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1087 | 回覆: 6 | 跳轉到指定樓層
valuable
王子 | 2011-1-28 20:37:45

管窺中國冷兵器

    最早出現的冷兵器應該是打砸兵器,所謂打砸兵器,主要為無鋒刃的捶擊敲擊兵器,但也不一而從,其傑出代表為錘子油錘釘頭錘隨你怎麼叫,特點為重心靠前,質量大,慣性大,毀傷性優於削砍類兵器。他們的主要作用是對付重裝部隊,也就是所謂的重裝甲部隊。特別是對付西方的金屬板甲比對付魚鱗甲的殺傷力要大,所以在西方比在東方流行,僅次於削砍類兵器。缺點是由於重心靠前所以十分的不便於使用,質量大不便於攜帶,使用有的局限性,由於能量傳遞性能的不同,對於著非金屬類甲冑的部隊殺傷力下降。特別是對著棉甲的部隊殺傷力下降顯著。

    此類兵器最早出現的應該是棍棒,棍棒的優點是顯著的,它十分便於取得,但是缺點也是顯著的,殺傷力是在是低的可以,人類在棍棒的基礎上發展出石斧石錘,這算是打砸類武器的第一次進化,以後的的打砸類武器大體脫離不了類似的形態,中心形態就是在棍棒一端加上重物,使得武器質量和慣性加強。此時打砸類兵器發展出了,第一個近親斧子,斧子是結合打砸類兵器和削砍類兵器而發展出來的,它有著兩者的優點但同樣繼承了二者的缺點,由於它規於砍削類兵器,所以我們以後在提。人類脫離的石器時代,進入了青銅時代後,石錘石斧很快由於材料上的弱點被淘汰,在中國出現了棍棒的進化版殳,所謂殳,就是把金屬和木棒結合的一種產物,有人對它的出現表現出了不屑,認為這是這是落後的表現,事實上殳是有著鮮明時代特徵的一種兵器,作為長期存在於中國青銅時代一種武器當然有它存在的價值,當然此時還沒出現重裝甲部隊讓打砸類武器去表現它的特點,殳的存在有著另外的理由,這要從當時武器的主要材料青銅說起。

    關於青銅這種材料有人對他的描述為,即軟又脆。事實上這種描述不能說全對,至少有一半是錯的,作為青銅材料的一種,銅是比較軟的一種金屬,它有著良好的延展性和質量,並不適合作為兵器材料來使用,但是比較容易取得,此時人們發現有些時候可以冶煉出比較硬的銅,於是發現了另外一種材料錫,這很可能是撞大運的結果,但是不管怎麼樣,青銅有很多優點,比如它熔點低,硬度大,這代表了它很容易被製造加工,適用於大多數的場所,但是同樣青銅也有著缺點,由於它硬度比大多數鋼鐵硬度還要大,所以它比較脆容易折斷,這也是鋼鐵淘汰他的理由。所以此時的刀劍大多以粗壯的形態而出現。殳的存在的價值就是由於青銅的這種缺點而表現的。毀傷敵人的兵器成為它主要的作用,但是它的殺傷力依然不很理想,所以並沒有大規模的取代刀劍,其後殳並沒有停滯不前,由於它的存在價值,不斷的發展著,人們根據它殺傷力低的特點在改進著它,出現了帶稜帶釘的殳頭,也發展出來它另外的作用,就是用於車戰,作為中國戰車的主要兵器而存在著,很明顯中國古人發現在車戰種需要一種以質量取勝的兵器,具體是對付敵方的戰車還是步兵,這就不得而知,但從這種武器的裝備時間來看,它有著很好的效果,我們可以想像一下一名武士,在飛馳的戰車上揮舞著殳,在兩車交錯時狠狠的砸在對方的身上或著盾牌上,質量加上加速度會給對方帶來什麼樣的傷害,當然用它居高臨下的打砸想來也是很威風具有威力。

    戰爭的方式在變化著,戰車統治戰場的時代過去了,殳也隨著戰車而失去了它的活力,在砍削類兵器的鋒芒下被掩蓋了,但是這對打砸類兵器來說只是暫時的,隨著敵人重裝部隊的活躍,打砸類兵器煥發了第二春,在這段時間裡殳發展出來近親,鐺耙,他是具有打砸類武器特性的戳刺類兵器,很諷刺的是使用它來打砸比戳刺要順手方便。但總體來講還是規於戳刺類兵器。

    由於重裝甲部隊的出現打砸類兵器很快就找到了它的第二次生命,此時的打砸類兵器不再由殳的形態來表現,出現了幾種主要的進化版,錘子和狼牙棒,鐵鞭,鑭等,使用最廣泛的錘子和狼牙棒,從外在形態來看狼牙棒應該是錘子的進化,他們的進一步進化成流星錘具有軟兵器特性的打砸類兵器,他們都加強了材料,不再以木金結合來表現外在形態,脫離了棍棒類。並進一步加強了質量,使得揮動起來慣性更大,由此來加強殺傷力。在戰陣中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在評書和京劇中的八大錘就有表現。而狼牙棒則更多的和北方蠻族的形象而結合,在中國打砸類兵器在宋發展到了顛峰,國內重步兵的橫行和為了對付北方蠻族的鐵浮屠一類的重裝甲部隊,大量裝備著此類兵器,用途十分廣泛,但形態得到固化,但是顛峰後就是沉淪,隨著戰爭形式的發展,和削砍類兵器的進化,在失去的重裝部隊這個對手後,打砸類兵器的缺點被無限的擴大化,打砸類兵器在中國軍隊裡的裝備率急劇的下降,失去了原來的風光,被淘汰出局。取代它的斬馬刀等借鑒了打砸類兵器優點的新一帶武器。

