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23-11-27 10:34:09

211.jpg

每天高掛天際的太陽,實際尺寸比過去計算結果還小。兩名天文學家組成的團隊新證據表明,太陽半徑比以往分析還要小百分之幾,聽起來沒什麼,但可能大幅影響科學家理解太陽的方式。

地球沐浴在太陽光芒中 46 億年,但科學家仍不確定太陽到底有多大,畢竟測量太陽不太容易。

以前研究通常於日食期間透過測量光球層描繪太陽輪廓,同時揭示原本看不見的恆星日冕,這些方法顯示太陽直徑約 1,390,000 公里,週長約 4,368,000 公里。

日震學領域(透過太陽表面振動研究太陽內部),研究員利用稱為 f 模式頻率的波更準確測量太陽大小。

現在,劍橋大學、東京大學天文物理學家團隊透過 p 模式頻率波測量太陽半徑,證實太陽尺寸比過去研究還小。

科學家形容 p 波就像肚子咕咕叫,共鳴聲揭露太陽內部變化的壓力波動,與其他振盪聲波相比,p 模式振盪對太陽內部可更穩健動態觀察。

我們也可將太陽想像成被許多微小沙粒敲擊的鐘,所有撞擊騷動都會產生數百萬個振盪聲波,讓科學家遠端測量。

一些天文學家認為 f 波測量結果不完全可靠,因沒有延伸到太陽光球邊緣,P 模式更精準,因不易受太陽對流邊界層磁場和湍流影響​​。

新測量結果只比光球測量小百分之幾,看起來不多,但我們面對太陽大小的物體,這種微小差異也可能產生巨大影響,錯誤半徑會導致科學家對太陽某層運作方式有不同結論,因此探索太陽時,有準確尺寸數據至關重要。

研究成果發表於論文預印本《arXiv》網站。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