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1028 | 回覆: 7 | 跳轉到指定樓層
tianmoxiangfu
見習騎士 | 2011-3-20 21:49:36

大人認爲心神,F-2,F-15J,F-16和IDF這5款戰機誰更強?
這可是日本和台灣的驕傲喲,請理智回答,並說明理由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tianmoxiangfu
見習騎士 | 2011-3-20 22:01:27

當然也希望其他的網友積極發表意見
引言 使用道具
karl7443
公爵 | 2011-3-22 05:31:03

心神技術性較高,但連成品都沒有,所以…

看來看去,就F-15J吧,雖不是頂尖的,但就「實際面」來看,F-15J是「目前」最強的。
引言 使用道具
ns12119824
王爵 | 2011-3-23 01:40:17

就樓主所言這五架戰機!
小弟以所知概略分析:
  "根據日本國內媒體公布的信息,“心神”的預研工作實際上在上實際2000年年末就已開始——那也正是日本計劃引進下一代主力戰鬥機的時間,因此這個“心神”計劃也可以看作是日本為引進不成所作的第二手準備。
目前,技術研究本部正在研制ATD-X先進技術驗證機,它將測試隱形性能、高機動性以及“智能蒙皮”等多種先進技術,被視為國産戰鬥機研制的基礎。雖然因預算等原因,這一項目不一定能夠實用化,但其研究必須繼續下去。對日本這樣缺乏天然資源的國家而言,先進技術的儲備就是最大的資源。擁有研制武器的能力,與擁有實際的武器一樣,都可以形成對敵人的遏制力。

  2006年5月,防衛廳公開了ATD-X全尺寸RCS(雷達反射截面)測試模型的照片,隨後宣布將於2010年以此為基礎研制先進技術驗證機“心神”。同年9月至11月,該機全尺寸RCS測試模型在法國國防部武器裝備總署實驗室進行了雷達反射測試。此外,在“高機動性飛行控制系統研制計劃”的名義下,該機的1:5比例模型機已於2006年開始飛行試驗。這一模型機長約3米,翼展2米,主要用來測試ATD-X的飛行品質,特別是大迎角狀態下的情況,並為飛行控制軟件的研制采集飛行數據。為提高機動性,當代戰鬥機特意放寬了靜穩定性,以計算機控制飛行,因此飛控軟件的研制極為重要。


   2007年9月至11月,該模型機又進行了40次飛行試驗,以確認高機動性條件下的飛控系統性能。試驗結束後,防衛省要求將此前分散進行的各項先進技術研究統一在驗證機項目下,於2010年開始實機研制,最早於2011年實現首飛。
   TD-X全長14米,翼展9米,起飛重量8噸,小於同是單發飛機的F-35。未來戰鬥機上使用的種種新技術都將在該型飛機上得以應用。例如,在低可探測性方面,該機在法國的試驗證明,其隱形性能達到了預期目標,雖然尚不清楚其能否達到F-22那樣的“超低可探測性”級別,但可以確定的是,經過分析試驗數據,該機的可探測性指標還能得到進一步改進。


  然而,日本航空工業雖然先進,但卻是極不全面,日本雖能生産一流的航空電子設備和多種飛機的零部件,並具備強大的系統整合能力,但卻沒有對飛機研制而言必不可少的風洞設施,也極度缺乏獨立開發現代噴氣式戰鬥機的經驗。所謂“第一種自行研制”的F-1戰鬥機,其實是英法合作研制的“美洲虎”攻擊機的日本升級版,另一種“自行研制”的F-2戰鬥機,實際上是改進自F-16C。讓我們用一句話來總結——日本目前還沒有獨立研制新型作戰飛機的能力,因此,日本在“心神”的研制工作中不得不再次仰仗美國,其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心神”在氣動布局上和F-22A的異常相似,該機也因此得到了一個“日猛禽”的綽號。 

  按照日本防衛省技術本部的說法,“心神”將是一種同時具備“首先發現”、“首先攻擊”和“首先摧毀”能力的“超級戰鬥機”,為了達到上述設計目標,在“心神”的研發中將重點放在隱身能力、超機動性和超視距空戰能力上。

