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Yoshi🟦
威爾斯親王 | 2025-2-22 23:54:21


DNA分析示意圖。與此新聞無關。(美聯社檔案照)

2025/02/22 21:59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性侵案件通常靠DNA追查兇嫌,不過,根據澳洲一份研究,性行為時,雙方彼此傳播到對方身上的細菌,會留下獨特的菌叢特徵,在缺乏DNA證據的性侵案件中,可以此當線索鑑識加害者。

就像由微生物群落組成的腸道菌叢,每個人性器官帶有的菌叢因人而異,這些微生物群會透過性行為傳到性交對象身上,而留下特定的特徵,可用於之後的追蹤檢測。

英國《衛報》報導,澳洲梅鐸大學鑑識科學家查普曼(Brendan Chapman)負責的一項研究指出,這種追蹤個體性器官菌叢(sexome)的技術,有朝一日可用於調查檢測不出精子的性侵案件。查普曼說,「如果沒有射精、有使用隔離性的避孕措施、或者是已結紮者等情況,這種技術都十分重要,可當做第二鑑識方式」。

研究團隊針對一種名為16S rRNA的細菌基因進行實驗,以12對一夫一妻異性伴侶為對象,採集性行為前、後的性器官菌叢樣本,顯示一方身上的這種菌叢特徵,可在性行為後,在性交對象身上檢測到。而且,即使性行為時使用保險套,菌叢仍會傳到對方身上,不過,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是由女性傳到男性身上。

查普曼說,實驗中的一對夫妻,性行為後5天仍留有對方的這種菌叢特徵。此外,研究也指出,陰毛、口交、切除過包皮或者使用潤滑劑,顯然都並不影響菌叢傳給對方,可能影響事後追蹤菌叢跡象的,是男性性行為後的個人衛生習慣。

這份研究報告12日在「細胞」出版社旗下iScience期刊發表。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技術可延長性侵案鑑識檢測的有效時間,超過目前以傳統DNA分析的「可能時限」;DNA分析最有可能在24小時內檢出殘留精子。不過,查普曼說,在實際應用在法庭上之前,還需要進一步找出可被檢測的更精確獨特菌叢特徵,以及了解女性生理期對菌叢的影響。

新聞來源:出處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分享分享1 收藏收藏
FB分享
目前正在努力申請「好市民」勳章,請各位看到發帖內容不錯並想要給予支持,歡迎來到【My House】賞我一顆❤️以示鼓勵。謝謝!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