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1388 | 回覆: 2 | 跳轉到指定樓層
uo123
大公爵 | 2010-5-26 17:04:21

賀順定--形意拳的特質 在[先知覺後知.先覺覺後覺]的觀念驅策下,賀老師將五十六年來研習.教授形意拳的體會,書寫紀錄,以供對形意拳有興趣的學子,能掌握要領,避免錯誤,早日領悟形意拳的真髓,達成[青出於藍更勝於藍]的目的,賀老師的心得如下:
形意拳的特質
(一)樸實明快
形意拳動作樸實,大多直來直往,一屈一伸,花招少打起來明快有力,剛柔並濟,特別是在攻防方面,強調快攻直取,先發制人,出手一寸為先,一發即中,所以其拳法簡潔樸實明快有力,其要點為:
1.用法簡潔
形意拳之基礎在五形拳與十二形拳,五行拳為劈.崩.鑽.炮.橫,十二形

為仿照動物打鬥形態而編排,其用法非常簡單.易學易用,其中包多種攻防技巧,意即針對敵方之進攻,如何化解後在反擊,手法簡捷易學易用,尤其適用於團體教學.
2.快取直攻
因為其用法簡捷,使用時簡單明寮,為爭取先機,採直取快攻方法,因為要快攻,必須採身手步一致動作,用跟步換步隨身法進退快速一致,即形意拳要求身手步,同時三道之要領達到快取直攻之目的.
3.意到力到
形意拳講求內外三合之要領,即手與腳合,肘與膝合,肩與跨合之外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之內三合,意即心理想到什麼意念隨之亦到,意念即到,氣必隨之,因之力量亦到,也就是意到力亦到,故形意拳要求平時練習要累積功力與經驗,其目的為全身氣力能聽指揮,隨意念而集中使用,統籌發揮其功效加倍,能做到意到力到之境也.
4.剛柔並濟
內家拳講究陰陽虛實,要求虛實分明,能以虛克實,也能以實克虛,及四兩撥千金之謂也,要做到以剛克柔或以柔克剛,必須具有高深之技巧,能體會出對方之剛柔,彼不動,我不動,彼微動,我能先動,爭取先機,要做到這種功力,須具備有懂勁的功夫,能以不變應萬變,能配合瞬息萬變,作適當而正確之反應,則可做到萬無一失也.
(二)嚴密緊湊
形意拳首重力量與速度,動作起動快,範圍小,兩肘不離肋,明白說明出手收手必須緊靠身體,能做到鬆肩隨肘,如同擰繩一般,亦即動作必須緊湊,毫不鬆懈,兩手起如剛銼若如鉤竿,說明動挫必須短促嚴實,擰裹而發,並須與身法步法嚴密相合,出腳邁步時裹跨合□,屈膝扣足,五趾抓地,轉身以身為軸,快速緊密,這些特點與放長擊遠,大開大合的長拳,是明顯的區別,其要點為:
1.肘不離肋
是要求出手時兩肋不能高抬,能做到肘要隨時下墜,以保護身體中樞及機動,進能攻退能守,能發揮全身勁力.
2.前後對稱
形意拳之勁力講求爆發力,如炸彈之爆炸為向四面八方同時發出,更位要求身體平衡,向前發出,必須同時向後拉回,亦即向前發出100斤,同時亦向後拉回100斤,以保持身體平衡,不會為人所制,這是形意拳發勁之基本原則,如何達成是項要求,平時要多練抖勁,能抖而不失平衡前後對稱之要求,
3.含蓄待發
含蓄待發者,即攻擊預備之姿勢完成,即關閉之謂也,人身關節盛多,在進行戰鬥時有十三個關節必須關閉,以應緊急需要,此十三個關節及兩手之腕.肘.肩共六個,兩腳之□.膝.股共六個,加上一個腰,共為十三個關節,如果此十三個關節已準備好,隨時可迎接對方之攻擊行動,此謂之含蓄待發也.
4.生剋併重
形意拳有攻有防,攻中有防,防中有攻,攻防互用,攻者為生,剋者為化,亦即虛實互用,虛中有實,先將對方化解後迅即予以反擊,實中有虛,先實對方攻擊落空,固兩者難以區分,相互靈活運用是為生剋併重.
(三)沉實穩健
邁步如行犁,落腳如生根,說明練習形意拳必須樁步沉實,步法穩健,實胸實腹,氣沉丹田,氣力合一等基本要求,如此學者必可感到上體寬舒自然,下肢沉實穩健,動作既不漂浮又不僵硬,自然令人感到外順內實,莊重安逸,周身同時也蘊藏者充沛內在的力量,其要點為:
1.樁步穩健
形意拳基本步法有跟步.換步.邁步等三種平衡步法,並有三體式站樁,練習形意拳法之前必須學會以上三種步法與樁法使基礎穩固.
2.外順內實
形意拳既有各種步法與樁法作基礎,因之練習實動作穩順自然,在配合呼吸適當與動作開合相應無口憋氣毛病,自然就內外順時了.
3.上舒下沉
呼吸能與動作配合,且能氣沉丹田,則發勁之基本要求完備,當發勁時能上舒下沉,則勁到十足,能將全身之力,一
氣呵成.
4.發勁雷聲
指發勁時,必須配合呼吸,呼為發,因發勁而產生聲音,是為正常.
(四)協調整齊
其要點為:
1.五要五守
(1)五要:
虛靈頂勁,鬆肩肘墜,含胸拔背,尾閭中正,氣沉丹田.
(2)五守
*內外三合:
內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
外三合:手與腳合,肘與膝合,肩與跨合.
*三尖相照:
手指尖.腳尖.鼻尖,三者應同時指向敵人
*三體同到:
動作時,手.腳.身應三者同時到達不應有先後.
*三節相隨
梢節起,中節隨,根節追.
手為梢節,肘為中節,肩為根節,而手肘肩要同時出動.
*三項相應
頭頂舌頂手頂,全身一動,無有不合,一枝動,百枝隨.
2.進退自如
為接近敵人,保持適當之距離,進退不合度,要配合時機,以墊.退步配合自如 3.腰為中軸
拳諺雲:發勁應根之於腳,出之於手,主宰於腰,一切進退攻守,均以腰為主,故腰為中軸.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無效樓層,該篇已經被刪除
無效樓層,該篇已經被刪除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