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斯親王
|
2023-11-26 22:31:49
|
美國能否一如既往地面向全球順利發債融資也顯示出更多的不確定性,而一旦債務發行受阻,相關風險便會加倍倒灌至財政赤字身上,全球經濟也將跟著一波三折。
完全不同於前兩年財政赤字連續瘦身的樂觀表現,最新財年美國財政赤字規模卻在放量擴張。根據美國財政部發布的最新數據,2023財年聯邦政府財政赤字近1.7兆美元,比上一財年增加3,20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幅23%;另外,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公佈的數據,過去40年聯邦政府預算缺口佔GDP比重的年平均值為3.7%,而2023年則上升至5.3%,全年預算赤字創下美國歷史的第三高水準。
收與支的結構性失衡
財政收入與支出的缺口表現為財政赤字。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由所得稅、社保稅與公司稅三大塊構成,另外還有關稅等零散收入,其中所得稅和社保稅是美國政府收入的兩大主要管道。財政支出方面,由「法定強制支出」和「可自由支配支出」兩部分組成,前者包括國債利息支出以及社保、公共醫療和失業與困難救濟支出,後者包括行政管理開支、國防與軍事開支以及教育、衛生和環境支出等,這些內容雖然名義上是具有彈性的可自由支配支出,但其實由於客觀條件的變化,大部分最終實際開支要高於初始預算支出。
2023財年美國聯邦政府財政總收入4.887兆美元,退稅沖抵後財政淨收入4.44兆美元,較上一財年減少4,57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9.3%;同期聯邦政府總支出超過7兆美元,收入沖抵後,淨支出規模6.13兆美元,比上一財年減少了1,370億美元,年減2.2%。在財政支出下降的情況下,財政收入降幅大大高出財政支出降幅,足以說明美國財政赤字主要是歉收而致。統計發現,上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聯邦政府的稅收佔GDP的比重基本上穩定在16%~18%之間,而對照2023財年26.92萬億美元的GDP規模,同期財政收入佔比達到了18% ,總量佔比並未發現明顯萎縮的情境下,財政收入的減少主要表現在結構性指標異動,其中2023財年聯邦政府社保收入1.6萬億美元,比上一財年增長了8.8%,但同時個人所得稅淨收入只有2.18兆美元,比上一財年減少4,56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降17%,從中可以看出疫情後美國就業市場復甦以及民眾收入改善的艱難。
與財政收入下降一樣,聯邦政府財政支出的下降也帶有非常明顯的結構性特徵。梳理發現,2023財年財政支出的降幅主要由教育經費支出的減少所貢獻,該項支出全年共計減少6,800億美元,但受通貨膨脹的影響,社保與健保費用的投入成本卻在同期大幅上升,其中社會保險支出增加了10.47%,達到1.47兆美元;醫療保險支出增加了3.86%,規模超過了2.14兆美元;再加上低收入補助和退伍軍人事務部分,衛生與公共服務支出成為了美國聯邦政府財政支出規模最大的部門,總支出達3.56兆美元,佔了財政總支出的58%。值得注意的是,在社會安全支出中,退休金支出超過了1.2兆美元,年增近12%,且在連續2個財年相對較快的成長後,退休金支出占美國社會安全支出的比例已經超過了80%。
不得不強調2023財年美國國防部門的支出,雖然在收入沖抵後該項淨支出看上去只有7759億美元,但卻比2022財年增長了6.82%,且實現了近4個財年中最快的成長速度。而在所有國防開支中,維運和人員開支占美國國防部支出的比例超過了60%,是最主要的兩大類國防開支。值得注意的是,過往財年的國防開支其實並未包括拜登政府為援助烏克蘭與以色列所申請增加的1050億美元新預算,如果再加上用於警察、監獄、消防等公共安全領域的支出,拜登政府用於「國家安全事項」的支出實際上已超過了1兆美元。
不斷疊加的利息成本
2023財年美國公債發行一路提速,國債增量值超過了2兆美元,加上存量規模,美國聯邦政府債務餘額至10月底超過33.6兆美元,相當於每個美國民眾負債約10萬美元;同時,經過11次升息,聯準會將聯邦利率推高至5.25%至5.5%的水平,貨幣市場利率推升債券市場利率,美國短中長期國債利率在2023財年不約而同地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其中10年期以上的長端國債利率皆升至5%這一過往16年的最高點位,受到影響,美國政府債務融資成本顯著增加,財政部2023財年的利息支出達8,793億美元,比前一財年增加1,617億美元,佔當年淨支出比超過了14%,同時利息支付總額升至GDP的3.26%,為過去23年的最高水準。
比較來看,在創造財政赤字方面,國債利息支出是僅次於衛生與公共服務以及國防安全的第三大貢獻力量,同時也是成長最快的部分。一般而言,當出現財政赤字時,會有三種選擇路徑,一是增加收入,二是增發貨幣,三是增借債務。而問題的關鍵是,無論是當下還是未來,美國的潛在生產力並不具備刺激收入增加的動能,同時增發貨幣勢必導致民眾異常忌憚的通貨膨脹,於是藉入債務就成為了唯一可以彌補財政赤字的方法,美國國債規模也將持續成長。另外,微觀上解剖近幾年來年美國新發國債的構成發現,拉高國債久期已成為一種顯著趨勢,也就是說美國政府選擇了發行更多的長期國債,而長久期的國債品種越多,基於淡化風險與增加持有預期的目的,來自發行方的再融資需求就越強烈,進一步決定了美國政府還會進一步向市場借錢。
理論上說,國債發行量越大,供給過剩狀態下會壓低二級市場價格,同時推高一級市場收益率;雖然聯準會今年已經連續兩次暫停升息,但升息週期似乎難言結束,且核心通膨的頑固性令基準利率很長時間不得不維持高位,美國政府負債成本上升導致財政赤字壓力增加將成為長期趨勢,現實中也會清楚地顯示出「財政赤字—發行國債—支付利息—財政赤字」的惡性循環格局。根據CBO的計算,未來十年美國公債可能激增20兆美元,國債總量將突破50兆美元,對應的利息支出增加至10.6兆美元,且僅此一項就超過美國政府投入研發、基礎建設以及教育三項開支的總和,受到驅動,美國未來10年的預算赤字將高達20.2兆美元,佔GDP之比將輕鬆升至7%甚至更高。更長時期來看,美國彼得彼得森基金會預測,未來30年美國將增加1,27兆美元的債務,利息成本將消耗近40%的聯邦財政收入,財政赤字佔GDP比例將達到10%。 |
評分
-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本人已盡告知讀者之義務!,且並無意違反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第40條所稱『以宣傳品、出版品、廣播、電視、電信、網際網路或其他方法,散布、傳送、刊登或張貼足以引誘、媒介、暗示或其他使兒童或少年有遭受第二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之虞之訊息』請讀者自重!本文為網路創作,與現實之人事物無關,內容如與現實雷同,純屬巧合!以上純屬夢境,一切都是假的,假如你以為是真的,建議去檢查視力,你眼睛業障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