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斯親王
|
2024-2-25 00:03:04
|
擾攘超過半個月,韓國醫療界爆發的風暴至今仍在持續。
當地時間2月23日,韓國政府將國家醫療危機警報等級上調至最高級的「嚴重」級。前一日,韓國保健福祉部通報,韓國100家大型綜合醫院中,已有9275名實習和住院醫生遞交辭職報告,佔這些醫院以上醫生群體的74.4%,其中8024人離職。
醫生接連請辭離崗,韓國醫療第一線陷入混亂。目前,首爾五大醫院取消了30%—50%的手術計劃,第一線醫療空缺不斷擴大。
儘管保健福祉部警告,將對那些未能重返崗位的醫生吊銷執照,韓國司法部也發出威脅,考慮對採取集體行動的人“拘留和調查”,但這波醫生辭職罷工潮還是愈演愈烈。而這些醫生抗議的,正是韓國政府在今年2月初出台的全面改革地方醫療和基礎醫療的一攬子計劃,首當其衝的是當中擴大醫科大學招生規模的內容。
對於醫改方案,韓國政府和醫療界各不相讓,均不妥協。韓國總統尹錫悅表示,現任政府絕不會姑息醫界的集體行動,並稱自己會絕不動搖地推進醫改,同時強調「增員2000人是最低限度的擴充規模」。
有分析認為,此番韓國醫療改革還事關即將到來的韓國國會議員選舉。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成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自上任以來,尹錫悅的支持率一直徘徊於30%—40%之間,而且最近韓國經濟情勢也不好,沒有採取強大的改革措施,所以對韓國政府來講,必須拿出重大的改革方案。醫療改革這個話題是多年來提出的,但每次遇到醫療界的強烈反對而未能成功。如果韓國政府的醫療改革遭到失敗,對政府和執政黨的打擊將會很大。
一場聲勢浩大的醫療改革
首爾最知名的5家醫院醫生同時決定遞交辭職信,近萬名醫生離崗,對韓國來說意味著什麼?
目前,韓國部分醫院無法正常運轉,國家醫療危機警報等級已上調至最高級。儘管有緊急診療體系,為各醫療機關維持基礎診療功能提供政策支援,但韓國政府和醫療界推測,目前實施的緊急診療體系最多只能堅持兩到三週。「宣布醫療改革對韓國醫療保健體系來說是死刑。」韓國醫學會江原道分會會長金澤宇在一場抗議政府擴招醫學生的集會上如此說道。
引起醫療界的集體罷工的根源,是韓國政府提出的醫學教育改革性計劃,內容包括擴大醫科大學招生規模、引進地方合約制醫生製度、減輕醫療事故刑事處罰等。其中2025學年擴大醫學院招生規模,從現行3058人增加到5058名學生,最終在2035年使韓國增加15,000名醫生。
一石激起千層浪。韓國醫療界以醫生罷工辭職,醫學生大規模罷課等一系列激烈行動作為回應。在韓國,進入醫學院要經過嚴苛的篩選。據了解,韓國醫學院從1998年後就再也沒有進行過擴招,從2000年至2006年期間,醫學院招生名額由3273人縮減至3058人,之後一直保持至今。要成為醫生,在經歷六年的學制,還要通過國家資格考試、3至4年住院醫師的臨床實踐等一系列流程才能成為醫院專科醫生。正因為要躋身韓國醫生群不容易,韓國醫生是世界上收入最高的醫生群之一。
若實施醫療改革後,產業的現狀有可能會改變。「未來如果大量新醫生湧入,醫生的平均收入和社會地位恐怕會被拉低。而現在這批實習醫生和住院醫生經歷了艱苦的學習之後,面對將會驟然增加的競爭者,肯定會對自身未來的社會地位和收入水準產生擔憂和不滿。」安邦智庫研究員週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是韓國醫療界集中行動對抗政府的主要原因。
由於醫生這一職業的障礙非常高,韓國醫生常年供不應求。根據經合組織(OECD)2023年11月發布的報告,韓國每1000人僅有2.6名醫生,不及OECD均值3.7人,在已開發國家中排名墊底,而韓國人均門診就診次數在OECD成員國中排名第一。由此可見,醫師數量相對於就診需求並非十分充裕。
遼寧大學國際經濟政治學院副教授李家成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自疫情後韓國民眾對醫療需求增加,再加上韓國老齡化社會特徵十分顯著,對於治療和護理的需求急劇上升,所以出現了醫生供給與患者需求之間極不匹配的情況。此外,他還認為,韓國醫生短缺還有原因在於一部分醫生選擇往整形外科產業發展,“在韓國,整形外科領域比較賺錢,所以這個產業對醫生群體起到很大的分流作用。”
對於政府擴大醫學生的主張,韓國醫協並不認同,稱醫科大學擴招方案並不是能夠培養基礎醫療、地方醫療的根本對策,這不僅會導致醫科教育品質下降,還會為健康保險財政帶來很大的負擔。同時,醫療界認為,醫改政策並不能解決醫療人員缺損、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盲目擴招只會導致競爭加劇,使醫師的生存環境進一步惡化。
韓國的醫療資源分佈確實呈現地區差異。韓國健康保險審查評估院2020年的統計顯示,韓國各區、郡的醫生分配情況相差極為懸殊,排名墊底的江原道高城郡每千人口醫生數僅為0.45人,排名第一的首爾市鍾路區每千人口醫生數卻多達16.29人。在全韓國250個區、郡中,像高城郡這樣每千人口醫生數不足1人的地區就有45個,佔比18%;每千人口醫生數低於平均水平的地區,更是多達192個,佔比高達76.8%。
週超表示,科別與城鄉分配不均只是表象,其根源在於韓國的人口分佈和醫療專業收入的差異。大量人口集中在主要大城市,自然造成城鄉分配不均。因此,週超認為,韓國政府此次的改革計畫就包括了對邊遠地區醫生的補助和設備投資,是對症下藥之舉。
但也有專家認為,韓國政府的醫療改革缺乏針對性。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樸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韓國的婦產科、兒科、急診室收益率低,許多醫院不太願意設置這些科室。對於韓國醫院科室資源不匹配的問題需要針對性的改革,而不是盲目擴充醫療人員。 |
評分
-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本人已盡告知讀者之義務!,且並無意違反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第40條所稱『以宣傳品、出版品、廣播、電視、電信、網際網路或其他方法,散布、傳送、刊登或張貼足以引誘、媒介、暗示或其他使兒童或少年有遭受第二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之虞之訊息』請讀者自重!本文為網路創作,與現實之人事物無關,內容如與現實雷同,純屬巧合!以上純屬夢境,一切都是假的,假如你以為是真的,建議去檢查視力,你眼睛業障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