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弟華
威爾斯親王 | 2024-7-10 07:19:53

450434130_512250527806631_1129315669605435107_n.png

大陸歷史教授毛立平指出,清朝晚期皇帝大多體弱多病,可能是近親結婚、醫療條件不佳、運動量不足、壓力太大等原因造成。(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封建王朝越到後期,皇帝的身體健康大多變得越來越差,尤其是清朝,晚期的皇帝們不但短命,甚至大部分都絕後,沒有任何子嗣可以接班,大陸歷史教授毛立平表示,造成晚期皇帝短命的原因可能有4點,包含近親結婚、醫療條件不佳、運動量不足和壓力太大。

根據陸媒報導,經歷過康雍乾盛世後,清朝國力逐漸走下坡,連皇帝們都變得體弱多病,大多英年早逝,甚至沒有留下任何子嗣,比如鹹豐在位11年,享年30歲;同治在位13年,得年18歲;光緒在位33年,享年37歲;溥儀雖然坐上皇位只有短短3年,卻是晚期皇帝中最長壽的,享壽61歲;而這些皇帝當中,同治、光緒、溥儀都沒有生育後代。

大陸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副教授毛立平指出,這個問題其實沒有確切的科學根據,但她認為主要的原因有4點。第一是「近親結婚」,比如順治、康熙都娶過自己的表姊妹,如果生育了後代,很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第二是「醫療條件不佳」,當時平民百姓的死亡率很高,皇室雖然有專門的醫療團隊,死亡率比普通百姓還低,但與現代相比,平均壽命還是比較短。

第三是「運動量不足」,清朝皇室雖然注重戶外活動,經常舉辦騎射和圍獵,但其實從乾隆時期以後,皇帝真正參與騎射和圍獵的次數越來越少,運動量不足的情況下,身體自然比較弱且容易生病;第四是「壓力大」,皇帝要管理國家的所有事務,每天處理繁忙的政事,進而產生心理和精神上的壓力,成為影響身體健康的關鍵。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華歌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