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williamwu123
王室 | 2024-9-25 08:44:57

(轉貼)人去世后爲什麽要留屍三天?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我國一直有個關于殡葬的風俗就是:人死之后得停屍七天才能下葬。 后來火葬普及了之后,停屍七天的習俗便慢慢減少了,城市里不方便在家中設靈堂停屍,人咽氣后都直接聯系殡儀館運走了。

但是至今在很多地方,尤其是農村,依然有很多家庭堅持死后停屍的風俗習慣。停屍七天,天氣炎熱時,屍體會很快腐敗發臭,所以就算不能停七天,至少也要停夠三天。 有些年輕一輩的人認爲是古代留下的封建迷信,不可取。但這一次並不是迷信,人死后不著急下葬而是先停屍,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

古人信奉人死后停屍七天,確實是跟他們迷信有關。古人有“頭七回魂”的說法,認爲人去世后的第七天,死者的魂魄會回家來看看。 家人應該提前做準備,給亡靈預備好一頓飯,然后便全家生人回避。回避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覺,睡不著也必須躲進被窩。

躲進被窩是因爲怕鬼嗎?不是,是爲了不讓死者的魂魄看到家人而産生牽挂,影響他投胎轉世。死者的魂魄會在頭七當天的子時回家,家人還要給他準備一個梯子狀的東西,好讓亡靈能順著這“天梯”到天堂。 這個“迷信”的理論基礎來自于《西藏度亡經》,這是一部西藏佛學名著,其書詳細介紹了佛教中關于人死之后每天“中陰”的變化情形。人生有六道輪回,在人斷氣,意識脫離軀殼,到投胎轉世之前的曆程,稱爲“中陰身”。

在陰間尋求生緣以七日爲一期,總共有七期。也就是世人說的,人投胎轉世需要七七四十九天。 這四十九天中,縫七就要進行超度,祭奠。所以,除了頭七,還有尾七。于是,按照這規矩,人死后,要先停屍七天。

以上是迷信的理論,那科學依據呢?一句話——避免假死。至今,仍有很多有過親身經曆的人現身說法,家中的老人去世,停屍一兩天后又奇迹般地活過來。 看到已經斷氣許久的死者從棺材里或停屍的床上再次坐起,擱誰都害怕。這種情況,有些是詐屍,詐屍是人死時胸中殘留的最后一口氣,並不足以支撐人複活,通常只是軀體反應,很快就消失了;但有些是真的活過來了。

那些死而複生的人,大多醒了之后會覺得十分饑餓,喂食了之后,會再次睡著一段時間,然后再生龍活虎地跟沒事人一樣。 有的人可能只能存活幾天,有些則可以活幾個月到幾年的時間。

給出死后停屍科學依據的,最早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大夫扁鵲。據記載,扁鵲年輕時周游列國,途徑虢國時,發現人們都很悲痛,詢問之下得知是虢國太子突然逝世了。 扁鵲起了好奇心,再次細心地了解了太子的病情和死前的狀況,然后他確定,太子沒有死。 扁鵲趕緊進宮說自己有辦法救活太子,經過一番施針,太子慢慢地清醒了過來。有了這事之后,人們便記住了教訓,人死后不急于下葬,而是停屍幾天,以免病人假死而被誤埋。

古代診病是靠望聞問切,判斷一個人死沒死,靠的是探他的脈搏。但是一旦患者陷入假死狀態,人的呼吸和心跳降到無法感觸的時候,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但卻很難分辨。最好的辦法就是等一等,看他會不會自己醒過來。 現代醫學發達了之后,有了“休克”一說,跟古人說的假死差不多。幸運的是現代醫生發現病人沒了心跳可以馬上搶救令其恢複心跳,而在古代,沒了脈搏心跳就只能當死人處理了,直接埋了就釀成悲劇。

讀后感想

古人停屍,除了防止人假死,還有一種情感的寄托,留出時間讓親友前來吊唁,訴最后的想念之情。所以停屍的習俗,還有人文關懷的元素在里面,既有科學依據,又充滿人情味,並不是迷信這麽簡單。 停屍三天,不像停七天那樣有屍體腐敗的風險,又給了“起死回生”的時間,還寄托了親友的情感,也不是壞事吧。

以上內容爲創作者平台"快傳號"用戶上傳並發布,小弟僅爲提供信息而轉貼 多謝!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和溪 + 2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2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和溪
王子 | 2024-9-25 09:10:05

很多訊息顯示.有些人的確死了.隔沒多久.又再恢復呼吸.當然再度活了多久.並沒很多後續追蹤.

回應

williamwu123  理解的  發表於 2024-9-25 10:15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