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弟華
威爾斯親王 | 5 天前

20250428003148.jpg

成吉思汗率領蒙古鐵騎西征7年,金國和西夏卻沒有趁虛偷襲,並非他們不願意,而是根本力不從心。(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成吉思汗遠征7年,橫掃西域,直抵今日的中亞、波斯一帶,按理說,金國和西夏本有機會趁虛而入,為何卻始終無動於衷?事實上背後原因很現實,由於當時西夏早已被蒙古制約,成為對抗金國的工具,加上金國自身陷入與西夏連年苦戰,國力大耗,根本無力北伐,更何況蒙古國內留有大量精兵,成吉思汗亦安排木華黎統治後方,對內穩固、對外施壓,金國、西夏即便想動手,也心有餘而力不足。

根據《搜狐網》報導,成吉思汗西征時,花費了7年時間,從中亞花剌子模一路打到裏海沿岸、塔吉克、阿富汗、伊朗等地,直到西元1225年才班師回國。這麼長的空窗期,為何金國和西夏不趁虛偷襲蒙古本土?事實上並非他們不想,而是根本無能為力,背後有2大關鍵因素。

首先,西夏早已被蒙古制約。成吉思汗崛起後,將「滅金」列為成就大業的目標之一,而若想孤立金國,必須先壓制西夏,因此蒙古數次對西夏用兵,西元1209年更攻破高昌回鶻,讓西夏失去緩衝地帶,首都中興府被圍,君主李安全求援無門,只能向蒙古屈服,並答應附蒙伐金。

自西元1212年起,西夏在蒙古壓力下出兵攻打金國,兩國爆發戰爭,一打就是13年,大小戰役共計25次,導致「精銳皆盡,兩國俱敝」。而成吉思汗西征的1219年至1225年間,正是金國、西夏交戰最激烈的時候,雙方自顧不暇,根本沒有餘力北伐。

其次,成吉思汗雖然御駕親征,卻留有重兵坐鎮,並封親信木華黎為征金大元帥,授權讓他治理國政與軍事,對金國及西夏施加強大威懾。在木華黎的帶領下,蒙古軍持續攻打金國,並且佔領大量土地,讓金國疲於應對。同時,西夏因為國內生產停滯,急需掠奪外部資源自救,因此在蒙古支持下,藉由打擊金國,獲得短暫的經濟利益。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EasonEason🟦
見習騎士 | 5 天前

就是一個完整的戰略目標。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