不了要遭受股東質疑,包括董監酬勞的「肥貓」問題,也將會變成股東關注焦點。

減資幅度最高的是智基科技,減掉97.03%的股本。大同集團則可謂「減資王」,旗下華映減資近1千億元,減資比例超過6 成;大同則減資321億,減資比例近6成。

從產業別來看,減資大宗族群為DRAM及面板,包括華映、力晶、茂德等3家彌補虧損減資金額近2千億元,占這波減資狂潮總金額的三分之一,曾經亮眼的兩兆明星產業,已變成股民的「兩兆煞星」!

在82家公告減資企業中,只有知本老爺、好樂迪、太醫與中華電信等10家是「現金減資」,讓小股東幸運領「紅包」。其他54家企業,都是因彌補虧損而減資。

大同集團減資王 智基減9成7

張明輝指出,大部分的股東都有「不賣就不賠」想法,所以看到「減資」就火冒三丈。其實,因為虧損股票早就幾乎變成雞蛋水餃股,減資可以把每股淨值往上拉、提升股價,不但無損股東權益,還可以讓企業有起死回升機會。

張明輝說,減資後才可以募資,讓企業可以進行信用交易等後續動作,不減資很多企業可能連購料的錢都有問題。股東應該注意的是,減資後的私募增資案,價格合不合理、特定人的選擇方式與資金用途等。張明輝說,公司虧損金額高,每年盈餘都要去彌補虧損,政府課不到稅。但減資後,有盈餘則要繳稅,所以減資案其實對政府也有好處。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