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弟華
威爾斯親王 | 2025-4-18 07:37:15

05:002025/04/18 中時新聞網 郭冀銘



每年5、6月是台灣的梅雨季,此時台灣地區會有一波波的梅雨鋒面,而影響台灣最明顯時段,通常落在5月中旬到6月中旬這段期間。(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在台灣,梅雨是僅次於颱風的重要水資源,約占全年總降雨量的5分之1。關於台灣梅雨季月份、成因、持續時間,以及對健康可能造成的影響、身體排濕方法與居家防黴對策,一次完整整理。

●梅雨是什麼?名稱從哪裡來?
「梅雨」一詞源自於大陸華中地區,在許多古典文學中常被提及。每年6、7月,華中地區會進入一段汛期,氣候呈現潮濕、多雨且容易氾濫。而台灣與華南地區在5、6月亦有降雨高峰,學者們發現,其成因與華中地區的梅雨極為相似,遂將該段時間的降雨稱為梅雨。

實際上,梅雨是東亞地區獨有的天氣現象,世界上其他相同緯度的地區並沒有。此天氣系統在每年的5~7月發生,並隨著時間逐漸北移,相繼影響台灣、華南、華中及日韓地區。

●梅雨鋒面成因為何?
一方面是寒冷乾燥的大陸冷氣團,帶來東北風;另一方面則是溫暖潮濕的海洋暖氣團,帶來了西南風,在這2大系統中間,也就是東北風跟西南風的交會處,就是梅雨鋒面。這些梅雨鋒面有時會快速通過,有時候會非常緩慢移動、近似滯留,由於2大系統在此互相推擠,造成天氣變得很不穩定,容易下大雨。

氣象署定義,每年5、6月是台灣的梅雨季,此時台灣地區會有一波波的梅雨鋒面,而影響台灣最明顯時段,通常落在5月中旬到6月中旬這段期間。至於常聽到的「典型梅雨鋒面」,是指梅雨鋒面在台灣附近滯留,且鋒面前伴隨比較強的西南風或西南氣流,代表容易發生持續性豪大雨的天氣系統,要特別注意。

●台灣的梅雨通常何時開始下?持續到什麼時候?
梅雨肇始與台灣附近夏季季風開始的時間密切相關。氣候平均狀態顯示,夏季季風開始的日期平均約落在5月16~20日,正常值範圍為5月11~25日。從歷年統計資料來看,梅雨季雨期肇始日期最早發生於5月1日~5日,最晚發生於5月31日~6月4日。

2025年台灣梅雨季最新動態
前氣象局長鄭明典4月11日表示,北印度洋寬廣的西風帶這幾天快速建立,西風經由孟加拉灣北轉進入大陸華南,中南半島也在偏西風的影響範圍,而台灣現在雖然未受偏南風影響,但太平洋高壓已逐漸西伸,高壓西側的偏南風若也開始影響台灣,那就有「梅雨前期」的氣候特徵。他提到,以過往經驗來看,要到5月初才會出現類似的天氣型態,沒想到今年在4月中就出現此情況,不免來得太早了。

●梅雨季會對健康帶來哪些影響?
潮濕氣候會促使黴菌、塵螨生長,容易誘發氣喘、呼吸困難等過敏反應,也容易會有皮膚濕疹、過敏的問題。除此,對於患有關節炎、扭傷、骨折、肌肉勞損族群而言,潮濕氣候可能使疼痛感加劇。

另外,內科醫師巫慶仁指出,濕熱氣候適合細菌滋長,導致食物容易腐敗酸壞,誤食恐造成腸胃不舒服、腸胃炎。一般造成急性腸胃炎的菌種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及志賀氏菌等,最主要症狀是噁心、腹瀉及腹痛;比較嚴重的急性腸胃炎,還會有發燒或是血便的症狀。尤其是幼童與長者,可能因腹瀉不止或嚴重的噁心嘔吐,引起脫水及體內電解質不平衡,而有生命危險。

●該如何應對梅雨季?身體排濕、居家防黴懶人包
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表示,濕氣是指體內積聚的水分和痰涎,若濕氣過高,會影響人體的正常代謝和循環,造成各種不適症狀,如頭暈、胃脹、水腫、皮膚及過敏等。他並分享以下6招幫助身體排濕:

1、調整飲食習慣:減少攝入冷飲、油膩食物、甜食等,盡量選擇健康的替代品來滿足口腹之慾,如無糖的茶、咖啡、水果汁或低脂牛奶來代替含糖飲料;肉類、蛋類、豆類及堅果種子來代替油炸、油膩食物;乾果、黑巧克力、優格或全麥餅乾來代替甜食。

