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23-9-22 10:01:59

211.jpg

6,600 萬年前,導致世界末日的災難使地球約四分之三物種,尤其非鳥類恐龍消滅,但開花植物卻安然度過,還成為現代生態樣貌之母,科學家認為是多樣性與適應性讓開花植物倖免於難。

地球曾發生幾次大滅絕,最著名就是 6,600 萬年前小行星撞擊,深刻改變地球生態,這次白堊紀─古近紀 (K-Pg) 滅絕事件消滅地球至少 75% 物種,包括恐龍,但到目前為止,尚不清楚對開花植物有何影響。

最近發表於《生物學快報》(Biology Letters) 期刊的論文,英國巴斯大學和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科學家研究發現,開花植物在大規模滅絕時相對毫髮無損存活,可能幫助開花植物綻放出今天的主要綠色植物。

由於植物不像多數動物有骨骼或外骨骼,因此化石稀少,科學家很難從化石了解進化時間表。這篇研究分析高達 73,000 個活體開花植物 DNA 序列突變構建的進化樹,使用複雜統計法模擬生死亡模型,估算整個地質時期的滅絕率。

雖然化石顯示許多物種確實消失,但許多開花植物所屬譜系如科和目,卻倖存並繁衍生息,然後占據主導地位,現代約 40 萬種植物,約 30 萬種是開花植物。科學家發現開花植物能避免滅絕災難的原因之一是多樣化。

開花植物源於白堊紀早期,大規模滅絕前就開始迅速多樣化。現在多數開花植物科滅絕前就出現,如蘭花、木蘭和薄荷祖先等物種都與恐龍共享地球。到白堊紀末期,草、梧桐樹、玉蘭樹及水生睡蓮都出現,豐富多樣性可能幫助它們災難時倖存。

許多開花植物隨著恐龍、翼龍和海洋爬行動物一起滅絕,滅絕率確實很高,但主要譜系似乎都活了下來,相較恐龍進化樹顯示完全不同命運,當時非鳥類恐龍失去整個譜系。研究人員認為另一個關鍵是適應性,開花植物透過昆蟲和風授粉,有很高的繁殖靈活性。

隨著地球氣候穩定和生命恢復,開花植物接管陸地生態系統。2021 年研究人員比較大滅絕前後化石發現,滅絕事件後開花植物占據主導地位,導致第一批雨林出現,至今仍然是開花植物多樣性的溫床。

科學家表示,地球大多數物種滅絕後,開花植物占上風,如今近 80% 陸地植物都是開花植物。類似哺乳動物在恐龍之後接管地球,現在幾乎所有生命生態都依賴開花植物,可說 6 千多萬年前導致恐龍滅亡事件,催生現代生態系統,若沒有發生那場災難,就不會有我們現在認識的動植物生態。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 / 1 條隱藏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4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littleglin
王子 | 2023-9-24 05:36:21

一直都知道每一次的大毀滅、環境變異,就會有不同的物種因應這環境演化出來!

倒是今天才知道,原來植物不容易留下化石是這樣的原因!
難怪已經看到的都是在某某物質保護下的植物,卻不像動物有骨骼可以留下。
所以想要研究古代植物的DNA訊息太難了,或者說根本沒有機會!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23-9-24 08:48:51

littleglin 發表於 2023-9-24 05:36
一直都知道每一次的大毀滅、環境變異,就會有不同的物種因應這環境演化出來!

倒是今天才知道,原來植物不 ...

我分享這些科學新知,其實即便是是我物理專業,很多細節我也不見得熟悉,只是比較容易理解。

這一篇文章我也是從中才學習到。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