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最後由 superstarjw2 於 2025-2-14 20:37 編輯
2025/02/14. 印太]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東南亞積極推能源轉型計劃,蓋核電廠成東協各國選項印尼總統普拉伯沃的顧問近日透露,印尼政府計劃建設裝置容量達4百萬瓩(GW)的核能發電廠,以應對氣候變遷挑戰,並推動潔淨能源發展。 根據《中央社》報導,印尼目前仰賴化石燃料,尤其是燃煤,占比超過一半,且再生能源的占比不足15%。 印尼目前並未擁有核能發電設施,因為該國地處地震帶,是否採用核能發電一直是爭議性議題。 普拉伯沃的親弟兼親密顧問哈希姆(Hashim Djojohadikusumo)表示,政府還計劃建設浮動式小型模組化反應器(SMR),但未透露具體時間表或數量,不過預計2036年將啟用首座核能發電廠。 儘管核能不會直接排放二氧化碳,但會產生有毒的核廢料,一些環保人士對其是否應該被視為綠色能源表示質疑。哈希姆也批評了七大工業國集團(G7)提出的「公正能源轉型夥伴關係」(JETP),並指責該計劃在撥款上表現不力。 在東南亞,越南、菲律賓等國家對核能的興趣也日益增加。 支持者認為,核能是解決氣候變遷的有效方案,因為其發電過程不會像燃煤、天然氣或石油那樣排放溫室氣體。隨著技術的進步,核輻射風險已大幅降低,並且新一代的核電站不僅更安全,還能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小的規模建設,為該地區的能源轉型提供了更多可能。

馬來西亞首相安華出席2025年世界經濟論壇時提及,儘管馬來西亞目前不迫切需要採用核能,因為太陽能和東協電網(ASEAN Power Grid,APG)仍有巨大潛力,但並未排除未來馬來西亞使用核能的可能性,而該國目前正在籌建大數據中心。 安華提到,但由於數據中心的能源消耗量大,促使人們考慮安裝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並強調這是人工智慧的一部分。同時指出,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已在研發SMR的應用,表示努力與其他國家合作,提升更好的數值運算。 然而,核電站建設的成本龐大且需要長時間才能見效。 儘管如此,隨著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技術的發展,建設成本下降,使得一些國家重新考慮核能的可行性。國際能源機構(IEA)執行主任Faith Birol指出,核能已進入新的時代,預計2025年將是核能發電的歷史高峰。 隨著對綠能的需求增加,東南亞地區的核能發展可能會成為未來能源戰略的重要部分。然而,技術安全、核廢料處理、政策制定等挑戰仍需解決,這些國家需在推動核能發展的同時,確保安全性與環保性並重。《美聯社》報導,越南於1月14日與俄羅斯簽署了核能合作協議,旨在恢復其核能發展計劃,克服過去因成本過高和安全問題而暫停的困境。越南希望核能能夠幫助2025年後實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
越南是東南亞地區推動核能發展的典型例子。過去,東南亞對核能的開發因1986年車諾比事件和2011年福島核災而受到限制,然而,隨著技術進步和對氣候變遷的關注,許多東南亞國家正在重新考慮核能作為一種綠能。在這樣的變化下,越南與俄羅斯的合作將有助於恢復其已擱置的核能計劃。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一份報告稱,核技術市場仍然集中在少數國家,俄羅斯控制著世界濃縮鈾供應量的約40%,表示這是其中一個「未來的風險」。 報告指出,安全處理燃料和其他放射性物質,對於大眾對核能的接受度有緊密的關係。 除了越南,其他東南亞國家也在積極考慮核能作為能源選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