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541 | 回覆: 1 | 跳轉到指定樓層
布蘭登費雪
侯爵 | 2011-3-13 20:33:39

美國地質勘探局3月11日將日本東宮城縣北部當天發生的地震震級修正為里氏8.9級。美國地質勘探局稱,震中位於日本本州島仙台港以東130公里處,震源深度為24千米。日本NHK電視台報導稱,首都東京震感強烈、建築物晃動,出現“嚴重傷亡”。地震還引發至少一處火警和4米高海嘯。日本氣象廳還發布警報稱,地震還將引發10米高海嘯。下面,博聞網就為大家揭秘海嘯形成的原因和可怕危害:


波的解析

“海嘯”一詞來源於日語單詞tsu(海港)和nami(波)。海嘯是海洋里的一個或一系列波,它們的長度可以達到數百公里,高度可以達到10米。這些“水牆”以不低於商用噴氣式飛機的速度推進。2004年12月26日發生的巨大海嘯在75分鐘內推進了600公里。也就是說,其速度為480公里/小時。這些水牆能夠對沿海地帶造成巨大破壞。

為了理解海嘯,首先讓我們對波進行一般性的考察。大多數人都很熟悉海灘上的波或當地水上公園波浪池中的波。波由波峰(波的最高點)和波谷(波的最低點)組成。波可以用兩種方法進行測量:

* 波高是波峰和波谷之間的距離。
* 波長是兩個連續的波峰之間的水平距離。

波的頻率是通過兩個連續的波通過同一點所需的時間測量的。這稱為波的周期。

海嘯和簡正波具有完全相同的部分並且可以用相同的方法測量,但是兩者之間存在許多差異。主要差異是大小、速度和來源。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簡正波是如何產生的。

海洋中的波是由許多因素(地心引力、水下活動、大氣壓)產生的,但是波的最常見的來源是風。

海嘯的形成


當兩個板塊在稱為板塊邊界的地區發生碰撞時,較重的板塊就會滑到較輕的板塊下面。這稱為俯沖。水下俯沖通常會以海底深海溝的形式留下巨大的“手印”。

在一些發生俯沖現象的情況下,與較輕板塊相連的海底的一部分可能由於來自下沉板塊的壓力而突然“折斷”。這會導致地震。地震的震源是地球內部首先發生斷裂、岩石破裂和最早生成地震波的位置。震中是位於震源正上方的海底位置。

當這部分板塊突然斷裂並且以巨大的力量向上發射數噸重的岩石時,這種力量的能量將被轉移到水中。能量將向上推動水體,使其高於正常的海平面。這就是海嘯的起源。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洋引起海嘯的地震是里氏9.0級地震——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地震之一。

一旦水體被向上推動,重力將對其施加作用,迫使能量沿著水面水平推進。這與您往水里扔小石頭後產生的波紋效應相似,但在某些方面卻又是相反的:能量來源於水內部的力量而不是外部施加於水的力量。隨後,能量在深水中繼續傳播,並且離最初的地殼運動地點越來越遠。

地震產生的巨大力量賦予海嘯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海嘯的實際速度是通過在海嘯經過時測量某一點的水深來計算的。速度是重力加速度與水深的乘積的平方根,即:



t=(g x d)的平方根
t=海嘯速度(單位:米/秒)
g=重力加速度(10米/秒/秒)
d=水深


海嘯維持速度的能力直接受到水深的影響。水越深,海嘯的移動速度越快;反之,則越慢。與簡正波不同,海嘯的驅動能量在水里穿過,而不是在水面移動。因此,當海嘯以每小時數百公里的速度在深水中移動時,在水線之上幾乎是覺察不到的。海嘯通常直到靠近海岸才會達到1米高。

一旦海嘯靠近了海岸,它就會變得更容易辨認而且致命了。

睇完比個心我啦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區爺
王室 | 2021-9-26 15:51:00

💗非常感謝您辛勞無私的分享💗
讓小弟增廣見聞不少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