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ETF正在升級到2.0版,因檔數超過200檔,沒法子讓投資人「全都要」,投信出現「產品優化」、「投資人再教育」與「流動性傾斜」的三大挑戰。
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指出,「產品導向」是1.0時代的重點,生產以及製造是關鍵,然而2.0時代將迎接「配置導向」,創新、應用、品質敏感是關鍵,發展模式也已從零和走向競合,最後走向整合,並且揮別主被動之爭,因此如何做好「產品優化」是未來在ETF市場上致勝關鍵。
目前ETF發行規模也開始出現「大者恆大」,華南永昌投信董事長黃昭棠分析,例如台股ETF,只要規模超過800億元,這檔ETF會「倒過來」,變成受益人在申贖時會影響成分股的股價、進而影響台股走勢,這也是元大高股息必須由30檔擴增成50檔,進行「rebalance重新平衡」、回到它對整體市場的中性。
也因此,投信業者都體認到對投資人再教育的重要性,因為之前靠著網紅等宣傳的確拉大了規模,但相繼而來的後座力就不得不令人深思。
黃昭棠舉例,每個年齡層階段所配置的ETF應該是不同的,以近年最夯的高股息ETF來說,對於投資人來說很大的誘因在於創造被動收入,年輕人想要用高股息ETF達到累積資產會有兩個問題:第一,高股息ETF配出來的錢,如果花掉就沒有做複利再投資。
第二,高股息ETF的選股邏輯中,往往搭配一個因子叫做低波動,那低波動就代表資產增長的動能是相對偏弱的,累計資產的時間就要拉長。建議最好是屆齡退休、或是50歲,真的有現金流需求、類存本取息需求時,再把資產移轉到高股息。
劉宗聖與群益投信總經理陳明輝也認為,ETF投資雖已是全民運動,但投資人仍要了解手上ETF產品,培養正確理財觀念,否則「因誤會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投資人是會「一去不回頭」的。
至於流動性傾斜的挑戰,黃昭棠說,隨著指數化投資愈來愈盛行,ETF因此成為指數化操作、指數化投資管理的主要出海口,再加上在股票市場掛牌交易,資金必定往流動性好的方向去移動,也就是資金潮往中大型股匯聚,這不只台灣,甚至會是全球的資本市場將面臨到的問題,指數化操作面向就需要多元性。
再者,大多數ETF在指數篩選都有設立流動性或市值篩選,中小型股就陷入流動性傾斜的泥沼中,也是未來ETF更加茁壯時必須留意的風險。
|
評分
-
總評分: 名聲 + 12
金幣 + 12
查看全部評分
|
要消滅我的人還真不少 人為刀俎 我為魚肉
一堆皇帝都不值錢囉!可不可以有更高的頭銜?
多的是把自己管理的版當作是個人專版部落格的版主
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叫人死不瞑目
亂刪文、惡意舉報者死全家
臺灣的職棒跟政治一樣,再怎麼爛也都有人會挺下去
社會多是雙面人,表面跟你聊得來,背地裡詆毀你到一個極致
高X裡只有一個不是渾蛋
論壇真是多采多姿時不時就有瘋狗跑出來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