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341 | 回覆: 2 | 跳轉到指定樓層
旖旎
王爵 | 2011-5-22 20:15:07

本帖最後由 旖旎 於 2011-5-22 20:15 編輯

金庸是當代著名的武俠小說作家,他的作品流傳甚廣、影響很大。金庸不僅有講述驚險曲折的武俠故事的才能,而且有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的修養。「金庸作品的特點是用通俗手法表現極深的意義。情節和細節雖然荒誕,但寫出了中國古代文化的魅力,對儒釋道兵等古典文化的神韻有了重新建構,而且作品體現了人的理想性格和對人性的考察,他與別的武俠小說作家不同,靠的是文化。」



一、武功與《周易》 

    武俠小說離不開武功描寫。金庸小說中的武學與《周易》有著密切的聯繫,無論是武林人物、武功名稱還是武學原理,都離不開《周易》的影響。由於金庸小說中注意把武功與《周易》聯繫在一起,這就使武打技擊具有了文化意味,從而一改傳統武俠單純的舞刀弄棒的面貌,讓讀者在刀光劍影中欣賞到中華武功的神奇美妙,感受到中國武學的博大精深,認識到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 

       1.人物推崇《周易》。金庸小說中的許多人物,對《周易》學說都非常推崇。《天龍八部》第一回寫段譽拜見司空幫主,當對方問起他的門派時,段譽道:「我沒門派。我受業師父姓孟,名諱上述下聖,字繼儒。我師父專研易理,於說卦、系辭之學有頗深的造詣。」對方聽到什麼「易理」、「說卦、系辭」,還以為是兩門特異的武功,因此對他不敢怠慢。再如第四回南海鱷神強行要段譽拜他為師,段譽說自己早有師傅;當南海鱷神追問他師傅的能耐時,他大談《周易》的厲害:「我師父的功夫,料想你半點也不會。這周易中的『卦象』、『系辭』,你懂麼?這『明夷』、『未濟』的道理,你倒說給我聽聽。」南海鱷神聽得不斷地搔頭皮,因為什麼「卦象」、「系辭」,什麼「明夷」、「未濟」,他連聽都沒聽見過,不知道是什麼神奇的武功。     

    金庸作品中的人物不僅景仰《周易》的神奇,而且還鑽研《周易》,將《周易》學說運用於對敵之中。《射鵰英雄傳》中陸乘風「歸雲莊」設置的機關,按照伏羲六十四卦方位來設計,尋常人根本無法進出。黃藥師一生精研易理,桃花島的佈置更是陰陽變化、乾坤倒置,即便是歐陽鋒、洪七公等人到桃花島,也要黃藥師派人引路才能出入島內。《碧血劍》中溫家五老鑽研的「五行陣」、《神雕俠侶》中黃藥師排練的「二十八宿大陣」也神奇異常,在打鬥或對敵時起過重要的作用。 

        2.武學原理來自《周易》。金庸小說中的武功,從武學原理上看,其淵源來自《周易》。《周易·系辭上》說:「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陰陽二氣互相平衡、彼此調和,就可以稱之為道。就人而言,人體中的陰陽之氣要調和,才符合人的自然本性。「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太陽到天空的中心就要偏斜,月亮圓滿時就會殘缺,因此,陽氣太過或陰氣太盛都不好。金庸小說在描寫武功時,同樣講究陰陽平衡、陰陽對立的關係,認為武功太剛、太柔都不是最高深的境界。《射鵰英雄傳》中洪七公的「降龍十八掌」和周伯通的「空明拳」是頗有代表性的武功,但前者純剛、後者至柔,練到一定程度就不可能再有進展了。與之相對應的是《九陰真經》的功夫,由於剛柔相濟、陰陽互補,因此能夠越練越深,永無止境。正如《射鵰英雄傳》第十二回周伯通對郭靖所說:「你師父洪七公的功夫是外家中的頂兒尖兒,我雖懂得一些全真派的內家功夫訣竅,想來還不是他的敵手。只是外家功夫練到像他那樣,只怕已到了盡處,而全真派的武功卻是沒有止境,像做哥哥的那樣,只可說是初窺門徑而已。」金庸小說中武學的最高功夫《九陰真經》也與《周易》有關,它是黃裳研究多種典籍後寫成的武功秘籍,黃裳之名就來自《周易·坤·六五》:「黃裳,元吉。」  

