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斯親王
|
2023-11-27 07:57:26
|
“德國經濟形勢正變得黯淡”,“研究機構預計2023年德國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將萎縮0.6%”。儘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報告稱,德國今年將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但出口疲軟、物價上漲、能源短缺等現實問題,還是讓國際輿論有關「德國是否又成為歐洲病夫」的熱議從今年初持續到年尾。11月20日,德國財政部宣布凍結聯邦預算後,《圖片報》等德媒形容這是「一個真正的國家危機」。人們不禁要問:德國經濟為什麼會衰退?為何這樣一個大國20多年內兩次被貼上「歐洲病夫」的標籤?德國解決「國家危機」的出路又在哪裡?
「紅綠燈聯盟」執政兩年,民眾有些沮喪
德國聯邦統計局上週末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該國第三季GDP比第二季下降0.1%,去年同期下降0.8%。德國《商報》等分析認為此跡象可能是歐洲最大經濟體陷入衰退的前兆,除了全球經濟疲軟之外,原因還包括德國高通( 127.75 , 0.25 , 0.20% )(127.75, 0.25, 0.20%)。
「歐元區:病人不再是義大利人!」彭博社在報道義大利總理梅洛尼22日訪問柏林時這樣寫道,「她可以昂首面對德國總理朔爾茨,因為義大利經濟前景比德國更好一些”,德國經濟近一年來陷入衰退,現在又必須面對預算危機。「義大利已厭倦了德國關於健全公共財政重要性的說教。」通報引述米蘭博科尼大學專家卡洛‧馬菲的話說,「德國人也會犯錯」。
「德國再次成為『歐洲病夫』?」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今年8月一期的封面配著一張圖,圖中有一個正在輸液的紅綠燈小人——暗指德國執政的「紅綠燈聯盟」。雖然標題用了問號,但還是刺痛了德國人的神經——上世紀90年代末這家媒體就曾以「歐洲病夫」報道過德國。朔爾茨在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承認國家經濟正在走弱,但強調德國還不至於像「盎格魯-撒克遜媒體」(即《經濟學人》)所說的那樣。德國央行行長也表示:「德國不是'歐洲病夫',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容易被很多人誤解的說法。我們應更加自信。」德國本屆聯邦政府由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於2021年12月8日組成。《南德意志報》評論說,「紅綠燈聯盟」執政已兩年,但德國依舊面臨技術工人短缺、能源價格上漲創紀錄、數位落後等困境,因此才被人貼了標籤。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9月發布的《經濟前景展望》報告顯示,德國可能是今年唯一陷入經濟衰退的主要已開發經濟體。瑞士「Watson」新聞網24日刊文說,在經濟上,法國也曾被指將淪為“歐洲病夫”,但現在該國正從馬克宏總統的改革中獲益,而德國仍處於動盪之中。德國商界人士對功能失調的「紅綠燈政府」感到沮喪,他們有些欽佩法國政府「促進經濟發展,吸引商界領袖,積極推動法國成為創新和投資之地」。德國《每日鏡報》13日以《德國成「歐洲病夫」:中小企業越來越擔心競爭力》為題報道稱,一項調查顯示,超過1/3的德國中小型企業正在考慮重組公司,它們正面臨能源和原材料成本增加以及整體經濟疲軟的困境。
談到20多年內兩次被貼上「歐洲病夫」標籤,一些德國學者認為第一次有特定的客觀因素:1990年10月兩德統一後,需要一段時間消化東德生產力相對低下帶來的經濟衝擊。即使如此,擁有6000萬居民的西德還是成功地將其「慷慨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到1600萬東德人,同時重建了東德破舊的基礎設施。因此,德國民眾認為「德國今天的情況與1999年時不可比擬」。現在民眾的情緒相對更悲觀一些。民調機構Forsa10月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71%的受訪者預計德國的生活水平將持續惡化,62%的人選擇「最主要的原因是德國面臨經濟危機」。
家住漢諾威的迪克對現狀很擔心。迪克夫婦一個是汽車公司的工程師,一個是老師。他們告訴記者,一家人稅前月收入6,000歐元左右,在德國算是中產階級家庭。但減去各種稅收,月入不到4000歐元。夫妻倆對目前的能源政策和物價上漲最為不滿:「現在不僅物價高,房租每月也漲到1500歐元,還有水電費、交通費、孩子教育支出等固定費用每月加起來要1200歐元。再除去食品開銷和應酬所需,每月所剩無幾。” |
評分
-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本人已盡告知讀者之義務!,且並無意違反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第40條所稱『以宣傳品、出版品、廣播、電視、電信、網際網路或其他方法,散布、傳送、刊登或張貼足以引誘、媒介、暗示或其他使兒童或少年有遭受第二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之虞之訊息』請讀者自重!本文為網路創作,與現實之人事物無關,內容如與現實雷同,純屬巧合!以上純屬夢境,一切都是假的,假如你以為是真的,建議去檢查視力,你眼睛業障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