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鄭玄琦
高級版主 | 2025-9-7 22:58:31

一項來自德國符茲堡大學的新研究指出,長期承受校園競爭壓力不僅影響學生的行為,更會改變他們的人格特質,使其變得較不願意幫助他人、對同儕的信任度下降。這項成果近期刊登於《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為教育政策與激勵制度的長遠影響提供了重要警訊。

企業常透過獎勵機制來提升員工的積極性與效率,例如以銷售冠軍獲得獎金的方式。雖然短期內確實能激發生產力,但相關研究顯示這樣的「競爭化激勵」會破壞合作氛圍。然而,若競爭壓力持續多年,會否進一步影響個體人格?這正是符茲堡大學資料科學與商業經濟學講座教授 Fabian Kosse 與國際團隊想要回答的問題。

研究團隊選擇在智利進行大規模實地實驗。智利政府推行的「PACE 計畫」為成績位列校內前 15% 的學生保證大學入學資格,並免除中央考試。這項政策對於弱勢家庭學生尤其重要,因為透過標準化考試進入大學的機會往往有限。然而,PACE 也在校園內製造了持續兩年的強烈競爭,因為成績累積而非單一考試決定誰能進入前 15%。
競爭削弱親社會性 校際合作成解方
1756967418881.jpg
圖比較了參加智利 PACE 計畫(紅線)和沒有參加的學生(藍線)在「利他與合作行為」(親社會性)上的差異。橫軸代表學生在校內依照 GPA(平均成績)排名的位置,越往右表示成績越好。縱軸則是他們的親社會性表現。結果顯示,在沒有競爭壓力的控制組中,成績越好,學生的合作與助人傾向反而越高;但在 PACE 計畫下,學生普遍的親社會性下降,即使成績好的學生表現也不及控制組,反映長期競爭會削弱學生的互信與助人精神。圖/《歐洲經濟協會學報》
研究涵蓋 64 所實施 PACE 的高中與 64 所對照學校,總計超過 5,000 名學生,並以隨機分派確保結果的可信度。研究人員除了分析官方教育數據,還設計調查問卷,探討校園氛圍與學生的親社會行為,例如互信、互惠與無私幫助的傾向。

結果顯示,經歷兩年高壓競爭的學生,其互助與信任顯著下降,且即使在計畫結束四年後,影響依然存在。這意味著長期競爭不僅改變當下的行為,更深刻影響人格發展。

研究團隊也提出可能的改善方案,例如改變競爭規則,將比較對象設定在地區層級,而非校內,降低同儕直接對立的壓力;或者設計跨校競賽,讓學生在校內形成合作心態,以「我們一起對抗其他學校」取代內部惡性競爭,從而培養合作與團隊精神。

這項研究提醒教育政策制定者,在設計激勵制度時,必須平衡學習動機與人格發展的長期影響,避免以短期成效為代價,犧牲年輕世代的社會性與互信基礎。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732 + 30 感謝好友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25-9-8 17:42:18

這個研究主題的確非常有趣,雖然我對心理學一知半解,但是卻一直處在校園的競爭之中。我也相信長期的校園競爭壓力會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尤其是在人際關係方面,會削弱學生之間的信任與助人精神。

我經常會聽到學生為了爭取更好的成績或表現而感到焦慮,他們會更專注於自身利益,而忽視他人的需求,進而減少幫助其他同學的意願。這會對他們未來的人格發展產生負面影響,例如較難建立深厚的友誼,或是對人際關係抱持防禦心態。

在追求學術成就的同時,也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與人際發展。建立一個更具支持性與合作性的校園環境,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同理心與健全人格,而非只專注於成績與排名。我們當教授追求講座教授、特聘教授也應該引以為戒!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鄭玄琦 + 30 + 30 樓主太有才啦!

總評分: 名聲 + 30  金幣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