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rty134
公爵 | 2011-1-6 14:09:21

當讀者閱讀到此篇文章時,2010年已經走進歷史、我們進入了2011年的全新章節。回顧過去12個月,F1賽壇內最讓人失望的車隊、恐怕就是2009年以黑馬之姿拿下車隊年度冠軍、並在賽季結束後易主的Mercedes GP車隊。這支隊伍為什麼開高走低?有沒有機會在2011年東山再起?

在經歷幾個月的猜測與傳聞後,德國汽車製造商Mercedes-Benz於2009年底宣佈收購Brawn GP車隊75.1%股份並接管車隊,Daimler集團透過結束與McLaren的長期財務支援並將其擁有的40%股權出售、正式進入了「廠隊」的行列。Mercedes GP車隊的股份構成為:Mercedes車廠母公司Daimler集團占45.1%,Abu Dhabi的Aabar公司占30%,Ross Brawn、Nick Fry和原Brawn GP車隊的其餘股東持有24.9%。



2009年解雇300位員工導致Brawn GP的員工結構其實很不合理,一直到2010年才有能力在未來賽車的研發上投入足夠的資源。


從表面來看,Mercedes GP車隊的冠軍元素無可挑剔:不但擁有2009年的冠軍車隊班底與7次世界冠軍Micheal Schumacher的組合,還加上Mercedes車廠的銀彈支持。贏得勝利看似探囊取物:歷史上最成功的F1冠軍車手擁有世界級車廠的支持,更不要說車隊領隊Ross Brawn也許是現代汽車運動史上最傑出的科技專家,你很難找出更比這更好的組合。Mercedes車廠競技部門主管Norbert Haug指出「銀箭」正式以廠隊身份重返F1賽壇是百年銀箭賽車運動史最重要的時刻,光是記者會就有600位嘉賓受邀出席,其中包括200名來自全球的媒體記者。就在十分高調的成軍宣示之後,2010年19站的考驗給所有車迷上了殘酷的一課:在真實世界贏得冠軍不如玩「Fantasy F1」遊戲那麼容易!最終Mercedes GP車隊的積分(214分)不到冠軍車隊Red Bull的一半,不但與前三支老牌勁旅有不小的差距,排名第5位的Renault車隊預算也只是他們的幾分之一。




Honda車隊把原本該用來改良2008年式賽車的絕大部分資源都移轉至雙層Rear Diffuser的研發計畫。但是就在它發揮威力後僅僅幾個月,其他車隊也開始迎頭趕上。


用「災難性」這樣的詞語來形容Mercedes GP車隊上個賽季的表現可能略顯不公,但這支隊伍確實表現得不好:一共僅三次登上頒獎臺——全都由Nico Rosberg所貢獻,唯一一次從第一排起跑也來自於這位前Williams車手。最終這支隊伍保住了車隊排行榜第4位,但顯然不是英德聯軍年初的目標。上季唯一的收穫或許是Nico Rosberg證明了自己有能力穩定在連續幾站締造佳績,究竟Mercedes GP車隊的問題在哪裡?

最簡單、也是最常見的解釋是外界的期望過高!在季前測試時,人人都在談論「四大車隊」,這個名詞源於1990年中期開始Ferrari、Williams、McLaren與Benetton車隊共同壟斷F1賽道的年代。但事實是2010年整個賽季Mercedes GP車隊始終都只能在領先Renault和Williams兩支中游隊伍,其賽車性能從來沒有具備過挑戰Red Bull、Ferrari和McLaren三支車隊的實力。在巴林站Nico Rosberg以第5位完賽的成績看起來差強人意,但排位賽單圈成績卻落後桿位車手整整1秒的差距無法掩蓋。

2009年的冠軍車隊真的只是曇花一現?或許也不能怪Ross Brawn,因為MGP W01賽車的研發基礎來自於前一年Brawn GP車隊的BGP 001賽車,該款賽車以及其前身Honda賽車長久以來的設計風格都趨於轉向不足,以便更合適於類似Jenson Button的平順駕駛風格。加以為了讓2009年式的賽車保持競爭力,Brawn GP車隊工程團隊一度終止了2010年賽車的風洞測試行程達一週,好進行2009年式賽車的最後改良工作。就連領隊Ross Brawn自己也承認車隊在2010年缺乏競爭力:「賽車的設計和性能決定了最後的排名,我們在2009年的首要目標是確保車隊能夠存活下來,並且力拼當年的世界冠軍,當時我們的確沒有什麼資源設計隔年的賽車,從Honda車廠接手車隊後我們還經歷了組織重組,2009年三四月份時我們又解雇了300位員工,所以從車隊的規模來說,當時我們的員工結構其實很不合理,從2010年開始、我們才有能力在未來賽車的研發上投入足夠的資源」。



     



