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23-10-9 10:41:46

211.jpg

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根據《三國志》改編出《三國演義》,其中有段「桃園三結義」的內容,描述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的深厚情義,不過大陸文學系教授提到,桃園三結義其實是杜撰出來的故事,不過劉備、關羽、張飛的感情確實很好,所以才會成為故事主角。

《三國演義》出現劉備、關羽、張飛結拜為義兄弟的故事,也就是著名的「桃園三結義」,但這段故事並未發生,而且根據《祀田碑記》等資料記載,關羽出生於公元160年,比劉備大一歲,如果真的結義,大哥應該是關羽而並非劉備。

從《三國志》記載來看,劉關張三人不只是君臣關係,感情確實也很深厚,認識時間非常早,情誼從年輕到老都未改變,關羽、張飛跟著劉備到處征戰,而劉備也很講義氣,得知關羽被東吳殺死後,不管戰局情勢如何,也要為關羽報仇。

為何要寫出結義的橋段?古代傳統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存在次序差別,也就是依關係的親疏遠近做排列,將沒有血緣關係的朋友比擬成兄弟,使雙方關係更親密,承擔彼此更多責任,而且自古就流行結義文化,例如漢高祖劉邦曾與項羽約定為兄弟、漢文帝與匈奴單于結義、宋太祖趙匡胤及石守信等人義社十兄弟。

歷史文獻記載的結義,大多發生於政治領袖間,與其說出於情感結義,更多是與政治有關,比較類似於結盟,與民間的結義性質不同,古時隨著城市經濟發展,使市民階層壯大,許多農民離開鄉村至城市,離鄉背井生活不容易,經常會感覺到無助,只有相互幫助才能立足,結義才會流行於民間。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 / 1 條隱藏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4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