2、多喝溫開水:喝溫水可活化內臟,當內臟溫度升高1度,基礎代謝率也跟著提高10~12%,燃燒脂肪效率更佳;另外,攝取充足水分也能促進體內循環,有助消水腫、排廢物和促進排便。

3、適當運動:運動不僅能促進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加速濕氣和毒素的排出,還可以增加活力和免疫力,提高抵抗濕氣和病菌的能力。例如跑步、健走、游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4、保持睡眠充足:睡眠可改善心情和情緒,減少濕氣對精神和神經的影響,也能調節體溫和水分平衡,防止濕氣造成的水腫和發炎。

5、保持衣物和居住環境乾爽: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或睡在潮濕的地板,以免體外濕氣侵入體內。

6、多開窗通風:室內空氣與室外空氣產生對流,能帶走多餘的水分和熱量,降低室內濕度和溫度,減少濕氣在室內積聚。

中醫師羅珮琳分享,透過攝入正確飲食也有助於去除體內濕氣,像是生薑具發汗、利濕特性,可加入蛤蜊、絲瓜、冬瓜等食材,就能成為很好的藥膳料理。另外,玉米鬚茶也是體內除濕好物,可多加利用。

https://youtu.be/T5TnZ4Pn9Rg

梅雨季小心「濕」出一身病!中醫推4食材排掉體內濕氣消水腫

此外,梅雨季室內濕度通常居高不下,醫師黃軒提醒,潮濕的房間容易滋生黴菌,而黴菌不僅影響居家環境,還可能對呼吸道、皮膚、免疫系統等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可透過以下6種方法來降低發黴風險:

1、保持室內通風:每天至少開窗30分鐘,讓空氣流通,降低濕氣。

2、使用除濕機或乾燥劑:大雨季節或濕度高時,可使用除濕機,或者在角落放置吸濕盒、活性炭等除濕劑。

3、避免家具貼牆擺放:家具與牆面保持5~10公分距離,讓空氣流動,避免潮氣滯留。

4、注意水管滲漏問題:檢查天花板、牆壁或水管是否有滲水情況,及早修補。

5、定期清潔牆角與窗框:特別是大雨季節,黴菌容易滋生的地方應多加注意。

6、選用防黴塗料:若牆面長期發黴,可考慮使用防黴漆或抗菌塗料來改善。

●室內使用除濕機4點注意
關於室內使用除濕機,醫師傑登說,應將濕度保持在50~60%以下或更低,可有效地降低塵蟎和黴菌的生存機會,並注意將除濕機放在房間正中央,打開衣櫥、鞋櫃一起除濕;將戶外門窗關閉,避免外界水氣進入;不可將衣物蓋在出風口或太靠近家具而擋住出風口,以免過熱發生危險;以及搭配電扇使用,增加空氣流動效果更好。

一旦發現室內生長黴菌,應立即清理,以免進一步擴散。黃軒提供以下3種有效清潔黴菌方法:

●有效清潔黴菌3方法:白醋、漂白水、小蘇打粉
1、白醋去黴(適用於輕微黴菌):直接將白醋倒入噴霧瓶,噴灑在黴菌區域,接著靜置15~20分鐘,讓醋酸分解黴菌,用抹布擦拭乾淨,最後用乾布擦乾。適用於牆角、窗框、 家具表面,但要避免用在大理石、石材表面,以免腐蝕。

2、漂白水去黴(適用於嚴重黴菌):漂白水能快速殺死黴菌,但氣味較嗆,使用時需戴口罩和手套,並保持通風。首先將漂白水與水以1比3比例混合,接著用噴霧瓶噴在發黴處,靜置10分鐘,最後用刷子刷掉黴菌,再用清水擦拭乾淨。

3、小蘇打加水的環保去黴法: 將2湯匙小蘇打加入1杯水並攪拌均勻,用噴霧瓶噴在發黴處,靜置 10 分鐘後擦拭乾淨。也可在角落撒一些乾燥的小蘇打粉,防止黴菌再生。適用於牆壁、衣櫃、浴室角落等處,對健康無害。

資料來源:報氣候 - 中央氣象署、CWA氣象署、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巫慶仁醫師、羅珮琳中醫師、黃軒醫師、傑登醫師。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 ... 000008-260405?chdtv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1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Tgi
威爾斯親王 | 2025-4-18 10:37:29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ryan.lai1688
伯爵 | 2025-4-18 17:19:18

還好 家裡除濕機都著應對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