隱身能力

  從目前公開的模型來看,“心神”在氣動布局上明顯借鑒了F-22A,采用了和F-22A雷同的並列雙發雙垂尾的設計風格,而梯形主翼和外傾式梯形雙垂尾的設計更是與F-22A如出一轍。這種“拿來主義”做的好處首先體現在技術層面上,其一是可以繞過日本航空工業最不擅長的總體設計階段,直接降低研發工作的風險程度;其二則是可以有效地提高“心神”的低可探測性——F-22A的設計風格之一就是努力讓飛機的主要輪廓線和機身開口接縫線相互平行,以盡可能將雷達回波集中在有限的方向上,使得敵方只能在特定方向探測到自己。後來的實際使用情況也證明了這一思路的正確性,而通過對F-22A總體設計的借鑒,讓“心神”的隱身能力也達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

  借鑒F-22A的另一個好處則體現在政治層面上,凡是經曆過F-2研發過程的日本航空科技人員都不會忘記他們在此過程中所經曆的苦難——按照日本人最初的計劃,F-2應當是一款完全由日本航空界獨立設計,與任何現役飛機都不存在任何瓜葛的全新戰鬥機,但美國卻在計劃啓動之初橫加幹涉,而日本最終也只能接受美方提出的“合作研制”,妥協的結果就是原本計劃中的全新戰機最終變成了一架不倫不類的“超級F-16”。  
  一直以來,美國對日本的重新武裝都保持著高度戒心,因此指望美國人不介入“心神”的研制工作無疑是不現實的。既然無法拒絕,那麽不如接受,直接將最為重要的總體設計工作交給美方指導完成,即降低了政治風險又避免了自行研發中很可能遇到的技術瓶頸,可謂是一舉數得。

  超機動能力

  和隱身能力相比,“心神”對於超機動能力的重視要更勝一籌,這種設計思路主要是考慮了日本所面臨的具體作戰環境——和美軍相比,日本缺乏巡航導彈等遠程打擊力量,因此也就難以在戰鬥機投入空戰之前先行解決掉敵方的空戰力量,所以其第四代戰機就必須要具備更為強大的超機動能力。

  “心神”對於超機動能力的追求首先還是體現在氣動布局上,雖然“心神”的總體設計是以F-22A為基礎進行的,為了進一步提高機動性,“心神”在F-22A的基礎上又對氣動布局進行了局部的改動——首先是采用了主翼和平尾有機結合成一體的氣動側板,這種設計有效提高了飛機的控制效率;其次,是放棄了F-22A在進氣口端上部外側采用的,代替邊條/前翼作用的三角形突起設計,而是采用了直接在進氣口外側伸展出邊條的設計方式,和F-22A的設計相比,“心神”采用的設計在隱身能力上有明顯的缺點,但卻有效的保證了飛機的跨音速和超音速階段的機動能力。  
  作為一種以“猛禽”為追趕目標的第四代空優戰機,“心神”在超機動性上最大的舉措就是IFPC技術的應用了綜合飛行/推進控制(IFPC)技術,簡單的講就是將推力矢量技術和飛機的氣動設計結合完成超機動動作,即在飛機通過氣動操縱面無法控制飛機姿態的失速範圍內,通過對推力的控制來操縱飛機的控制技術。目前真正在實機上實現了IFPC技術的只有“猛禽”一種,正是這種技術的采用賦予了“猛禽”近乎傳奇的超機動能力,必須要指出的一點是,所謂IFPC的精髓就是在設計之初就將推力矢量和飛機的氣動布局進行整合設計,采用這種一體化設計的戰鬥機所具備的機動能力遠非後來換裝矢量噴口的機型所能相。

  如上所述,作為IFPC技術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心神”采用了推力矢量技術。但值得玩味的是,在這一領域,“心神”卻沒有沿用日本航空自衛隊傳統的直接從美國引進成熟機型的做法,而是采用了在日本自行研制的XF5-1型渦扇發動機基礎上增加三片折流板矢量操縱方式的做法。
  和俄制飛機上普遍采用的的圓截面三維推力矢量噴管和F-22A的矩形截面低可探測二維矢量噴管相比,折流板矢量噴管的不足相當明顯,因為它不像二維和三維推力矢量噴管那樣直接包覆住噴流,因而在大多數情況下最大只能將氣流方向改變15度,同時還存在著控制軟件過於複雜和推力損失等一系列問題。但對於日本而言,采用折流板推力矢量技術卻是得大於失。 


