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23-8-31 10:02:44

211.jpg

歷史上留存下來的史書大多以文言文書寫,讓人不免好奇,古人難道連平時說話也都使用文言文嗎?事實上,古人口頭表達使用的語言,在先秦時代仍和文言文差不多,直到兩漢時期才出現差異,唐宋時期以後的對話更是近似於現代口語,就連皇帝和群臣談論正事時,也不再使用文言文。

文言是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後來歷代作家在仿古作品中使用的語言,由此可知,文言是一種規範化的書面用語,而文言文則是以文言寫成的文章。

但文言文也不是一出現就是書面用語,事實上學界普遍認為,在先秦時期的文言文和口語表達是一致的,直到兩漢時期才逐漸有了差距,且文言發展跟不上口語的速度,兩者之間的差異就越變越大。

唐宋時期開始,在大眾口語的基礎上又逐漸形成了新的書面語「白話」,不過在眾多知識份子眼中,文言文繼承了前代名士遺風,且更言簡意賅、極具格調,相較之下,白話文顯得較為囉嗦、毫無文采可言,被當時的文人認為上不了臺面,因此他們堅持使用文言寫作,透過提高閱讀門檻來體現文化的高低差異,會讀寫文言文,成為了「讀書人」的一種身分象徵。

所以先秦時期的君王和朝臣談論正事時,講話使用的表達方式應該與文言文差不多,但從唐宋開始一直到明清時期,皇帝和朝臣的對話變得越來越簡單直接、通俗易懂,近似於現代使用的口語,像是康熙帝批閱奏摺時給予的回覆,「知道了,此事奏明的是,爾再打聽還有什麼閒話,寫摺來奏。」就十分淺顯易懂。

評分

已有 4 人評分 / 1 條隱藏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感謝大大分享
crocodile01 + 30
p0937433921 + 10

總評分: 名聲 + 8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