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弟華
威爾斯親王 | 2025-4-23 09:46:09

20250422001201_20250422084046.jpg

遊牧民族雖勇猛,卻難以支撐大規模攻堅或持久戰,往往只能打閃電戰,戰久則疲。(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冷兵器時代,騎兵如風、步兵如林,速度與力量的對抗,注定是一場不對等的戰爭。但為何歷史多次證明,中原王朝能擊退強大的北方騎兵,甚至反攻草原?《搜狐網》揭開古代中國如何以步兵對抗騎兵並屢戰屢勝的秘密,讓你重新認識農耕文明的韌性與智慧。

根據報導,在冷兵器時代,騎兵對步兵有著壓倒性的戰術優勢。歷史上如北宋,由於缺乏強大的騎兵,被契丹與西夏長期壓制。然而,縱觀更長遠的歷史,中原王朝不僅多次擊退北方遊牧民族,甚至還能深入草原反攻,這其中的原因值得深究。

首先,得承認遊牧民族如蒙古、匈奴等,因生活方式與環境所致,戰鬥力極高,蒙古人在成吉思汗時期橫掃歐亞,幾乎無人能敵。他們人人皆兵、戰馬強悍,機動性極強,可攻可退。匈奴、突厥、契丹等遊牧民族,也大多以騎射為主,具備極強的突擊與撤退能力,讓中原軍隊難以有效應對。

但中原也有其獨特優勢。首先是地理屏障,以大興安嶺、長城與河西走廊為天然防線,限制了遊牧騎兵的深入。再來就是大一統體制,能整合龐大國力與資源,不僅支撐長期戰爭,更能動員全國力量打造大型軍隊,包括臨時性的騎兵部隊。例如漢武帝重金購馬、訓練騎兵,成功反擊匈奴;唐太宗與明太祖朱元璋也採取類似策略,對抗北方威脅。

此外,中原王朝的後勤能力與組織體制遠勝遊牧民族。農耕社會雖然戰鬥力不如遊牧民族,但其穩定的糧草供應與戰略部署,使其能夠進行長期消耗戰。而遊牧民族雖勇,卻難以支撐大規模攻堅或持久戰,往往只能打閃電戰,戰久則疲。

而當中原王朝選擇以騎兵對騎兵,例如唐朝重騎兵橫掃突厥、明朝五次北征蒙古,也可與草原部族抗衡甚至取得勝利。這種「補短板」式的策略,使農耕文明不斷進化、吸納對手長處,最終成為更強大的文明體。

總結來看,中原步兵之所以能戰勝草原騎兵,靠的不是單一軍種的優勢,而是戰略層面的綜合實力——地理防禦、國力整合、制度組織與持久後勤,這些構成了農耕文明的堅實壁壘。歷史的演進也顯示,若整個世界由遊牧民族主宰,也許無法孕育出如此繁複的文化、制度與文明進步。農耕文明雖緩慢卻深遠,正是這份穩定與積累,才成就了人類文明今天的模樣。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華歌
回覆 使用道具
EasonEason🟦
男爵 | 2025-4-24 01:51:22

謝謝分享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