  首先,日本過去在推力矢量技術的開發上基本上屬於空白,如果完全獨立研制的話,所面臨的技術瓶頸和隨之衍生的技術和時間成本均是難以承受的。因此日本只能通過從美國引進的方式來獲得此項技術,但F-22A上所采用的矩形截面低可探測二維矢量噴管涉及的高新技術過多,受美國的相關控制法案限制,日本很難直接從美國引進該項技術。而折流板技術則是美國作為技術儲備的現成技術,和二維矢量噴管技術相比,雖然技術含量不足,但成熟度卻更高且出口門檻較低,相對來說更易獲得。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通過采用折流板技術,日本終於可以在“心神”上使用自行研制的渦扇發動機!此前日本已經在F-2計劃內基本實現了機載航電的國産化,在機載武備方面,隨著AAM-4和AAM-5等國産空空導彈計劃的順利進行,日本航空自衛隊在空戰武器上的完全國産化也已是水到渠成。如果能在“心神”計劃�在實現動力系統的國産化的話,那擺在日本完全獨立研制主戰飛機道路上的瓶頸,就只剩下了總體設計一項而已。

  航電和武器系統

  目前,日本已經基本具備了研制有源相控陣雷達和中遠距空空導彈的成熟技術,其自行研制的J/ APG-l有源相控陣雷達在2001年就已在F-2上裝備使用。預計“心神”上將采用在J/ APG-l基礎上升級而來的新型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該雷達采用了新的砷稼化铟激勵器和收發模塊,性能比J/ APG-l提高了約25%。此外“心神”還將采用和F-35類似的光電瞄準系統。該系統的核心是一個第三代凝視型前視紅外探測器,可以對遠距目標進行精確的探測和識別。整個EOTS具有高分辨率成像、自動跟蹤、紅外搜索和跟蹤、激光指示及測距、激光點跟蹤等功能,是火控雷達的有力補充。

  作為一種先進的隱身戰鬥機,“心神”的武器將主要采用內部挂載的形式,以提高隱身能力和空戰時的機動性能。其主要的空戰武器應為日本自行研制的AAM-4型中距空空導彈,該彈在技術上略遜於美國的AIM-120導彈,但仍算得上是當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空空導彈之一,最主要的是,這是一種完全由日本國産的導彈,它的裝備部隊,讓空自的空戰武器開始不再受制於人。

  前途難測

  “心神”如果真能按照計劃於2011年試飛的話,無疑將為日本的下一代戰鬥機換代工作鋪下一塊堅實的基石,日本完全可以以“心神”為基礎,在最短的時間內開發出實用化的第五代戰鬥機。但是,這一切真的會那麽順利麽?從目前來看,“心神”要變成真戰機,並拿到航空自衛隊的訂單至少要克服以下困難。

  首先是成本控制問題,這�的成本包括金錢和時間兩個方面,在費用方面,日本自行研制的武器一向以價格昂貴著稱,90式坦克和F-2戰機在這方面是前車之鑒。而“心神”研制之初無法形成生産規模,加上日本相關工業和科研界的高成本基礎,要將其價格控制在國外同類型成品機價格以下並不容易。在時間成本方面,“心神”的首飛時間最早也要2014年,即便“心神”的研制工作能按時完成,那以它為基礎進行的日本第四代戰鬥機的服役時間最早也要等到2020年,而那時的升級版“心神”所要面對的,將是比今日的蘇-27等更為難纏的對手!


  第二則是日本軍工發展中永遠揮之不去的“美國陰影”,對於日本這個近來越來越不安生的“小兄弟”,美國向來都是堅決奉行著“大棒加胡蘿蔔”政策,在日本的軍備重整上,美國的幹涉和限制幾乎隨處可見,在安倍訪美期間放出可能出售F-22A的風聲,既是一種支持的信號,又何嘗不是對“心神”計劃的釜底抽薪?而這一切,都給“心神”的前景埋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以上為心神的介紹!
引言 使用道具
ns12119824
王爵 | 2011-3-23 01:43:55

"   F-2以美國F-16C/D型戰機為藍本,是美日聯合設計的產物。日本航空自衛隊計劃裝備98架,目前仍在低速生產中。F-2戰機長15.52米,翼展11.13米,高4.69米,最大起飛重量2.2噸,最大飛行高度1.8萬米,裝備一台通用動力系統公司的F110-GE-129型渦扇發動機,載荷重量1.5噸。在武器配置方面,F-2裝備一門20毫米口徑JM61A1型航炮,可搭載美制AIM-7F/M“麻雀”中程空對空導彈和AIM-9L近程空對空導彈,以及日本自行研發的空戰武器。與經常執行對地支援任務的F-16相比,F-2的空戰性能更強,稱得上是F-16的“空優”版。