    而在西方騎士為了破壞敵人重重的鎧甲,釘頭錘等打砸類兵器依然被普遍裝備,以至於後來騎士的形象和它有機的結合了起來,刀劍反而退居其次。但是隨著重裝部隊的消亡,此類兵器也很快的消失了,成為展覽館中的藏品。

    有了打砸類兵器,隨之而生的就是戳刺類兵器,在人類學會用木棒後,削尖的木棒成為人類的又一個選擇,很明顯它的殺傷力比木棒要大,在人類學會使用石器後,石矛成為人類裝備最廣泛的一種兵器,但是在青銅時代東西方走到了兩條不同的道路上去,在中國人們發明了一種結合砍削兵器的長柄兵器,戈。

    有人對戈的出現同樣表現出詫異,認為它造型複雜,使用不方便,殺傷力低,這同樣有對有錯,戈如同一個橫架匕首的木棍,它主要用於啄砍,並不是用於戳刺,從這點看戈的確沒有矛使用方便,但是並不是說戈就沒有優點,它的攻擊範圍很大,它即可以啄,也可以勾推還可以揮砍,而且戈的鋒刃呈U形面,一旦被它擊中它的殺傷力是很驚人的,當然它也有著顯著的缺點,雖然它攻擊範圍大但攻擊距離短,結陣時沒有矛那麼強的防守能力,所以在一段時間裡中國出現了矛戈共存的局面,但戰車的出現使得矛退出了和戈爭奪主戰兵器,戈走到了前台,面對戰車如何抵擋住敵軍戰車的衝擊成了步兵的主要課題,結陣用矛正面對抗戰車明顯的不智,避開戰車的衝擊路線,攻擊戰車的側後是一種比較好的辦法。此時戈的兩種功能推和勾成了比較實用的能力,在面對戰車時步兵可以用他來對付目標較小的馬腿,也可以把戰車上的士兵從戰車上勾下來。更可以用戈的U形刃給敵人的馬匹不能抵禦的傷害,而且不會和矛一樣深陷入敵人身體裡拔不出來。而對戰車上的士兵,戈寬闊的攻擊範圍也不能不說是個福音,對於主要對戰車側面攻擊和防禦的車兵來說,沒有比戈更適用的武器了。飛馳的戰車加強了戈的殺傷力,車兵幾乎不用移動戈,就能給於敵人強大的傷害,在飛馳中戈的橫刃成為可怕的武器無論誰被他啄砍中,他的下場只能在開膛破肚還是少個零件中選擇,對於車兵勾比刺要更為重要,而且他還有和刺相類似的功能推和啄,所以不能不說戈是應允車戰而產生的一種兵器。當然戈依然是有著很多缺點。

    時間在一直在潛行,戰車在由於他的弱點慢慢的被騎兵取代,人們也在改進著戈的弱點,戈的對手不再是笨重的戰車,而變成了靈活的騎兵,此時戈不靈活的缺點表現無疑,現在步兵需要一種比戈更長的武器,但同樣能給敵人載具強大的殺傷力,人們又想到了矛,於是矛和戈被結合起來,成了戟,戟是一種結合多種武器特性的兵器,無論載東方還是在西方戟都是為了對付騎兵而誕生的,但是對東方的中國來說戟出現的早了些,它表現出了幾種要命的缺點,使它很快的就沉淪了,戟的優點很多它的多重武器特性使得它適用面很廣,它可以很靈活的刺殺,戟上的橫刃使得它同時具有勾掛,推啄的功能,U形刃可以對馬形成巨大的殺傷,使得步兵在面對騎兵戰爭中,不會刺中馬匹,馬匹不倒下,給踏成肉糜的可能,更可以靈活的選用使用方式,所以對騎兵的傷害也要更大,但它的確出現的太早了,一些生產技術上的難題無法克服,首先從它的前身戈來講,戈的材料為青銅,青銅質堅而性脆我已經說過了,這代表著它無法接受強烈的錘擊,這在固定上就帶來了難題,戈是橫刃按我們所想作成管套,釘上鉚接搞定,看起來很簡單其實不然,管套固定首先對木棍的直徑要測量的很準,如果太粗安裝時會漲裂管套,太細達不到固定的效果,也不能用太大力氣錘擊,否則就會損毀兵器,加裝鉚釘也同樣麻煩,那麼怎麼解決,中國古人乾脆在木柄上開槽把戈尾穿過,搞根繩子一栓了事,這是個沒辦法的辦法,這帶來了一個問題,實戰中戈經常會脫落,使得士兵不得不從新固定,好在固定很簡單,也不需要什麼技術,對於強度不大的古代戰爭來說問題還不是很大。當然這些通過材料上的轉換是可以解決的,但是在材料進化為鐵的時候,戈的形狀又帶來更大的問題,u形刃的狠毒同樣帶來了製造的難題,青銅熔點低戈的形狀可以通過鑄造來解決,而鐵則必須鍛造,要鍛造成戈的形狀,對於鑄造技術不發達的古代社會來說有些勉為其難,橶就是戈加上矛頭,所戈面臨的問題戟同樣面臨,在進入鐵器社會後,戟的製造費用的高昂,和難度使得人們終於退避三舍,經歷痛苦的取捨後,戟被淘汰了,雖然出現了方天畫戟這種頂頂有名的武器,但是戟這種名字卻從軍隊裝備序列中消失了。槍矛這種簡單的武器在中國軍隊裡面佔據著統治性的地位。一種更容易獲得和裝備的武器。中國人在走了一圈以後又走到了原點。