從某方面來說,Mercedes GP車隊成為Brawn GP車隊2009年大獲全勝的受害者。2009年Brawn GP車隊在賽季開幕站就用其強勁表現宣告了自己是新規則最大的受益者。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雙層Rear Diffuser」更多像是一個神來之筆,Honda車隊把原本該用來改良2008年式賽車的絕大部分資源都移轉至雙層Rear Diffuser的研發計畫。但是就在它發揮威力後僅僅幾個月,其他車隊也開始迎頭趕上。BGP 001賽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Honda時代留下的「遺產」,但不可否認Adrian Newey的RB5賽車(以及其後續版本)更有潛力。今年Ross Brawn自己也承認「很大程度上」2009式賽車的重要缺陷被該賽季的特殊情況(引入全新空力套件規則)所掩蓋,尤其是由於輪胎升溫問題造成Bwarn GP車隊下半賽季的疲軟,這讓他們無暇顧及車輛的其他問題。

除了2009年的研發資源不足,輪胎性能的改變也是導致今年Mercedes賽車性能滑落的重要關鍵。Ross Brawn最早研判2010年的輪胎配方與性能比一年前改變很大,對於工作溫度的要求不再像過去那麼苛刻,因此他判斷這對MGP W01賽車來說應該是利大於弊,出乎意料的是輪胎的情況有所改善,然而MGP W01賽車底盤的配重卻從設計初期就發生錯誤。車隊與Michael Schumacher都低估了過去三年F1賽事的變化:在沒有了Bridgestone輪胎的全力支持、Ferrari車隊的充沛預算與科技團隊,加上輪胎規則的改變後,即便是7屆世界冠軍也陷入了困境。MGP W01賽車的設計方向與德國車王Schumacher偏好轉向過度的駕駛風格有很大差異。2010年的Bridgestone前輪胎抓地力不能有效隨著增加前輪負重的方式而增加。Mercedes GP車隊曾在賽季初期通過增加底盤軸距的方法嘗試增加前輪負載,但並未起到顯著效果。



賽季結束後Ross Brawn承認工程團隊在賽季中的研發並沒有太多效果,包括首次出現在McLaren賽車上、能夠強化直線道車輛性能的「F-Duct」尾翼設計。


針對如何幫助大舒扭轉局勢,Ross Brawn與科技團隊研究後決定從西班牙站開始放棄Schumacher前四站使用的短軸距底盤,換上重新打造的測試底盤,該隊希望加長軸距的能夠更適合大舒的駕駛風格。修改W01軸距的主要原因是車隊對2010年輪胎性能的掌握有所失誤,因此希望透過加長軸距來改變前後輪的重量分配(透過將前懸吊向前移及車身重心向後移),以便更進一步提升輪胎的抓地力平衡性,但這一來反而讓車身配重的原始問題更加明顯,MGP 001賽車從一開始就建立在不成熟的設計基礎上,這支車隊第一個受益於雙層Rear Diffuser卻沒有資源繼續改良,賽車內緊湊的變速箱設計造成了車輛尾部的配重問題,先天性的錯誤導致了後續的改良成效不彰。換上新底盤後的表現雖然看似有所提升,但除了土耳其站拿下22分之外,之後12站的分站成績幾乎都差於前4站。



加拿大站結束後七冠車王Michael Schumacher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的重心將逐漸轉移到2011年賽季,這也是大舒與Mercedes GP車隊的發展策略改變的另一證明。


賽季結束後Ross Brawn承認工程團隊在賽季中的研發並沒有太多效果,包括本季兩個最重要的空力套件新設計:首次出現在Red Bull RB6賽車上的「 exhaust-blown diffuser」排氣系統(利用引擎廢氣提升Rear Diffuser工作效率的設計)以及首次出現在McLaren賽車上、能夠強化直線道車輛性能的「F-Duct」尾翼設計。從exhaust-blown diffuser到F-duct,Mercedes GP車隊一直都在追趕對手們的科技創新。「exhaust-blown diffuser和F-DUCT讓我們的弱點暴露無遺,不過這可能是件好事,它讓我們意識到了自己的弱點並加以改進,在這些新概念的設計與應用方面我們有所落後,我們將擴充工程團隊的陣容以確保未來在這些領域擁有更好的表現」Ross Brawn說。工程團隊的重組一直都在持續,上季比賽工程師Jock Clear和Andrew Shovlin於2011年將轉任高級工程師,從Williams和Renault車隊挖角的Tony Ross和Mark Slade則將分別負責Rosberg和Schumacher的比賽策略擬定。

Mercedes GP車隊的第一年給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在F1賽壇中想要在某一賽季異軍突起並非不可能,但若要持續擁有爭冠實力、充足的研發資源仍是必要條件」。所幸Ross Brawn與他的隊伍並非沒有遭遇過逆境,過去在Honda車隊的時光給予他們東山再起所需要寶貴經驗。面對2011年,Ross Brawn的方針是保證新設計從一開始裝到賽車內就發揮它們應有的效果。2011年不論是輪胎性能及KERS系統的重新導入都帶來許多不確定性,而這正是Ross Brawn與Mercedes GP車隊的最大機會所在。許多人相信Ross Brawn早在2010年賽季初期其實就意識到了今年不可能獲勝,很難不相信他們不會選擇將更多資源轉移至2011年賽車的研發上?加拿大站結束後七冠車王Michael Schumacher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的重心將逐漸轉移到2011年賽季,這也是大舒與Mercedes GP車隊的發展策略改變的另一證明。MGP W02賽車能否讓我們刮目相看?幾週後的車輛測試可能就有答案。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tytsai1111 + 10 + 10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10  金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emaremar45
準男爵 | 2011-1-13 11:35:58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