    《射鵰英雄傳》第十二回寫洪七公教郭靖武功時道:「這一招叫作『亢龍有悔』,掌法的精要不在『亢』字而在『悔』字。倘若只求剛猛狠辣,亢奮淩厲,只要有幾百斤蠻力,誰都會使了。這招又怎能教黃藥師佩服?『亢龍有悔,盈不可久』,因此有發必須有收。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留在自身的力道卻還有二十分。哪一天你領會到了這『悔』的味道,這一招就算是學會了三成。好比陳年美酒,上口不辣,後勁卻是醇厚無比,那便在於這個『悔』字。」洪七公的這段話,正合易理。八卦強調陰陽對立雙方互相轉化,從而發生運動。當某一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會轉化到它的對立面。  

        3.武打招式與《周易》。金庸筆下人物的武功招式也多與《周易》有聯繫,如喬峰、洪七公等人的絕技「降龍十八掌」招式的名稱就來自《周易》。如「潛龍無用」得名於《乾·初九》「潛龍,勿用」。「見龍在田」得名於《乾·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龍躍在淵」得名於《乾·九四》「或躍在淵,無咎」。「飛龍在天」得名於《乾·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亢龍,有悔」得名於《乾·上九》「亢龍有悔」。「龍戰於野」得名於《坤·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利涉大川」得名於《需·卦辭》「有孚,元亨,貞吉。利涉大川」。「神龍擺尾」這一招也是出自《周易》。《履·卦辭》雲:「履虎尾,不咥人,亨。」《射鵰英雄傳》第十五回這樣寫道:「始創降龍十八掌的那位高人本來取名為『履虎尾』,好比攻虎之背,一腳踏在老虎尾巴上,老虎回頭反咬一口,自然厲害猛惡之至。後來的傳人嫌《易經》中這些文縐縐的卦名說來太不順口,改作了『神龍擺尾』。」  

    《笑傲江湖》第十回寫令狐沖被罰到華山思過崖面壁思過,得風清揚傳授「獨孤九劍」的至高劍法。其總訣為:「歸妹趨無妄,無妄趨同人,同人趨大有……風雷是一變,山澤是一變,水火是一變。乾坤相激,震兌相激,離巽相激。」這裡的「歸妹」、「無妄」、「同人」、「大有」等都是《周易》中的名稱。《書劍恩仇錄》第十七回袁仕霄與張召重比武時的招式也來自《周易》:「只聽袁仕霄道:右進『明夷』,拿『期門』。張召重道:退『中孚』,以鳳眼手化開。袁仕霄道:進『既濟』,點『環跳』,又以左掌印『曲垣』。張召重神色緊迫,頓了片刻,道:退『震』位,又退『復』位,再退『未濟』。」這裡寫的「明夷」、「中孚」、「既濟」、「震」、「復」、「未濟」等是《周易》中的卦名,二人雖是口頭比試,但借助《周易》六十四卦的方位,表現得生動形象。此外,《飛狐外傳》中胡斐的「四象步」、《倚天屠龍記》中崑崙派的「兩儀劍法」與華山派的「反兩儀刀法」等武功也與《周易》有密切的聯繫。

二、生活與《周易》 

    《周易》內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在社會生活中,人們的思想情感、行為規範、人際關係等,都可納入《周易》的範疇。在金庸小說中,武林人物的日常生活多與《周易》的神妙玄機聯繫在一起。於是,充滿恩怨情仇、血雨腥風的江湖生活,便具有了風雅琴韻和文化氣息。 