    得益於日本在電子產業的技術優勢,F-2的火控及雷達系統配置相當豪華。公開資料顯示,F-2裝備有日本研製的J/APG-1有源主動相控陣雷達,是世界上最早裝備此類雷達的戰鬥機,甚至早於美國的F-22“猛禽”隱形戰鬥機。J/APG-1雷達具備邊掃描邊跟蹤功能,可同時跟蹤10個以上空中目標,配合先進空對空導彈可發揮出不俗的戰力。

    攻擊能力同樣突出

    由於輪廓比F-16要大上一圈,F-2的挂載能力也相當可觀。資料顯示,F-2共設計有13個外挂點,可挂裝CBU-87/B集束炸彈、自由落體炸彈、火箭發射巢和制導炸彈執行對地支援任務;還可搭載日本自行研發的ASM-1/2和80式空射反艦導彈,攻擊敵方水面艦艇。有外界分析稱,F-2在攜帶4枚反艦導彈、2枚空對空導彈和2個副油箱的狀態下,作戰半徑可達830公�。由於日本航空自衛隊裝備的F-15J戰機主要執行制空任務,因此F-2的對海/陸攻擊能力就顯得十分突出。

    F-2此次飛往關島參加演習,主要就是利用美軍基地演練“轟炸技能”。參與此次軍演的日本航空自衛隊負責人深沢英一郎稱,“美國空軍和日本航空自衛隊舉行聯合演練有助於提升雙方的臨戰準備及溝通能力,還有利於進一步加強並協調雙方的空戰策略、技術和程式。”他還強調,“由於日本國土面積狹小,我們平時無法在演習中進行炸彈實彈投擲演練,但在‘對抗北方’演習中,我們的飛行員逐漸培養起了操縱武器系統的自信,這是十分重要的經驗。”

    可見,即使日本選擇F-35作為下一代戰鬥機,F-2這種強火力裝備也不會受到冷落,可能還會繼續充當攻擊平臺的角色。"以上為F-2的介紹
引言 使用道具
ns12119824
王爵 | 2011-3-23 01:45:59

"美國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公司的F-15“鷹”式戰鬥機是世界上最出色的戰鬥機之一,是戰後第三代噴氣戰鬥機的代表。F-15是一種全天候高機動性戰術戰鬥機,用於空中優勢作戰任務。目前麥道公司已經為波音公司兼併。F-15戰鬥機是日本航空自衛隊最大的用戶,自1980年開始就以和平之鷹計劃(Project Peace Eagle)引進該型戰鬥機,由三菱重工公司負責全機的組裝,生產單座的F-15J型戰鬥機和雙座的F-15DJ戰鬥教練機。原計劃預定引進F-15J/DJ 123架,但三菱重工公司直到現在仍以低產量生產該機,預計最後總產量可達224架。
航空自衛隊的F-15J/DJ其規格與美國F-15C/D早期型相似,該機的主要系統與美國戰鬥機相同,並換裝J/ALQ-8型電子支援系統和XJ/APQ-1型雷達預警接收機等日本自產的小型感測裝置。航空自衛隊目前正考慮以中期壽命改進計劃對現役的F-15J/DJ進行性能升級,主要更新項目包括:換裝改進型彈射椅、配備F100-1H1-200E型發動機,將雷達性能升高到APG-70型雷達相當的APG-63U型雷達、配備性能與A1M-120相當的日本產XAAM-4型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等。改進後的F-15J/DJ預計可繼續服務15∼20年。F-15J 198架(含F-15DJ 38架)。"以上為F-15J的介紹
引言 使用道具
ns12119824
王爵 | 2011-3-23 01:51:52

台灣的F-16則不需太多介紹了!
因它是美國從美國空軍戴維斯-蒙森基地(也就是美空軍戰機最大的墳場)中
找出最佳狀況機加以翻修及性能有限度提升再轉賣台灣
就美國現役空軍飛行員也沒使用過的機型!(因為是舊機殼加裝有點新的電戰裝備罷嚕!)
引言 使用道具
ns12119824
王爵 | 2011-3-23 01:56:19