    矛出現的最早,可能還要高唱一聲我不作老大很久了。這位過去的老大終於出山了。而且在幾個世紀裡一直佔據著老大的位置,不能不說這位老大功力很深,可是在深的功力也耐不住人琢磨,終於矛的取代者槍出現了,很長時間裡我一直分不清矛和槍到底有什麼區別,知道不久前拜讀了某位練家的貼,才搞明白,矛竿為硬木所作無櫻無結,矛頭和矛竿過渡平滑,而槍竿為軟木所造,有櫻有結,櫻的作用是晃眼,存血.結的作用為留情。所謂留情結就是它了,言下之意就是留點情面別捅太深了,太深了拔不出來會給別人砍的。當然所謂軟木也不是木頭軟就行泡桐就不行,中國人試驗了很久終於選定了白樺樹,所以槍又有個別名白臘竿子。而矛則選用了棗樹,核桃樹等雜木作竿,由於硬木堅硬所以能量傳遞性好,通俗的講就是它很震手,不信你拿個棗木棍敲個石頭試試,白樺樹很堅固,又有彈性,能夠很好的卸載能量,中國人根據這種特性發展出來槍,中國人有個想法硬的不成我來軟的,直的不行我來彎的,總能夠找到解決的辦法,槍就是這種思想的體現,一時間整個東亞大陸槍成了最流行的武器。不管那個種族槍都是他們的主要武器,當然我所提到槍的外在形狀只適用於中國本土的武器。而別的國家和原版的槍多少有些不同。比如說日本,有人說日本這個民族最大的特色就是沒特色,什麼東西他們總是學的最快的,槍很快就在日本流行起來,但是對於日本來說面臨槍竿材料的難以維繫,在中國一根好的白臘竿子要通過七到十年的時間來培養,這對日本當地的政治形式來說太困難了,他們需要短時間就可裝備的武器。所以他們選擇了另外一種材料竹子,將竹子劈成竹條,用魚鰾等古代粘著劑結合成整體成為的槍桿的普裝版本,更好的精裝版依然是白樺樹作的木竿,老實說日本的槍頭更像是中國古代的步槊頭,槊是矛的一種,不管怎麼樣通稱矛總沒錯,它更早的版本應該稱為披它的形狀類似一把短劍,兩面有刃,可以刺殺也可以做到某種程度上的砍殺,它和竹竿的結合處過渡平滑,沒有我們留情結紅櫻等設置,由於槍桿同樣具有彈性,我們也就勉為其難就叫它槍吧。當然日本也在槍的基礎上發展出了進化版,在日本有一種被稱為十字槍的武器,不過這種武器在中國獲取會被稱為戟,它有直刃有橫刃可以刺勾啄砍推,怎麼看也和戟類似,或許日本人沒那麼多功夫像中國那樣為冷兵器細細的分類,不管它它想怎麼叫就怎麼叫我們別糊塗就成。事實上在中國槍的種類也並不少,什麼鉤連啊,披風啦,破甲啦!大多以形狀或者功能命名向過去那種分類命名的情況也不多見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1
FB分享
小妹正在申請好市民代表和好市民達人
懇請大家幫忙一下
請在右下角感謝
用滑鼠點下去
謝謝大家!

http://jkforum.net/thread-2167177-1-1.html
回覆 使用道具
kobe30110
騎士 | 2011-1-28 21:16:35

感謝大大精密分析
引言 使用道具
zsdavid
男爵 | 2011-1-28 21:21:36

謝謝大大的分享
引言 使用道具
qazesc
大公爵 | 2011-1-28 21:32:45

推薦這篇文章
引言 使用道具
有匪君子
騎士 | 2011-2-23 01:55:55

感謝大大精密分析
引言 使用道具
n211548
侯爵 | 2011-2-23 20:47:35

感謝大大無私分享..
引言 使用道具
suwh1986
勳爵士 | 2012-1-6 02:10:09

由衷感謝樓主辛苦無私的分享捷克論壇是最好的論壇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