        1.江湖中的人物關係。眾所周知,陰陽五行觀念與《周易》有著密切的關係。根據陰陽五行觀念,金、木、水、火、土五行既相生又相剋。金庸以此來設計社會生活中的人物關係,反映在作品中,就是人物之間互相牽制,處於對立統一的矛盾關係中。如《射鵰英雄傳》中的東邪、西毒、南帝、北丐等人雖各處一方,武功各擅勝場,但又相生相剋。南方火克西方金,西毒歐陽鋒最怕的人就是南帝段皇爺;北方水克南方火,因此南帝段皇爺最佩服的人是北丐洪七公;西方金克東方木,所以西毒歐陽鋒老是算計東邪黃藥師……再如《天龍八部》中「北喬峰,南慕容」的說法,不僅是武林人士對這兩位當世高手的推崇,也反映出北方的水會克制南方的火,慕容世家與喬峰一家水火不容。 

        2.生活裡的麻煩事件。社會生活複雜多變,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遇到許多難以決斷的事情,都可能碰上許多麻煩之事。在這種情況下,金庸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又通過占蔔來判斷吉凶禍福,或借助占蔔活動來打發無聊的時光。《天龍八部》中的段譽,就在許多情況下用《周易》來預測吉凶。如第三回寫段譽與木婉清前去搭救鍾玲,途徑一小店吃飯,遇見無量派的幹光豪與他那葛師妹時,段譽知道不妙,說他這一卦是《無妄》:「六三,無妄之災,或繫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這位幹老兄得了老婆,我段公子卻又遇上了災難。第四回段譽去尋找木婉清時,遇見追兵,跑入後山密林中,心道:「人逢喜事精神爽,到後來終究會支持不住的。『震』卦六二:『勿逐,七日得。』今天不正是我被困的第七日嗎?『勿逐』兩字,須得小心在意。」第十二回段譽被困曼陀山莊時,心中盤算幾時能見到王語嫣的面,就拔了一把草來蔔算,得了個艮上艮下的《艮》卦:「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他心中思量,雖然不能見到王語嫣,但終究沒有什麼災難,也就寬慰不少。接下來,他又蔔一次,得了個兌上坎下的《困》卦:「臀困於株木,入於幽谷,三歲不覿。」心想三年都見不到,真倒黴之極,不禁暗自想辦法怎樣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這一想,時間也就飛快地過去了。 

        3.樂天安命的處世態度。《周易·系辭上》曰:「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金庸小說著力宣揚這種思想,強調人在生活中要樂觀、曠達,不要被一時的困難所嚇倒。《天龍八部》第四回寫段譽與木婉清身處絕境,無路可逃,便坐在木婉清身旁閉目養神。這一坐倒,便覺光屁股坐在沙礫之上,刺得微微生痛,心道:「我二人這是『夬卦』,『九四,臀無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次且』者,趔趄也,卻行不順也,這一卦再準也沒有了。我是『臀無膚』。這『膚』字如改成個『褲』字,就更加妙。她老是說男子愛騙人,正是『聞言不信』。可是她『牽羊悔亡』,我豈不是成了一頭羊?但不知她是不是後悔?最好是來個『睽』卦『初九』,『喪馬』,『見惡人無咎』。」第十二回段譽被王夫人強行安排種花,一般人根本受不了這種欺侮。在大理國中,他位份僅次於伯父保定帝和父親鎮南王,將來父親繼承皇位,他便是儲君皇太子,豈知給人擒來到江南,要砍去手足、挖了雙眼,那還不算,這會兒卻被人逼著做起花匠來。但他想「在曼陀山莊多耽些時候,總有機緣能見到那位身穿藕色衫子的姑娘一面,這叫做段譽種花,焉知非福!」不久便高興起來了。 

    《射鵰英雄傳》第十九回寫周伯通被黃藥師囚禁在桃花島上,練成了空明拳後,一直盤算如何報復這一十五年中苦受折磨之仇。結果心猿意馬,經受不了黃藥師簫聲的誘惑。後來,他從郭靖身上明白無慾則剛的道理,頓時豁然貫通,心中一片空明,黃藥師對他十五年的折磨,登時成為雞蟲之爭般的小事,再也無所縈懷。 

