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弟華
威爾斯親王 | 2025-5-27 06:58:48

20250526002191.jpg

諸葛亮巧妙設下伏筆,讓曹操即便眼見損失十萬支箭,也不敢冒險放火。(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草船借箭一計,被譽為智慧與膽略的結晶,然而鮮少人知道,這場看似穩操勝券的計謀背後,竟暗藏殺機。諸葛亮不僅早已料敵先機,更悄悄留了一手,以防曹操火攻,若曹操真的開啟戰端,不但無法挫敗諸葛亮,反而可能引火自焚,連命都保不住。

根據《搜狐網》報導,三國時期的《草船借箭》故事,出自《三國演義》,是諸葛亮展現智慧與謀略的經典之作。當時曹操率大軍壓境,想一統中原,而劉備與孫權決定聯手抗曹,形勢十分緊張。雖是聯盟,實則暗藏猜忌,東吳的大都督周瑜對諸葛亮頗有忌憚,甚至設下陷阱,要求諸葛亮在十日內製造十萬支箭,意圖使其出醜。

豈料諸葛亮胸有成竹,反而立下軍令狀,主動提出三日內完成任務。周瑜聽了暗自得意,認為諸葛亮必敗無疑,卻沒料到這正是諸葛亮設下的局。他利用濃霧天氣,巧施計謀,夜間派船靠近曹營,用滿船稻草人作為箭靶,讓曹軍誤以為敵人來襲,紛紛放箭,反倒送出了大量軍械,草船滿載而歸。

讓人不解的是,為何曹操當時不發動火攻?事實上,諸葛亮早有三大考量,首先是天時,諸葛亮精通天文,預知當日會起東風並有濃霧。他深知曹軍船隻連成一線,一旦火勢蔓延,極可能引發連環火災,甚至波及自軍,曹操為了保全自身,絕對不敢冒這種風險。

其次是準備,諸葛亮早命人將草人與草船事先浸濕,並備足水桶,即使遭火箭攻擊,也可迅速撲滅火源,確保萬無一失。

最後是對曹操心理的準確掌握,曹操雖兵多勢強,卻性格多疑,他在濃霧中難辨虛實,不敢貿然出擊,加上對諸葛亮的警惕與不確定性,讓他最終選擇按兵不動。

諸葛亮這一手,不僅讓周瑜的陷害計畫破局,也巧妙利用敵軍心理與環境條件,達成目標。草船借箭不只是借箭,更是一場深入敵軍的心理戰,如果曹操真的採取火攻,結果恐怕不只是任務失敗,而是自陷火海,甚至性命難保。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華歌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