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uo123
大公爵 | 2010-5-29 13:00:51

所謂意守丹田,多指意守下丹田。下丹田有人認為在臍下一寸五分
氣海穴處,也有人認為在臍下三寸關元穴處。當然,意守丹田並非指
僅守住一個穴位點,而是指意守在以穴位為中心的一定的範圍內。
    在練功的初期,由於思想不容易一下子集中,丹田不能馬上守
住,可先採用逐步放鬆法,使思想漸漸集中,雜念逐步減少,從而達
到氣沉丹田的入靜狀態。應當指出,意守的目的之一,是為了預防和
排除雜念,在運用過程中,不要過分用意,要似守非守,若即若離。
如果勉強死守,反而會引起不必要的緊張。因此,要注意意守的火候
,即意守時的注意力的強度。意守強度太小,雜念難以排除,丹田也
難以守住;意守強度偏大,雖然雜念可以減少,但易招致頭痛頭脹,
精神緊張等不適症狀的出現。所以,練功初期意守火候比起「似有似
無」應偏大些,精神要放鬆,以頭不脹痛為度,這樣有助於排除雜念
,幫助入靜。隨著練功實踐的加長,可逐漸減小意守的強度,漸漸達
到似守非守,綿綿若存的程度。
    練功先哲們認為,通過一定時期的意守丹田鍛鍊,內氣(此指
感覺)就會在該區聚集,慢慢還會產生一些熱、重、脹以及類似熱氣
流的感覺,並逐步明顯。再練下去,無需用意念引導,就可能自然地
出現內氣循任脈—督脈循行的感覺。
部分女性患者,經期意守丹田如出現經期延長或經量過多的情
況,可改為意守中丹田,即羶中穴部位。羶中穴位於胸部兩乳之間,
為中氣彙集開闔之處,也是任脈與脾、腎、心包等經絡彙集之處。意
守羶中穴,具有調和氣血的作用,可調節和治療某些婦科疾病。
    也有一些練功人,在呼吸下行而意守丹田會出現呼吸紊亂,導
致胸悶、氣短;也有的感到小腹脹滿不適或疼痛。此時,應依具體情
況放棄意守丹田而改變意守其它部位或外景。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