台灣的IDF(I DON'T FLY)
自 70 年代末期以來,台灣空軍老舊戰機的更新一直受到挫折,最初中意的 F-16A/B 美方拒絕出售,連專為出口發展的低檔戰機 F-20 虎鯊 和 F-16/79,也因為中共與美國於 1982 年簽訂的八一七公報而落空,台灣不得不“自立”研發戰機,新戰機的研發在美方允諾技術支援下於 1983 年展開,並稱該機為 IDF(Indigenous Defence Fighter,自製防禦戰機 )。IDF 整個研發計劃稱之為“安翔計劃”,細分為四個子計劃,分別是機體氣動力結構和機體設計的“鷹揚計劃”,發動機研發的“雲漢計劃”,飛控和航電系統整合的“天雷計劃”與機上空對空導彈發展的“天劍計劃”。
IDF 於 1994 年開始量產,最初生產量為 250 架,以月產 3 至 5 架的速率持續生產五年,但由於已向美,法成功採購到 F-16A/B MLU 和幻影2000-5,IDF 定購數量減到 130 架,目前已經完成生產,估計不會有追加訂貨和國外客戶,所以 IDF 生產線關閉指日可待。IDF 配備在台中清泉崗的 3 聯隊和台南的 1 聯隊。
IDF 的機身參考了外國許多先進戰機的設計, 機體為傳統的全金屬半硬殼結構, 複合材材料的用量很少。機身和機翼採用融合設計方式, 用以提高飛機的空氣動力性能和機體抗載, 它的最大抗過載為 9G。翼根前方的邊條翼一直延伸到座艙兩側的方式和 F/A-18 十分相似,小後掠角中單翼, 尾翼是帶下反角的全動式平尾翼加上一副垂直的尾翼構成了 IDF 的主要外形結構。 機頭微微向下傾, 加上氣泡形的座艙使飛行員擁有良好的視野。飛機採用三餘度數位式電傳線控飛行行控制系統, 這套由三台飛行電腦組成的飛行控制系統是由美國的利爾公司引進, 整套飛行系統的尺寸很少, 全重只有大約 20 公斤, 而且採用模組設計,便於更新和維修。
IDF 的機載雷達是由 APG-67 改良而來的“金龍-53”型脈衝蔔普勒雷達。 擁有 15 種操縱模式, 包括八種空對空, 七種空對地, 具有超視距空戰的能力, 對空最大搜索距離為 148 公�, 對地最大搜索距離為 67 公�。IDF 的航電系統較為先進, 裝有一台多功能擡頭顯示器, 座艙有兩台多功能顯示器, 能顯示導航, 通信, 雷達和武器資訊等, 一套 H423 型鐳射陀螺慣性導航系統, 能為飛機提供準確的導航, 而且能為飛機的火控系統提供攻擊所需的導航資料。IDF 還裝有雷達警告接收機和電子對抗裝置。
IDF 的駕駛桿的佈置和 F-16 十分相似, 右側是飛行姿態控制桿, 左側是發動機推力控制桿,飛行座椅向後傾 30 度, 以提高飛行員的抗過載能力。
動力系統:
動力系統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戰機的飛行性能,並對其空戰格鬥和武器裝載能力有重大影響,目前現役新戰機的推重比都大過 1,剩餘推力可提供飛機更靈活的飛行性能。
依既定的計劃,130 架IDF 將配用蓋瑞特(Garrett)公司的 TFE-1042-70 發動機,該發動機由航發中心(現改為漢翔)與蓋瑞特公司聯合發展。TFE-1042-70 發動機並列安裝在後機身內, 維修時可整個拆下來修理。 採用和法國陣風相似的橢圓形進氣口,進氣道位於翼根的下方。 IDF 原本計劃採用一台 F404 型渦輪風扇發動機,因美國方面拒絕出售而改為 TFE1042-70 型,該發動機的推力小,設計落後, 不太適合作為軍用發動機使用, 其壓縮機中還有一級是離心式壓縮機,這種方式只有五十年代的戰機才會採用。 由於發動機推力的不足,原設計的單發方案也改為雙發設計。 TFE1042-70 型發動機採用數位式控制系統, 其加速性能較好, 由慢車到最大推力只需五秒。

武器系統:
IDF 的固定武裝為一門20mm M61A1 火神炮,配置方式與 F-16 相似,皆位於機身左側翼前緣邊條板根部,但彈藥僅 400 發左右。
IDF 共有 8 個挂點,除了AIM-9和天劍一型,天劍二型空對空導彈外,尚可傳統式炸彈,子母彈,鐳射制導炸彈和 AGM-65 小牛導彈。為增加航程,IDF 機身中線和翼下內側挂架尚可挂載 567 和 876 升的外載油箱,最大負載下可加裝 3 具 876 升外載油箱。
雖然IDF 可配備的武器系統不少,但由於主要以執行防空作戰為主,故空對空導彈為最重要的配備,IDF 最多可配備四枚天劍一型和兩枚天劍二型空對空導彈。以上為IDF的介紹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