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排量機械增壓線性佳穩定性高適合街道使用
雖然有了TTS與TT RS的加入後對於Audi TT車型的動力表現能夠更為全面,但對於先前曾肩負旗艦性能的3.2升車型而言心理當然可不是滋味,而原廠VR6引擎無法展現增壓般的強制進氣效果卻也是不爭的事實,但憑藉著大排氣量的優勢在低轉速時輕鬆展現大扭力,這對於後續動力提昇上是個絕對的關鍵。即使VR6引擎結構緊湊而儘可能節省出可利用的空間,但畢竟TT的引擎室就那麼點大,在後續動力提昇上有著諸多限制,幾經考量之下為了避免大幅度更動周邊硬體,為此捨棄渦輪增壓改選擇以機械增壓作為主軸,畢竟渦輪增壓所產生的高熱,在狹小的引擎室中容易產生一定程度的殺傷力,即使周邊冷卻儘可能達到完善水準,但還是有其缺點。
採用低調外觀裝扮的「TTS」可是藏有秘密武器隨時待發! |
相較於此採用Rotrex機械增壓則較為簡單,安裝在引擎本體與水箱支架的增壓本體,從外觀上很難讓人察覺有「怪機絲」植入,配合增壓所需為了降低進氣溫度儘可能使得引擎運作效率達到最高,因此除了K&N高流量進氣輔助,巧妙隱藏於前氣壩的中冷器同樣是低調處裡。
由於機械增壓工作溫度不高,因此機油冷卻器等周邊冷卻系統並沒有額外安裝,而增加進氣量後ECU程式則改用ACR +UNICHIP加以撰寫,目前增壓值僅僅設定在0.6Bar(60千帕)瞬壓0.7Bar(70千帕),因此最大馬力由250hp(183.75千瓦)提升至340hp(250千瓦),扭力也提高至43.8kgm(430牛米),為了避免瞬間增壓過高而造成機件受損,HKS Wastegate能迅速排壓避免危險發生,搭配動力提昇後DSG變速箱也改用UNITRONIC程式,最高轉速限制提高至7200rpm以利高轉速表現。
從引擎外觀看上去似乎完全維持「原廠化」設定的VR6引擎,其實早就有機械增壓本體暗中加持,輕鬆將原廠250hp動力提昇至340hp,明顯有扮豬吃老虎的企圖心。 |
四驅設定輕鬆Go強化底盤操控加分
藉由Rotrex機械增壓提升動力輸出表現後,擁有四輪驅動的TT完全不受到340hp馬力而有所影響,但是為了能夠進一步有效獲得更佳的動力分配以應付更多路況,單單只有依靠全時四驅設定是不夠的,為此具有多功能設定的Haldex GEN2 LSC Controller在此時就派上了用場,在三種模式設定下(Stock、Sport與Race)四輪可依路況隨時進行扭力分配,偏向於後輪高扭力配置更能有利於過彎表現。
想要求得更好的路感反應就必須從懸吊下手,為此車主特別換上號稱賽道專用的KW Clubsport懸吊套件,明顯硬朗的彈跳設定雖然較為硬派,但是在一般道路上使用時能夠迅速處裡每個彈跳反應,極高的反應速率其實也蠻適合街道使用,並沒有以往想像中那麼難以親近,而硬派懸吊同樣需搭配強化防傾桿才能有更好的彎道表現,為此擁有極高品牌知名度的H&R部品當然是最佳首選。
礙於引擎室空間有限使得小小的增壓器就隱藏於此,正好位在引擎與水箱架中間,若非仔細端倪幾乎認為與原廠機件無異。 |
有效減輕底盤重量負擔也可提升操控表現,因此採用鍛造生產的18吋OZ Racing輪圈單顆7.9公斤明顯降低了重量負擔,而245/40ZR 18的Michelin PS2除了能有效提供四輪抓地力,相較於同級產品來說重量方面也是名列前矛的「輕」,就偷輕工程來看完全到位。
另外煞車方面也算是做足了輕量化,採用鍛造製成的AP Racing 7040六活塞卡鉗在重量上確實夠輕,配合大面積來令片使得制動力提昇,但強大制動力並非習慣了線性煞車的駕駛所能接受,唯有多加適應才能精確掌握煞車特性。
