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24-1-30 09:55:07

211.jpg

戰爭中兵不厭詐,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否則很可能被趁機攻擊,然而在春秋以前,不只生活要講究禮儀,連打仗也不能無禮,宋國君主宋襄公在「泓水之戰」中,不但等楚軍渡河,還給予排列戰陣的時間,最終宋軍戰敗,面對全國百姓的指責,宋襄公仍堅持「有禮」。

春秋時期,「禮」在貴族階層發揮巨大作用,不只顯現在生活中,連戰爭也不例外,交戰雙方考慮更多的不是勝利,也不是自己的生死,而是如何表現得更有禮,更像一位君子。

周襄王14年(西元前638年),宋國和楚國為了爭奪霸權,發生了「泓水之戰」,當時兩軍隔著河水對峙,宋軍已經提前列好陣,楚軍卻才剛開始渡河,公子目夷認為,楚軍這時難以防備,不如趁機發動進攻,君主宋襄公卻否決這個建議。

隨後楚軍渡河完畢,上岸開始排列戰陣,目夷又建議進攻,再次遭宋襄公否決,等到楚軍布陣完畢,與宋軍正式交手,很快就把宋軍打得落花流水,宋襄公的大腿也受了傷。

戰敗後,宋襄公領軍撤回宋國,面對百姓的譴責,他仍展現絕佳氣度,「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意思是君子不兩次傷害敵人,不生擒年長的敵人,他雖然是殷商亡國的後代,但絕不攻擊沒有擺開陣勢的敵人。

除此之外,在發動戰爭之前必須先宣戰,告訴對方為何要攻打他們,而且理由需要具有說服力,不可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發動戰爭,宣戰完就要互派使者畫出一塊地,約定好地點與時間;如果沒有合適的理由還硬要出兵,就會被視為「侵」,招來各國的指責與孤立,嚴重甚至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戰爭。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