        4.禍福相依的辨證關係。周易最基本的符號是「—」爻和「� �」爻。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宇宙萬物就是由「陰」和「陽」兩種最基本的東西組成。陰陽既對立又統一,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金庸正是根據陰陽互變的道理來描寫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在他的作品中,生活中的許多事情往往充滿了辨證的關係,沒有絕對的吉和凶,往往是禍福相依、善惡互變。如《射鵰英雄傳》中周伯通被黃藥師囚禁在桃花島十五年,本是壞事。但他靜下心來,練成了「空明拳」,卻又是一件好事。郭靖落入歐陽鋒手中,倍受折磨,但在歐陽鋒的逼迫之下,他武功反而突飛猛進。黃藥師騙取了《九陰真經》,似乎幸運,但他的妻子因此而死去,他的弟子也叛他而去,好端端的世外桃源桃花島搞得四分五裂。《天龍八部》中鳩摩智盜得少林武學秘籍,修煉七十二般絕技,後來卻是走火入魔。《笑傲江湖》中令狐沖被師父罰到華山思過崖面壁思過,但因此而得風清揚傳授「獨孤九劍」的至高劍法。

    三、理想與《周易》 

    金庸小說不僅有精彩的武打場面,而且通過精心刻畫的人物形象和著力渲染的典型事件來寄托自己的理想。金庸小說不同於傳統武俠作品或重個人恩怨、或重官府恩澤,而是強調平民意識、民族與國家利益以及人的理想,為此,他把《周易》學說融入到他的武俠世界之中,既提高了作品的趣味性,也傳遞了作者的文化理想。 

        1.以德服人。《坤·象》曰「君子以厚德載物」、《覆·初九》曰「素覆,往無咎。」在生活中,人應該像承載萬物的大地那樣有寬厚的德行,行為無暇,無論在哪裡都沒有問題。「俠義在金庸眼裡顯然要上一個層次而佔據作者心中更重要的位置。」[2]在他看來,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他武功的高低,而在於他德行的高低、在於他是否具有俠義精神。《射鵰英雄傳》第三十九回鐵掌水上漂裘千仞曾反問一燈大師等人一生有沒有濫殺無辜,當一燈大師等人無言以對時,洪七公道:「不錯。老叫化一生殺過二百三十一人,這二百三十一人個個都是惡徒,若非貪官汙吏、土豪惡霸,就是大奸巨惡、負義薄倖之輩。老叫化貪飲貪食,可是生平從來沒殺過一個好人。」這番話大義凜然,裘千仞聽了不禁氣為之奪。洪七公又道:「裘千仞,你鐵掌幫上代幫主上官劍南何等英雄,一生盡忠報國,死而後已。你師父又何嘗不是一條鐵錚錚的好漢子?你接你師父當了幫主,卻去與金人勾結,通敵賣國,死了有何面目去見上官幫主和你師父?你上得華山來,妄想爭那武功天下第一的榮號,莫說你武功未必能獨魁群雄,縱然是當世無敵,天下英雄能服你這賣國奸徒麼?」這番話只把裘千仞聽得如癡如呆,不禁全身冷汗如雨,歎道:「洪幫主,你教訓得是。」洪七公使裘千仞折服的,正是他的一身正氣和高尚德行。《天龍八部》第十七回慕容復說欲憑借武力恢復燕國時,段譽曾說道:「閣下志向倒是不小。李將軍,我跟你說,你精通各派絕藝,要練成武功天下第一,恐怕不是難事,但要統一天下,並非武功天下第一便能辦到。」 

