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24-12-30 08:19:51

211.jpg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在皇帝身邊做事一旦觸怒龍顏,很可能死路一條,不過在許多影視作品中,大臣們被皇帝賜死後不僅不生氣,還感恩戴德地含淚謝恩,看似違背常理的反應,其實暗藏3大原因。

古人對皇帝的賜死之所以不辯解,甚至會隆重地下跪謝恩,主要有3大原因,首先在封建等級森嚴的社會結構下,臣子被視做皇帝的附屬,生死操控在帝王之手,能被皇帝親自懲處,以賜死代替可能的滿門抄斬、菜市口斬首示眾等酷刑,意味著家族其他成員或許可免遭牽連,得以保全部分顏面和生機。

其次是儒家倡導的君臣之禮深入骨髓,臣子對皇帝要絕對忠誠,即便面臨死亡絕境也需恪守這份君臣大義,以免落得忤逆的罵名,毀壞家族聲譽。

第三,從實際利益權衡考量,謝恩或許能為家族成員謀得些許保障,尤其若是有子女在朝為官、為奴,可能會被皇帝網開一面,繼續生存在體制內,甚至有翻身機會,且家族產業、田宅不至於被全部沒收,能維持基本生計。相反,若是表現出怨恨反抗,只會害家人招致更殘酷的報復。

評分

已有 3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att007 + 30 感謝大大分享
littleglin + 1 感謝大大分享
jrc11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41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James 哲豪
男爵 | 2024-12-30 09:28:20

這就是高級奴隸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24-12-30 12:05:26

James 哲豪 發表於 2024-12-30 09:28
這就是高級奴隸

平時享受高官厚祿,當然就要承受比較高的風險。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att007
王室 | 2024-12-31 01:20:20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自己抗死,死全家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littleglin + 5 我很認同+1

總評分: 名聲 + 15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littleglin
王子 | 2024-12-31 04:58:20

我們都沒有這層覺悟,所以我們 實在 沒資格 自稱奴才!
引言 使用道具
littleglin
王子 | 2024-12-31 04:59:44

att007 發表於 2024-12-31 01:20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自己抗死,死全家

權力的陰影與人性的掙扎

這句話看似簡單,卻蘊含了深厚的歷史背景和人性掙扎。在封建社會中,君王擁有絕對的權力,臣子的一切都仰賴君王的恩賜。一旦觸犯龍顏,不僅自己性命難保,甚至會連累整個家族。這種權力的陰影下,臣子們面臨著道德與生存的兩難抉擇。是選擇忠於君王,放棄自己的生命和尊嚴?還是選擇反抗,冒著滅門的風險?

忠君與忠義的衝突

「忠」是封建社會的核心價值之一。臣子對君王的忠誠被視為天經地義。然而,當君王的命令與個人的良知產生衝突時,忠君與忠義之間的矛盾就凸顯出來。臣子們往往陷入內心的掙扎,一方面渴望忠於君王,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夠維護正義。

制度的束縛與人性的反抗

這種思想的根深蒂固,不僅僅是君權的壓迫,更是封建制度的必然產物。在這樣的制度下,個體的價值被嚴重壓抑,人們只能在既定的框架內生存。然而,人性是複雜的,人們對自由和尊嚴的渴望是無法完全壓抑的。因此,歷史上也不乏敢於反抗的忠臣,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尊嚴,也為後人留下了不朽的精神。

現代社會的啟示

雖然封建社會已經成為歷史,但這句話所揭示的人性問題依然值得我們深思。在現代社會,雖然我們不再生活在君主專制的陰影下,但權力依然存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依然複雜。我們需要思考如何平衡權力和自由,如何維護個人尊嚴,如何建立一個更加公正和合理的社會。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att007 + 30 感謝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24-12-31 07:48:40

att007 發表於 2024-12-31 01:20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自己抗死,死全家

沒錯,能夠做到告老還鄉的大臣不多,能夠做到張良這樣急流勇退的更少。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24-12-31 07:50:51

littleglin 發表於 2024-12-31 04:58
我們都沒有這層覺悟,所以我們 實在 沒資格 自稱奴才!

自稱奴才是清朝才有的官場文化。

只有滿人才大官可以向皇帝自稱奴才,漢人還沒有這個資格,當然我們連奴才都不如。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hsiaohsufeng
大公爵 | 2024-12-31 09:42:17

可憐的人 連死都要感謝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24-12-31 10:09:16

hsiaohsufeng 發表於 2024-12-31 09:42
可憐的人 連死都要感謝

比起死全家,還是謝恩一個人去死才不會連累家人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littleglin
王子 | 2024-12-31 10:57:11

732 發表於 2024-12-31 07:50
自稱奴才是清朝才有的官場文化。

只有滿人才大官可以向皇帝自稱奴才,漢人還沒有這個資格,當然我們連奴 ...

I  KNOW
這內容是 去年,好友分享的!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24-12-31 12:07:09

littleglin 發表於 2024-12-31 10:57
I  KNOW
這內容是 去年,好友分享的!

的確是,每天分享一則古代歷史文化,我也學習到了不少。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littleglin
王子 | 2025-1-1 09:42:33

本篇最後由 littleglin 於 2025-1-1 09:44 編輯
732 發表於 2024-12-31 07:48
沒錯,能夠做到告老還鄉的大臣不多,能夠做到張良這樣急流勇退的更少。 ...


您說到 張良,讓我聯想到,蕭何、韓信!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韓信點兵,17人一組剩2人,19人一屬剩1人,只知人數在5500~6000之間........

這兩人呢??
韓信王,真的死的很慘,不是功高震主,是白目討死

秦朝有不少功臣因地位過高而被清算的例子。例如:

王翦:在平定六國的過程中,王翦屢立奇功,但他多次向秦始皇索要大量田地與封賞,甚至表現出極度「貪婪」。這種行為讓秦始皇認為王翦是安全的,因為他過於依賴皇帝的恩惠,且專注於享受而無意挑戰皇權。最終,王翦得以善終。

蒙恬蒙毅:這對兄弟因軍功卓著,卻因受寵過高而遭秦二世胡亥猜忌,最終被誅殺。蒙氏兄弟的悲劇在於他們缺乏「索取封賞」的策略,反而顯得過於忠直與不依賴恩賜,讓胡亥產生懷疑。

可惜韓信沒有這智慧,所以人真的很難從歷史中學到什麼....
至於,蕭何 我真的不知,就交由好友 介紹囉!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