由於換上TTS空力套件後,在鍍鉻水箱護罩的掩護下中冷器也十分不明顯,就連兩側管路都刻意噴黑以維持低調。 |
TTS外觀為主軸輕快加速更實用
即使動力有明顯幅度的增加,但在外觀上車主仍希望儘可能維持低調,有鑒於原廠TTS外觀造型頗具性能氣勢,帶有內斂設計元素下並不會過分張揚,實際換裝後並不會過分顯眼,但是為了能夠在外觀能有所差異,特別流用Scirocco R LED日行燈讓車頭別具特色,對於日間行車安全上也能有效提高安全性。至於Milltek的四出排氣尾段除了能夠提高排氣效率,符合3.2機械增壓的性能象徵也是必要的外觀裝扮。然而內裝似乎並沒有進行任何改裝,畢竟穩定的機械增壓算是輔助進氣,在沒有過大機件耗損時,引擎運作也並非必要安裝監控儀錶。
藉由機械增壓輔助增強動力輸出後,實際車輛在加速表現上較原廠有明顯的成長,0~100km/h可縮短至5.5秒內完成,而100~200km/h則需15秒,雖然並非展現出超強的加速表現,但就街道使用需求來看已相當足夠,倘若還有更重度性能需求的玩家,另外可利用初階升級進行提昇,包含降壓縮比、鍛造連桿、鍛造活塞、強化DSG、加大油泵與油管等,便可使馬力上達400hp。
藉由ACR+UNICHIP電腦程式重新撰寫後除了使得增壓效能提升動力輸出,有效延後引擎至7200rpm斷油,更有利於高轉速表現。 |
除了動力提昇之外,與性能表現有關的簧下重量同樣也有特別著重強化,單顆重量僅7.9公斤的18吋OZ Racing鍛造圈,加上AP Racing六活塞卡鉗一口氣減輕重量負擔。 |
3.2 TT雖然本身擁有四輪驅動設定,但是為了能夠獲得更好的動力分配,因此特別換上Haldex GEN2 LSC以獲得最佳驅動力。 |
外觀上要維持原廠風格又要略為凸顯性能,最終選擇TTS空力外觀算是最為恰當的升級方式,然而搭配上Scirocco R LED日行燈也算是與眾不同的個性化改裝。 |
配合3.2升機械增壓的大排氣量效應,唯有四出尾管造型才能兼顧形象與性能,為此特別採用Milltek四出尾管加以裝扮內斂的車尾曲線。 |
藉由加入車友俱樂部在中國可說是相當盛行的組織方式,車友間相互傳遞改裝與用車心得確實具有相當大效益,但最好還是要妥善利用網路平台而非打嘴砲與相互攻擊,這樣才能有向前進步的推動力。 |
沒有過分誇張的空力外觀裝扮,整車唯一能找出代表其獨特性的就屬這小小的Supercharge車尾銘牌。 |
由於目前採用0.6Bar(60千帕)機械增壓來強制提升動力輸出仍屬輕增壓設定,因此車主並未安裝任何引擎監控系統,倘若後續動力提昇內裝才會大動作進行升級。 |
就目前設定0.6Bar(60千帕)的壓力值來看,輕鬆將馬力拉升至340hp(250千瓦)與43.8kgm(430牛米),而加速表現也可在5.5秒內完成0~100km/h。 |
簡單點綴後的「TT-S」其實很難從內斂低調的外觀中有所發現,而這也正是歐系車一向維持的改裝傳統。 |
改裝明細
ACR+UNICHIP電腦程式
UNITRONIC DSG變速箱程式
Scirocco R LED日行燈
OZ Racing 18吋鍛造圈
Michelin PS2 245/40ZR 18
TTS空力套件
AP Racing 7040六活塞卡鉗
Haldex GEN2 LSC扭力分配控制器
K&N高流量空氣芯
Milltek四出尾管
HKS洩壓閥
Rotrex機械增壓
KW Clubsport懸吊系統
H&R防傾桿
免費訂閱一手車訊電子報 http://carnews.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