        2.人格理想。《周易·說卦傳》雲:「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八卦以人事為主,談論天道、地道,為的是說明人道。八卦把理想人格分為「聖人」和「君子」兩類。他們都有高尚的情操和卓越的才幹。「一般的武俠小說作家只不過依據俠義精神塑造理想的俠義人格模式與形象,而傑出的作家則依據現實歷史基礎及其人性的本質,表現出深刻的人文精神。」[3]金庸作為傑出的武俠小說作家,他根據《周易》的人格理想,依據現實歷史基礎以及人性本質,塑造了郭靖、喬峰等人重道義、有德行、有才幹的理想男兒。如《天龍八部》第十七回段譽面對慕容復的要求,他決不屈服:「士可殺而不可辱,要我向你磕頭哀求,再也休想,你要殺,現下就殺便是。」他明知自己有難,但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保護王語嫣:「這位姑娘身中奇毒,肢體乏力,不能行走,請你行個方便,將她送回太湖曼陀山莊她的家裡。」當王語嫣叫他自行逃命去時,段譽叫道:「姓段的除非給人殺了,那是無法可想,只教有一口氣在,自當保護姑娘周全。」《鴛鴦刀》中,江湖人士費盡心機爭奪武林至寶鴛鴦刀,以為裡面藏有武學秘籍,得之可以天下無敵。作者借題發揮,最後點明了「仁者無敵」的道理;《射鵰英雄傳》第十六回寫郭靖與周伯通談論《九陰真經》的來歷和眾人爭奪的情況時,周伯通說:「師哥當年說我學武的天資聰明,又是樂此而不疲,可是一來過於著迷,二來少了一副救世濟人的胸懷,就算畢生勤修苦練,終究達不到絕頂之境。當時我聽了不信,心想學武自管學武,那是拳腳兵刃上的功夫,跟氣度識見又有甚麼幹係?這十多年來,卻不由得我不信了。」這裡,作者通過周伯通的一席話,表達了自己「救世濟人」、仁義皆重的人格理想。 

        3.英雄觀念。《乾·象》曰「君子以自強不息」、《困·象》曰「君子以致命遂志」,一個人處於困難之時,決不能灰心喪氣,而要有奮發向上的精神。在金庸看來,只有那些自強不息、殺身取義、為國為民的人才是英雄豪傑,「俠之大者」如郭靖、喬峰等莫不如此。《射鵰英雄傳》第三十九回郭靖問丘處機:「想當今之世,江湖好漢都稱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人武功最強。弟子仔細想來,武功要練到這四位前輩一般,固是千難萬難,但即令如此,於人於己又有甚麼好處?」丘處機道:「黃藥師行為乖僻,雖然出自憤世嫉俗,心中實有難言之痛,但自行其是,從來不為旁人著想,我所不取。歐陽鋒作惡多端,那是不必說了。段皇爺慈和寬厚,若是君臨一方,原可造福百姓,可是他為了一己小小恩怨,就此遁世隱居,亦算不得是大仁大勇之人。只有洪七公洪幫主行俠仗義,扶危濟困,我對他才佩服得五體投地。華山二次論劍之期轉瞬即至,即令有人在武功上勝過洪幫主,可是天下豪傑之士,必奉洪幫主為當今武林中的第一人。」《天龍八部》第五十回寫喬峰促成兩國罷兵後,丐幫中群丐一齊擁上來,團團拜伏。吳長風捶胸叫道:「喬幫主,你雖是契丹人,卻比我們這些不成器的漢人英雄萬倍!」 

        4.善惡有報。《坤·文言》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金庸筆下的人物,郭靖、段譽等樸實憨厚的人都有好的結局,而楊康、歐陽鋒、慕容復等作惡多端的人都沒有好下場。《天龍八部》中第五十回寫慕容復一心恢復燕國,終於瘋狂,坐在一座土墳之上,頭戴高高的紙冠,接受一群鄉下小兒跪拜。「四大惡人」個個都遭殺身之禍,段譽、虛竹都有好的歸宿。《射鵰英雄傳》中郭靖不僅練成了武功,而且成為一代大俠;歐陽鋒機關算盡,最後落得瘋瘋顛顛;楊康認賊作父,結果死在鐵槍廟裡。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頭像被屏蔽
robo-jk
封鎖帳號 | 2011-5-22 21:25: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引言 使用道具
頭像被屏蔽
暗之罪翼
封鎖帳號 | 2011-5-23 01:04: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