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23-4-20 09:51:27

211.jpg

每逢過年過節,家家戶戶都會準備瓜子,瓜子可能早在北宋就已出現。大陸歷史系李昕升副教授指出,古人很喜歡嗑瓜子,推測可能與「節儉」有關,到了明清時期,北方大港向外輸送的物產,就是以瓜子為大宗,嗑瓜子不僅是一項習俗,甚至也能反映出國家社會的穩定性。

瓜子一詞最早出現於北宋初年的《太平寰宇記》,但書中只有提及這兩字,並沒有其他說明,直到明清時期,吳越之地也就是現今的南京,流傳一首《歲時歌》,歌詞為「正月嗑瓜子,二月放鷂子,三月種地下秧子,四月上墳燒錠子」,可見當時的人很重視嗑瓜子,目前推測嗑瓜子始於宋代,明清時代更為興盛。

為何瓜子會受歡迎?李昕升推測可能是出於「節儉」,指中華民族無論對待哪種植物,絕對都會物盡其用,當初可能就出於別浪費的心態,因此製造出瓜子,沒想到隨著時間推移,眾人閒聊時,也會拿出瓜子一邊嗑一邊聊,漸漸地鞏固瓜子的地位,因而成為全民習俗。

現今位於大陸東北的錦州港,明清時期是北方的一座大港,而該港向外輸送最多的就是瓜子,每年光瓜子的稅銀就達到約2萬兩。此外,嗑瓜子習俗可能最早始於北方,北方冬季寒冷又漫長,農作物多為一年一熟,大多處於農閒時間,因此才會發明瓜子,用於打發時間,且嗑瓜子通常都是閒暇時間的娛樂活動,因此也能反映出國家的穩定性。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