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23-9-12 10:26:46

211.jpg

古代不少人歷經「十年寒窗苦讀」,只為了靠科舉翻身、光耀門楣,不過應試競爭激烈,就算很會讀書,也不一定能順利當官,因為古代其實也是個「看臉」的世界。在唐朝就算通過了科舉考試,也要經由吏部選拔,如果長相不符合當時的審美標準,就會痛失當官的機會,明朝也將長相視作考試的加分項目。

在古代部分朝代,錄取官員的條件還包含「顏值」。漢武帝時期設有學官「五經博士」,成為博士的弟子可免除賦稅,但想成為弟子並不容易,首先得年滿十八歲,再者必須符合「儀態端正」的條件;在唐朝,除了考過科舉考試,還得通過吏部的選拔,才能獲得做官的資格,而吏部挑選人才的條件共有四點,分別為「一曰身,體貌豐偉;二曰言,言辭辨證;三曰書,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優長。」如果長得不符合審美標準就只能痛失當官的機會。

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在選拔狀元時,會將顏值視為加分項目,只有長得端正好看,才能代表朝廷的威嚴、帝國的顏面,比如明朝第一任狀元吳柏宗,其實他在殿試的成績並不是最好的,而是山西籍人郭翀(音同衝),根據《罪惟錄·科舉志》記載「郭翀第一,貌寢,改伯宗。」因為郭翀其貌不揚,最終長相端正的吳柏宗才得以突破重圍,由此可以得知,就算到了明朝,選狀元也是要看顏值的,才華橫溢並不是最後的標準。

清朝乾隆十七年,朝廷制定了一項特殊的制度「大挑」,在每次會試後舉辦,只要是在科舉中三科未中的舉人,就會由吏部依照外型和應對能力挑選,一等以知縣補用,二等以教職補用。

至於吏部對外型的挑選標準,據傳是按照「同田貫日氣甲由申」這八字訣,其中「同」為長方臉型、「田」為方形臉、「貫」為頭大、身長、腿直,「日」則為身材勻稱;而這8字訣又被分為3個等級,同、田、貫為一等,日為二等,剩餘4字則全數淘汰。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 / 1 條隱藏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4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