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347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西諾
王室 | 2011-5-12 18:10:38



「後面要過癮,前面就得犧牲。」

文學大 師梁實秋 先生尚在世的時候,我有一天跟他同桌用餐。

冷盤端上來, 梁 先生說他有糖尿病,不能吃帶甜味的薰魚。

「冰糖肘子」端上來,他又說不能碰,因為�面加了冰糖;「什錦炒飯」端上來,他還是說不能吃,因為澱粉會轉化成醣。

最後,端上「八寶飯」,我猜他一定不會碰了,沒想到 梁 先生居然大笑道:「這個我要。」朋友提醒他「�面既有糖又有飯」。

梁大師則笑說他早知道,就因為早知道有自己最愛吃的「八寶飯」 ,所以前面特別節制。

「我前面不吃,是為了後面吃啊 ;因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須計畫著,把那『配額』留給最愛 。」

轉眼過去三十多年了,但我時常想起 梁實秋 先生的這段話 。

我發現許多偉大的人,都因為他們節制自己,集中力量在特定的事物上,而有傑出的成就。

功課表現好的學生也一樣,最近報上刊登大學學測榜首的學生 ,都說他們常常打電玩,而且天天上網。

當記者問他們怎麼還能成績那 麼好的時候,答案則是專心

玩的時候,盡情放鬆自己,回到課業則全力以赴。

這也使我想起不久前看到一個統計報告:受高等教育的人平均壽命長得多,老來也比較健康。

報告分析,一方面因為那些人收入高,生活比較優裕,一方面因為他們能克制自己,想吃的東西不吃,不想動的時候,仍然強迫自己運動。所以連老來發胖的比率都比一般人低。

可不是嗎?

每個人的時間都一樣,智商也不會差到哪�去,那些既能玩,又能讀書的人,都有個本事,就是他們在玩耍之前先有個計畫,如同 梁實秋 先生決定到最後要吃八寶飯,於是在前面特別節制。

相反地,一玩就忘了時間、忘了考試,以及回到書本上仍然不能收心的學生,則不可能表現得好。

豈止讀書如此,工作也一樣。

有位企業家說得妙~「美國工人可能自己去上夜間部,拿到文憑,就要求加薪,不滿意則跳槽,表面看,糟透了,但是有人從我這�跳到別家,也有別家栽培的跳來我的公司。結果人才交換,大家都能進步。

日本公司則不一樣,員工到一定時候,公司會安排進修、安排出國,屆時又調回國,按部就班地升遷,一幹一輩子,甚至死了之後都葬在公司的墓園。但也正因為他們以公司為家,所以能犧牲奉獻、盡忠職守。

可是台灣的工人,沒學到人家的優點,卻學到缺點,他們希望有日本公司的照顧,卻沒有日本工人的忠誠;他們要求美國式的自由,卻沒有美國人的自發。」

如果我們把這位企業家的話,用在華人孩子的身上,會不會也很有道理 ──

今天,華人孩子希望有中國式父母的溺愛,卻沒有傳統中國式的孝敬;

希望有美國家長的放任,卻沒有美國孩子的獨立。

各位年輕朋友,「收入」與「付出」常是相對的。當我們拿起一項的時候,往往也得放棄一些。

如同 梁實秋 先生想吃後面的「八寶飯」,就不碰前面的「冰糖肘子」 。

也像美國工人要跳槽的自由,就得有進修的自動;日本工人要公司無微不至的照顧,就得有謹守分際的忠誠。

同樣的道理,當你想明天出去痛痛快快玩的時候,今天就得拚命把該念的書讀好、該作的功課作完。

當你今天晚上堅持要看兩小時電視的同時,則應該一放學就專心用功,而且看完電視立刻收心。

如果你既不能少玩一分鐘,又不願多用功一點;既想成績好,又不願犧牲玩耍的時間。

或在讀書時開著手機,心猿意馬;玩的時候又惦著功課,提心吊膽,怎麼可能成功?

而且到頭來既沒能玩好,又誤了學業。

後面要過癮,前面就得犧牲。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這內容若讓您滿意的話,請按下您所看到的,有您的愛心感謝獎勵,才有分享的動力!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